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小米YU7一上市,3分钟就拿下了20万台的订单,这数目都赶上不少知名车厂一整年的销量了。眼看小米来势汹汹,7月初,作为主要对手的特斯拉却没按套路出牌,反而把Model 3长续航版直接提价1万元。结果网上还出现了不少声音,说特斯拉涨价之后反而更划算,到底咋回事呢?
虽说价格涨了1万,但这次配置也升级了,原来想要一模一样的配置,得额外花1.41万才能整齐活,现在直接一步到位。
这回调价可不是单纯贵了点,实打实的配置也一块给你往上提了。之前Model 3有个1.41万的加速包选装,这玩意儿能让长续航从713公里直接窜到753公里,百公里加速还能从4.4秒缩减到3.8秒,关键是都不用换硬件。
说实在的,特斯拉本来硬件上就给你留了余地,续航能拉长、加速还能飙得更快,可那一万多的选装包,真不是每个人都舍得掏钱。现在直接在出厂就给全都给你开了,性能一下拉到顶,反倒便宜了4100块。价格虽然高了点儿,但综合算下来,划算程度可没缩水。
小米销量猛起来了,可在电池、电机和电控这些核心技术上,特斯拉的领先地位确实还能稳当挺长时间。
小米这两年技术确实进步得贼快,可跟特斯拉比起来还是有点差距。就拿电池安全来说,特斯拉用的圆柱电池,每个小圆柱里都有独立的防爆阀,能防住热失控那事儿。再加上特斯拉电池内阻低,自己消耗的电就少了。电芯原料选用的是镍钴铝,这种材料能让同样大小的电池塞下更多电芯,电量存得也就更足,这样一来,每公里用电花销能压得更低。其实小米现在的技术已经换了好几代,不过雷总自己在发布会上都说了,能耗跟Model Y还是没法比。
再往下说,特斯拉在电池管理这一块确实有两把刷子。它的电池包里,每个小单体都装上了热敏电阻和光导纤维,温度控制这活儿细致到每根小柱子。靠着这种管理方式,哪怕电池经历上千次充电放电,性能还能保持比较稳。小米目前保值率是高没错,但和特斯拉比,真没什么代差上的优势。
像小米和特斯拉这种,建议还是再观望观望,先别着急下手。
这次涨价虽然带来了更高的性价比,买车还是劝你再缓缓。小米那边基本可以先不用考虑,光是YU7的订单量就快把工厂忙瘫痪,前头还有一大堆SU7没交付,想现在下单小米,好歹也得等上个半年才能提车。其他车企肯定也不会闲着,眼瞅着小米交付遥遥无期,肯定会抛出更多优惠,抓紧拉订单。
特斯拉那边在北美可已经做到车子能自己从工厂开到你家门口,自动驾驶都快摸到L4级别了。反过来看国内这边的“缩水版”FSD,遇到压实线、红灯、或者行人就犯迷糊,碰上不少国产厂商的智驾,表现也还落后一些。关键是,这样的情况下,特斯拉还要加收6.4万的选装价,这价钱也实在有点不划算。
所以说,打算入手新车的朋友,不妨再缓一缓。小米工厂要是一扩产,拿车的速度估计会加快不少;特斯拉要是把完整版FSD带进国内,说不定定价还能再往下调调。加上各家车企搞活动的力气越来越大,说不准这新一轮价格战就要开始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