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吊诡,现如今马路上溜达的自主品牌车,那叫一个比一个咋呼。早些年大家还觉着国产车乡土气,巴不得把车标抠喽,现在倒好,恨不得贴满“Made in China”的金字招牌炫耀。这到底是审美的幡然醒悟,还是另一种变相的“孔雀开屏”?
就拿当下蹿红的几款车型来说。腾势Z,科幻得简直不像地球造物,尾翼恨不得比人还蹿高,生怕旁人不晓得它性能有多彪悍。猛士M817,直接把“硬核”俩字怼在脸上,铆钉裸露,棱角森严,活像个移动的钢铁堡垒。以往路虎卫士是越野的金科玉律,现在猛士一出,直接把路虎逼到犄角旮旯。还有极氪9X,号称“杭州湾库里南”,那镀铬中网刺眼夺目,恨不得把劳斯莱斯都给盖过去。
早先我们总说,国产车是“高性价比之选”,弦外之音,就是图个实惠。眼下呢?身价是水涨船高了,设计也愈发天马行空,但总感觉哪里不对劲儿。这股“舍我其谁”的气场背后,莫不是藏着点猫腻?
有人说,这是文化自信的喷薄而出。毕竟,咱泱泱华夏五千年,论“霸气”,谁能望其项背?红旗E-HS9,索性把紫禁城的意象搬上了车身,飞檐画栋,朱墙碧瓦,开出去就是一座流动的宫阙。此话不假,但症结在于,这种“霸气”是否有点用力过猛,过犹不及?
咂摸咂摸,往昔的国产车,孜孜以求的是实用,是耐用扛造,是老百姓踮踮脚尖就能够得着的价格。而今的国产车呢?似乎更看重“里子”,看重开出去是不是倍儿“有面儿”。这种蜕变,骨子里折射出的是我们社会心态的变迁。
一方面,大伙儿荷包鼓了,对座驾的消费需求也水涨船高。之前是“能跑就行”,现在是“要跑得排场”。另一方面,汽车厂商也在迎合这种诉求,铆足了劲儿往“高精尖”、“奢华”上靠拢。然而,这种“霸气”真的能代表中国汽车的鹏程万里吗?
其实,放眼海外的汽车品牌,诸如大众甲壳虫,又如MINI,它们的设计并不着力于“霸气”,而是钟情于个性,钟情于隽永。它们能够历久弥新,靠的不是浮夸的外形,而是独树一帜的设计理念和底蕴深厚的品牌文化。
当我们条件反射般地将国产车的崛起归功于“设计日臻完善”时,是否忽略了,真正锚定一辆车价值的,撇开外形,还有技术、品控和品牌基因?单靠堆砌元素,靠效颦甚至“蹭”豪车的热度,真能让国产车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吗?
当然,我并非指摘国产车不该追求设计。只是认为,这股“霸气风”有点剑走偏锋,舍本逐末。真正的自信,不是靠外在的捯饬,而是靠内在的硬实力。
好比开篇说的,现在街上的国产车,那叫一个比一个扎眼。但掰着指头数数,有多少人是出于真心喜欢才掏腰包的,又有多少人是奔着“撑场面”去的?或许,当我们不再把汽车当成身价的注脚,而是当成一种工具,一种生活方式的延展,国产车才能真正告别“廉价”的刻板印象,找到安身立命的坦途。毕竟,真正的霸气,不是开出去唬人,而是凭真本事让人心悦诚服。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