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显示屏前,看着魏牌官方预售页面,心里那点小激动差点没忍住。这款高山7,突然让我想起去年夏天,我试车那会儿的感觉。那天,一位顾客跟我聊起家庭用车:你觉得这个价位,能带来什么不同?我当时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显然,魏牌把空间、油耗、配置打包成了一个组合拳。
得承认,一般家庭车,最怕的还是太大扯不动或油耗太高。这次高山7介入市场,我估算,纯油车油耗可能在9-11L/100km区间(样本少,估算/体感)。插电混动版,更别说纯电续航能搞到172公里,完全为家庭长途旅行减压。普通家庭,日常上下班,百公里油费差不多7-8块钱,算总成本,燃油版大概每百公里70块上下,加上养车的各种杂费,还真不便宜。
你试想,跑城市,稍微体会一下,那个调校其实很像家用厨房的锅,调得不偏不倚。它的悬挂,虽然没有高山8的零重力座椅,但软硬适中,日常家用绰绰有余。更不用说,双15.6英寸屏幕+后排娱乐系统,旅途中,孩子要么划划龙舟,要么抱怨无聊。我曾经跟朋友吐槽:这车看上去大,也挺舒服,可真有用到的参数么?心里还是觉得,空间合理,配置够用,倒也不失为平价家庭MPV的良心之作。
但说实话,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相册,看到那张内饰图:满满的科技感,白色真皮座椅配上悬浮中控。此刻心里又在疑问:这些配置在某些竞争对手里,是标配还是升级?比如腾势D9的豪华感更胜一筹,而别克GL8虽然温油,但空间体验更成熟。它们跟高山7的差别,不就像菜市场的水果和超市的水果的区别 —— 一个在体验感上靠点包装,另一个则在实用上下工夫。
我还想起门店一位销售说:你知道,家庭用户最看重空间利用。这车,既有了宽敞的第二排,又能应付大部分家庭出行需求。但转念一想,空间是不是还过剩些?难怪设计师要在保证1200mm后排腿部空间的留出12.5升冰箱容量。呵,这么算下来,家用车的确要听细节控说话。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感觉用来应对全家出行,这车除了空间大,性能充沛,还真没啥惊艳的点。难不成,市场已经逐渐变得看颠覆的比拼?我猜,也不能只靠这两点取胜,毕竟,别的厂家也在折腾油耗、空间、智能。腾势D9那块电池,充电速度快,补电几乎秒秒钟。可这次魏牌的做法,可能更像是温水煮青蛙。不激烈,但也不让人掉队。
你会不会觉得,有些车型那所谓的高端,其实只是装多点装饰料罢了?就像我朋友说:我不在意,谁用得了那么多豪华配置,我就要家里孩子上学、大小事方便。这把我送回自己刚开始做这行的日子:就是用钱的心思,从来不是盲目追求配置的。
对于魏牌而言,我觉得有个关键点——用心做实用的车。店里修理工说:反正,这车拆拆装装,没啥技术难度,装配就像拼乐高。听着倒挺舒心,但实际能否坚持合理油耗+实用空间,还得看市场反应。毕竟,评判一款家庭MPV好不好,还得靠用车的实际感受。
又想到:这款车的灵活性是不是太理想化了点?日常在城市里穿梭,能不能真的把尺寸把握得那么精准?我试过,把它塞进我知晓的普通家庭停车位,发现还挺顺手。可这只体感,不代表所有情况。毕竟,公认的父母级别车,大多会遇到狭窄巷子突发停车困难。这也是我纠结点。
(这段先按下不表)我此刻在想,或许这个价位、配置,最打动人心的,从来都不是完美,而是熟悉。哪怕它没有最高端的豪华配置,但考虑到实际需求,却拼出了一个够用+低油耗的牌。
看着外观设计,我觉得挺巧思——那种家族式大气感,跟我朋友圈说:这车看着挺有派头。但一转头,又觉得,只是场面话。其实就像我每天在市场上听无数销售的套路,很多人都是说得天花乱坠,但实际用下来,还是得看人。你说,这车在家庭用车市场能走多远?我不是没疑问。
另一个问题,安全性和可靠性。厂方数据说,悬挂经过优化,刹车系统保证制动距离合理。但我自己心里知道,车况、保养、路况,才是那些硬指标。像我嫂子那样,年纪一大把,有没有多余的安全感才最重要,是吧?也不是我有多控,但真遇到那天累到不想分心的情况,这些配置都能不能持续用好,也得看使用者。
讲到我还在问自己:这家用MPV的游戏规则是不是变了?不光是空间、油耗、配置,更是用着顺手、维护方便这类的实际体验。我想,也许10年后,买车的标准会变成你能不能点点外卖,车的空间能带多少行李,而不是光看数字。
好了,不说太多了,想起洗车那天,车轮子上的泥点,居然带点温度。哪天我不知不觉再看它,就该知道,是不是也会像我一样,变成有故事的车。你说,下一次,我会用它带谁去个更远的地方?或者,像我一样,站在它旁边,认不出自己对车的模糊期待到底在哪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