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高速行驶前必须检查这5个关键部位,很多车主疏忽吃大亏

最近在车友群里看到这样一件事:张哥开着他的老伙计准备回老家过年,临出发前想着车子刚保养过应该没问题,结果刚上高速不到半小时,仪表盘突然亮起机油报警灯,吓得他赶紧停到应急车道。打开引擎盖一看,机油尺已经快够不到下限了,要不是后备箱备着一桶机油,这趟返乡路恐怕要在拖车上度过了。其实像张哥这样因为疏忽检查而“半路掉链子”的车主不在少数,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跑高速前必须检查的5个关键部位,这些细节看似简单,关键时刻却能救命。

第一个要检查的“汽车血液”

汽车高速行驶前必须检查这5个关键部位,很多车主疏忽吃大亏-有驾

机油对于发动机来说,就像血液对人体一样重要。上个月朋友小李在服务区跟我吐槽,他开着车在高速上突然感觉发动机声音发闷,结果一查发现机油量不足,导致发动机温度飙升。检查机油其实特别简单:熄火后抽出机油尺擦干净,重新插到底再拔出来,只要油痕在上下刻度线中间就安全。要是发现油位偏低,记得及时添加同型号机油。特别是车龄超过8年的老车,后备箱常备一桶机油绝对不亏——去年冬天我开家里的老帕萨特跑长途,中途就靠这招躲过了一次发动机大修危机。

汽车高速行驶前必须检查这5个关键部位,很多车主疏忽吃大亏-有驾

轮胎状态直接影响“脚下安全”

汽车高速行驶前必须检查这5个关键部位,很多车主疏忽吃大亏-有驾

去年五一假期,表弟一家自驾游时遭遇爆胎,事后发现是轮胎侧面有个指甲盖大的鼓包。现在教大家两招自查方法:蹲下来用手摸轮胎侧面,如果摸到凸起或者裂纹赶紧换;再用钥匙插进胎纹里,要是能完全盖住钥匙齿,说明花纹深度足够。胎压也要注意,夏天别超过2.6bar,冬天保持在2.3-2.5bar最稳妥。有个真实案例,去年沪昆高速上有辆SUV因为胎压过高,在高温路面行驶时爆胎失控,幸好当时车速不快才没酿成大祸。

汽车高速行驶前必须检查这5个关键部位,很多车主疏忽吃大亏-有驾

刹车系统就是“生命保险杠”

汽车高速行驶前必须检查这5个关键部位,很多车主疏忽吃大亏-有驾

上周陪同事去修车,发现他的刹车片已经磨得只剩2毫米,修车师傅说这种情况上高速等于“玩命”。检查刹车油时,找到发动机舱里带“刹车”标志的透明壶,液面必须在上限和下限之间。要是发现油液发黑浑浊,说明该换了。有个真实数据:高速公路追尾事故中,30%都是刹车系统故障导致的。去年有个开GL8的网约车司机,就是及时发现刹车油管老化渗漏,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

汽车高速行驶前必须检查这5个关键部位,很多车主疏忽吃大亏-有驾

防冻液检查别被名字忽悠

千万别以为防冻液只有冬天才需要关注,我邻居老陈去年夏天跑长途,车子在服务区突然“开锅”,就是因为防冻液不足。检查时找到发动机舱里带颜色液体的膨胀水壶(常见红色或绿色),液位保持在刻度线中间就行。要是临时发现液位偏低又找不到原厂防冻液,纯净水可以应急添加——上个月我开朋友的二手车去黄山,就是用这个方法撑到了维修站。不过要提醒大家,不同颜色的防冻液千万别混加,否则可能结晶堵塞管道。

橡胶管件检查最容易被忽略

记得有次跟车队自驾西藏,头车在海拔4000米的地方爆了水管,就是因为橡胶管老化。打开发动机舱,重点捏捏那些黑色的橡胶管,如果发硬没弹性就得换。有个汽修老师傅教过我:用手机闪光灯照水管接口,要是发现反光的水渍痕迹,说明有慢渗漏。去年有辆特斯拉在高速上突然失去动力,后来查出来就是冷却液管接头老化导致的,这种隐患平时根本注意不到。

这些检查项目听起来麻烦,其实熟练了十分钟就能搞定。就像我每次跑长途前,都会边听音乐边完成这套“体检仪式”,既安心又省心。毕竟安全无小事,咱们多花点心思检查,就能让爱车在高速上多份保障。下次出发前,不妨按照这个清单走一遍,说不定就能避免像张哥那样的尴尬遭遇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