最近看到个新闻,说一个美国妹子快被她妈逼疯了,她妈在微信上认识了个陌生人,就把自家闺女的私人信息打包发过去了,为了啥?为了给人家做媒。这事儿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看到了无数传统车企的影子,突出一个亲妈式的不靠谱。
这些老牌车企,像极了那个热心肠但脑子缺根弦的老母亲。她们觉得为你好,就是给你所有她们认为好的东西。你跟奔驰说,我想要个能OTA的流畅车机,能跟手机无缝连接,最好能打几把游戏。奔驰她老人家听了,点点头,然后转身给你塞过来一个镶着水晶标的柏林之声,和一套能发出64种颜色但就是有点卡的氛围灯。她一脸慈爱地看着你,“孩子,妈给你的,都是最好的”。你看着那个名为‘智能座舱’,实则反应速度堪比老大爷拨算盘的屏幕,陷入了沉思。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这是一种跨维度的鸡同鸭讲,一种用钱和品牌堆出来的驴唇不对马嘴。你说这是傲慢?不,这他妈就是纯粹的懒!
她们完全不理解,或者说假装不理解,这个世界已经变了。就像那个美国老妈,她觉得在微信上认识的陌生人就跟邻居一样靠谱,可以随便分享信息。传统车企也觉得,我发动机牛逼,我变速箱平顺,我底盘扎实,我就是好车。你跟我谈什么智能座舱、自动驾驶?那都是花里胡哨的。诶,是是是,你说的都对,但问题是,现在的市场根本不是你死我活的存量竞争,而是掀桌子的黑暗森林。最好的手段不是把蛋糕做得更好吃,而是直接把餐厅爆了。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新势力们是怎么玩的?他们就是那个微信对面的‘陌生人’,或者是那个在抖音上卖假猫的骗子。他们不跟你谈历史,不跟你讲传承。他们直接把你的需求掰开揉碎了,做成一个你根本拒绝不了的‘压缩毛巾’。你看它平平无奇,但只要浇上‘智能化’和‘用户体验’的水,嘭一下,就变成了一个覆盖你生活方方面面的‘任意门’。他们把车变成了手机,把开车变成了打游戏,把加油站变成了可以社交的咖啡馆。他们不装了,摊牌了,我卖的就不是车,是一个移动的智能终端。就问你怕不怕?同行看了也得傻。
讲真,我作为一个真的开过奔驰也深度体验过特斯拉的中年人,我太懂这种感觉了。你开着奔驰,最值钱的是什么?是那个三叉星徽。它是一种社交货币,是一种‘我不需要向你解释’的底气。这是玄学,是信仰,跟车本身好不好开,关系不大。买奔驰的人,要的就是这种感觉,你给他聊算力,他觉得你有病。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所以你看,奔驰这种品牌玄学,既是它的‘金钟罩铁布衫’,也是它自己给自己焊死的‘理性囚笼’。但能过,就是能过。信仰,就是信仰。
而新势力,尤其是特斯拉,它贩卖的是另一种信仰,一种“我来自未来,你们都是土鳖”的科技信仰。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他能忍受那个比毛坯房还毛坯的内饰,能接受那个随时可能抽风的自动驾驶,为的就是那个“我走在时代前沿”的范儿。你跟他说这车这里异响那里漏风,他会告诉你“你不懂,这是工业风”。坏了菜了,典中典了属于是。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传统车企比作咱妈,可能有点对不起我妈,我妈起码不会给我推荐一款百公里加速12秒的车还说为我好。
所以现在最拧巴的是什么?是传统车企开始学着“整活儿”了。他们也开始搞大屏,也开始谈智能,也开始学着在网上跟用户对线。那感觉就像什么?就像你爸突然穿上紧身裤学跳“机你太美”,一边跳还一边问你“儿子,爸潮不潮?”。你除了说“666”,你还能说什么?太阳都要一个趔趄。他们努力的样子很狼狈,但精神状态非常值得关心。他们搞出来的那些所谓智能座舱,操作逻辑能让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仿佛是为了智能而智能,为了大屏而大屏。
我昨天晚上点了个外卖,备注了不要辣,结果送来的麻辣香锅能把消防车辣过来。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你说你的,他做他的。
最终决定这一切走向的,其实不是技术本身。你技术再牛逼,实验室数据再好看,都没用。真正的战场,是最混乱、最不讲理的现实马路。所以,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那套价值几十万的激光雷达和算力平台,在那一刻,屁用没有。你技术再牛,你牛得过社会学吗?讲个屁的道理!
所以,别再被那些高大上的发布会骗了。什么“开启智能新纪元”,什么“重塑出行想象”,都是表演。本质上,就是一群心里没底的老母亲,在努力模仿那些看起来很酷的“骗子”,试图把自己的闺女(产品)嫁出去。而我们这些消费者,就是那个被信息轰炸的闺女,一边看着亲妈的笨拙表演,一边接着陌生人的骚扰电话,心里只有一个想法:
你们,能不能都正常点?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