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人在意的角落,吉利星愿复制了飞度神话
2025年10月,小车市场杀出黑马!星愿凭啥干翻特斯拉?
2025年10月10日,吉利甩出一个大招——2026款星愿在杭州正式上市,限时权益价6.58万-9.58万元。这次发布会虽然挤不上微博热搜前十,但销量数据却狠狠打了所有人的脸。
上市一年累计销量突破40万辆,平均52秒就卖出一台,连续四个月破4万辆,9月份创下5万辆的新纪录——这成绩,连特斯拉Model Y都得靠边站!
在2025年1到6月期间,星愿以超20万辆的总销量,多次登顶中国乘用车全品类单周销量榜,把Model Y、比亚迪海鸥、五菱宏光MINI EV全甩在身后。
要知道,这可是个6万多起步的纯电小车啊!
在这个"冰箱彩电大沙发"横行的年代,大家都在卷智驾、卷续航、卷屏幕的时候,星愿却靠着"偷空间""玩储物"这种"老掉牙"的招数,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这款名字都有些佛系的A0级小车,却实现了逆袭。
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星愿到底是怎么复制飞度神话的?
它凭啥能在"无人在意"的小车市场,干出这么炸裂的成绩?
第一部分:吉利星愿 52秒卖一台?星愿到底学了飞度哪招绝活?
本田飞度曾是小型车市场的"销量霸主",十几年全球累计销量超过700万辆。
2021年,飞度在国内卖出9.6万辆,占据A0级轿车市场22.29%的份额,月均过万是家常便饭。
那时候提飞度,大家第一反应就是:"空间魔术师"——飞度的"魔术座椅"可向上翻折形成1.2米垂直空间,24寸行李箱加折叠自行车再加宠物航空箱能同时塞进去。靠着这招,飞度俘获了无数"预算不高但要装全家"的消费者的心。
当年多少宝妈开着飞度,后排塞着儿童座椅和婴儿车,后备箱还能再装一周的采购,这种"小车大空间"的魔力让飞度成为神话级的存在。
但好景不长。
2024年6月,飞度销量暴跌到961辆,还没破千;2025年8月最新数据显示,飞度月销仅23辆——曾经的"神车"彻底跌下神坛。
为啥?
因为纯电小车在城市代步场景下完全是降维打击,飞度输给了时代。油价涨了,保养贵了,年轻人对智能化的需求高了,而飞度还停留在"省油+能装"的老路上,被时代抛弃也就成了必然。
这时候吉利星愿出现了,它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飞度的"空间魔术"照搬过来,还玩得更狠!
先看尺寸碾压这一招。
星愿车身尺寸4135×1805×1570mm,轴距2650mm,实现同级领先的超大"得房率",后排纵向空间890mm,1.8米司机和1.8米后排乘客同时乘坐都能自如伸展。对比一下:比亚迪海鸥轴距只有2500mm,和星愿摆在一起,海鸥明显小一圈——同样的价钱,谁不想要更大的车?
这种尺寸优势不是靠吹出来的,而是实打实地让用户坐进去就能感受到。
再看储物空间这个杀手锏。
星愿全车36处储物空间,从杯架、门板到手套箱,连手刹后方都能"偷"出储物槽——这招明显是从飞度那偷师的!
同级唯一的70L前备箱,配双气弹簧撑杆,女生也能轻松取放东西。很多人买纯电车最怕的就是没有前机舱,充电枪没地方放,买的菜汤汤水水往后备箱一扔就串味,星愿用前备箱解决了这个痛点。
后备箱常规375L,放倒座椅能扩展到1320L,周末带着帐篷、烧烤架、露营桌出去玩,一车全装下。
这空间表现,比当年飞度还要夸张!
还补齐了飞度的短板。
星愿搭载Flyme Auto智能座舱、14.6英寸悬浮屏,还有L2级辅助驾驶,高配版本的智能化水平已经达到了十万级车的标准。飞度呢?
入门版连中控大屏都没有,蓝牙、车联网全缺席,还用机械手刹和后轮鼓刹——这配置放2025年,简直是"老年机"!
年轻人买车不光要能装,还要有点科技感,星愿正好戳中了这个需求。
所以星愿的逻辑很清楚:学飞度的"空间魔术",再加上智能化配置,用纯电的成本优势狠狠降维打击。
当年飞度靠"省油+空间大"称霸,现在星愿靠"电费便宜+空间更大+还智能"复制神话。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上市仅221天就达成20万交付,比小米SU7用了300多天、理想用了900多天快太多了!
这速度背后,是用户用真金白银投出来的信任票。
第二部分:吉利星愿 6万多的小车,为啥能干翻20万的Model Y?
可能有人要问:星愿不就是"抄作业"吗?
凭啥能卖得比特斯拉还猛?
这背后,其实藏着吉利对市场的"狙击"。
先看大环境。
2025年,A0级纯电市场早就卷成红海了。比亚迪海鸥、五菱缤果、长安Lumin、奇瑞小蚂蚁全挤在这个赛道,大家都在拼价格、拼续航、拼配置。
价格战打到最后,有的品牌把起售价压到5万多,但配置也跟着缩水,用户买回家发现续航虚标、车机卡顿、做工粗糙。
用户的需求反而更"贪心":既要便宜,10万以内搞定;又要实用,空间能装娃装货;还要有点科技感,车机别卡得像十年前的安卓机。这时候谁能把这三点做到极致,谁就能吃肉。
星愿拿出的第一张底牌是三电硬核。
搭载宁德时代电芯加11合1智能电驱,电驱效率89.2%,体积只有66L,是同级里最小的。这套系统经过3000小时台架耐久和200万公里路试,拿到中汽研"高可靠电驱"认证。
电池从30%充到80%快充只需21分钟,1000次循环验证后健康度仍在90%以上——这续航和安全表现,比海鸥、缤果强太多了!
很多人买纯电车最担心的就是电池衰减,星愿用数据打消顾虑,这招够实在。
第二张底牌是驾控越级。
星愿是同级唯一的单电机后驱车型,搭配液冷电池和多连杆独立后悬。
在鱼钩测试中,它以130km/h时速挑战成功,展现高速紧急避障和抗侧翻能力——这操控稳定性,6万多的小车里根本找不到第二个!
一般人可能觉得小车就是代步工具,开起来差不多就行,但星愿偏要在驾控上做文章。后驱带来的操控乐趣,多连杆悬架带来的舒适性,这些原本只在十几万车上才有的配置,星愿全给你塞进6万多的车里。
第三张底牌是配置下放。
2026款新增410KM自在版,缓解里程焦虑,全系标配70L前备箱、Flyme Auto车机。
高配还有无线充电、256色氛围灯、14.6英寸窄边框屏——这配置,比10万级燃油车还顶!
无线充电这个功能听起来不起眼,但实际用起来太方便了,手机往板上一扔就开始充电,不用再找数据线。256色氛围灯虽然是"面子工程",但年轻人就吃这一套,晚上开车灯光一变,瞬间有了仪式感。
最狠的是价格策略。
星愿限时权益价6.58万到9.58万,比海鸥6.98万到8.58万还便宜,但空间更大、续航更长、配置更高。
花更少的钱,买更大的车,还能享受纯电的低用车成本,这账谁都会算。
城市通勤一公里电费不到一毛钱,一个月通勤500公里也就50块钱电费,这成本比坐地铁还低。对比燃油车动辄七八毛一公里的油费,纯电的优势太明显了。
说白了,星愿不是靠"堆料"取胜,而是把用户最在意的"空间、续航、智能"三个痛点全做到位,再用吉利的规模效应把成本压死。
上市至今一年累计销量已突破33万辆,8到12万元价格区间市占率达29%。
分明是给同行"立规矩"!
当星愿把标准拉到这个高度,其他品牌要么跟着卷配置,要么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市场份额被抢走。
第三部分:吉利星愿 销量霸主的危机?对手会让星愿一直躺赢吗?
星愿现在是爽了,但危机也在逼近。
埃安UT已官宣2026年一季度陆续上市,极狐T1预计2025年底前大批量交付——这些对手都盯上了"前备箱+大空间"的卖点。
2025成都车展上,奇瑞已经展出带前备箱的A0级纯电新车QQ3。
换句话说,星愿的"独门秘籍"最多还能吃香半年,之后就要变成"行业标配"了。
一旦前备箱不再是星愿独有,它的核心竞争力就要大打折扣。
2026款星愿的年度改款选择了"原地踏步"——主要升级是新增"香颂紫"和"可可米"两款车漆,给高配版增加无线充电等舒适性配置。
这波操作,说白了就是"小修小补",根本没拿出什么硬核技术升级!
对比一下竞品:比亚迪海鸥月销还能稳定在3万以上,五菱缤果最近也推出了升级版,续航拉到501km,智能配置全面提升——这些老对手都在狂卷,星愿却选择"躺平"?
这让人不得不担心它能撑多久。
深层原因可能有三个。
第一是产能跟不上。
星愿连续四个月销量破4万,9月份冲到5万辆——这销量已经把工厂产能拉满了,吉利可能没精力搞大改款。
造车不是变魔术,产线满负荷运转的时候,想做技术升级就得停产改造,这对销量的影响太大。吉利可能算了一笔账,觉得先把眼前的订单消化完,技术升级的事往后稍稍。
第二是吃老本心态。
现在销量这么猛,吉利可能觉得"配方别改,继续赚钱"——但问题是,用户的口味会变,对手的升级不会停!
2025年的车市已经不是2020年了,用户见过的好东西太多,今天觉得星愿香,明天海鸥出个增强版,后天缤果再来个超级版,用户立马就变心了。
汽车市场从来不缺"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案例,星愿如果不警醒,很可能成为下一个。
第三是技术储备不足。
吉利可能在憋大招,比如800V快充、更大容量电池、城市NOA智驾,但技术还没成熟,只能先出个"年度小改款"应付市场。
技术研发不是一蹴而就的,从立项到量产至少要两三年,星愿2024年4月才上市,想在2026款上看到升级不太现实。但问题是,市场等不了你慢慢憋大招,竞品的刀已经架在脖子上了。
这会带来什么后果?
一旦海鸥、缤果这些对手把前备箱、大空间做到位,再加上比亚迪的品牌力和五菱的性价比,星愿的优势就会被快速蚕食。
到那时,星愿的"空间领先"最多还有不到半年时间窗口——如果吉利不抓紧时间推出真正的技术升级,比如智驾、续航突破600km、快充进入15分钟以内,这个"销量霸主"的宝座可坐不稳!
汽车市场的残酷就在于,你今天是第一,明天可能就被拍在沙滩上。
飞度的前车之鉴还历历在目,星愿可别重蹈覆辙。
第四部分:吉利星愿 星愿会不会像飞度一样,被后来者干翻?
星愿的火爆,评论区也吵翻了天。
有人说它是"真香",有人说它是"智商税",咱挑几个最扎心的问题聊聊。
第一个问题:"6万多买星愿,不如加点钱上海鸥或者缤果?"
有人觉得海鸥品牌力更强,毕竟比亚迪是新能源一哥;缤果性价比更高,最低5.68万起,比星愿还便宜。
但实际算账就知道了:星愿轴距2650mm,海鸥只有2500mm,这150mm的差距坐进后排立马就能感受到。
星愿有70L前备箱加375L后备箱,海鸥、缤果都没有,买完菜汤汤水水往哪放?
而且星愿全系标配多连杆独立悬架加后驱,海鸥是前驱加扭力梁——驾控舒适性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走烂路的时候,多连杆悬架能把颠簸过滤掉大半,扭力梁把震动传到屁股上,这体验差太多了。
再说了,星愿限时权益价6.58万起,跟缤果差不多,但配置和空间吊打——这钱花得明白!
第二个问题:"销量这么猛,是不是营销炒作出来的?"
确实有人质疑星愿"刷榜",觉得销量数据有水分。
但数据不会骗人:仅用221天突破20万辆交付,8到12万元价格区间市占率达29%;今年1到4月总销量12.5万辆,5月单周销量8578辆——这成绩是实打实的交付量,不是订单数!
订单数可以刷,但交付量刷不了,因为每一台车都要上牌、上保险、交到用户手里。
而且用户覆盖燃油置换、家庭增购等多元群体,说明产品力过硬,不是靠"饥饿营销"搞出来的虚火。
真要是饥饿营销,怎么可能连续四个月销量破4万?
饥饿营销玩的是"一车难求",星愿现在是敞开了供应,想买就能提车。
第三个问题:"星愿会不会像飞度一样,被后来者干翻?"
这个风险确实存在。
埃安UT、极狐T1、奇瑞QQ3都在盯着这块蛋糕,而且2026款星愿的升级力度太小,只是加了两个车漆和无线充电——这种"挤牙膏"式更新,很难保持长期竞争力。
但短期内,就是未来一到两年,星愿的规模优势还在,40万辆用户口碑不是吹出来的,吉利经销商网络覆盖全国,售后服务网点密集,这些都是新品牌短时间内追不上的。
对手想快速逆袭也不容易,毕竟造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看吉利能不能在2027款拿出真正的硬货,比如800V快充、500km以上续航、城市NOA智驾,否则被"后浪"拍死也不是没可能!
第四个问题:"星愿适合什么人买?"
最适合三类人。
第一类是宝妈群体,后排空间宽敞,890mm纵向空间够儿童座椅用,36处储物格能塞婴儿用品,城市代步电费便宜,一个月省下的油费够买几罐奶粉。
第二类是小镇青年,6万多能买到"看着不小、开着不low"的纯电车,比买二手飞度划算,而且纯电车保养简单,不用三天两头往修理厂跑。
第三类是家庭增购,375L到1320L灵活后备箱能装周末露营装备,前备箱能放充电枪和生鲜,周末带着一家老小出去玩够用。
不适合的是:追求极致性能的改装党,星愿定位家用,不是给你玩漂移的;需要经常跑长途的人,410km续航高速打个八折只有320km,跑长途得规划充电;对品牌有执念的人,吉利还是比不过比亚迪的品牌力,你要是特别在意面子,星愿可能满足不了你。
结语:吉利星愿 给小车市场"上了一课",但下一课怎么讲?
从2025年初起,这款"无人在意"的新车频繁窜到排行榜前列,连Model Y都被它斩落马下。
上市仅221天达成20万交付,成为最快突破20万辆的纯电车型——星愿用一年时间,在"无人在意"的A0级小车市场,狠狠复制了当年飞度的神话!
它的成功逻辑很简单:学飞度的"空间魔术",补齐飞度的智能短板,用纯电的成本优势降维打击,再靠吉利的规模效应把价格压死——6.88万到9.88万的价格,却给了用户2650mm轴距、70L前备箱、11合1电驱、Flyme Auto车机。
这哪是卖车?
分明是在教育市场:小车也能"高端"!
星愿证明了一件事,就是用户不是不愿意为小车买单,而是看你能不能把小车做到极致。
但危机也在逼近。
埃安UT、极狐T1、奇瑞QQ3都盯上了"前备箱+大空间"的卖点,而2026款星愿的升级只是加了两款车漆和无线充电——这种"小修小补"能撑多久?
如果吉利不抓紧憋大招,比如800V快充让充电时间缩短到15分钟以内,L3级智驾让高速通勤解放双手,等对手把"空间魔术"做成标配,星愿的好日子可就到头了!
汽车市场从来不相信永远的王者,只相信不断进化的强者。
最后灵魂拷问:预算10万以内买纯电小车,你会选销量霸主的星愿,还是等埃安UT、极狐T1这些"后浪"?
评论区聊聊!
毕竟下一个"飞度神话",可能就在你的选择里诞生!
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用户用钱包投票,最终会告诉我们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