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日本大规模拆除中国汽车,先后拆除五菱和比亚迪,日:心如死灰
自打全世界都在拼新能源车,中国的汽车行业就算是迎来了一次大逆转,赶超了许多对手。
不久之前,日经中文网发了一篇报道,让不少中国网友直呼过瘾,觉得这简直是在“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日本人的心凉了半截,估计是觉得挺不好受的。
去年10月7号,日本中部经济产业局举办了一次专门讲解纯电动车技术发展趋势的培训会议。
大概有70家汽车零部件公司到现场观看了电动车的拆解演示,特别关注中国电动汽车在车身架构和零件设计方面的特色。
要是放在20年前啊,谁见了自己拆中国车、学习经验,不都得说一句“倒反天罡”吗?
毕竟,日本车的实力在圈子里都挺有名的,特别是在性价比这块,日系车基本上是这个领域里的无可争议的领头羊。
如今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日本车在市场上的优势已经不那啥了。反倒是中国的电动汽车,占据了大约四分之三的市场份额,几乎把蛋糕都吃光了。
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汽车销售总量达到了906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达1603万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已占到全球的70.4%,真是挺厉害的。
特别是在2024年最后一季度,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在全球的份额已经飙升到75%。
在传统燃油车的那会儿,咱们确实比不过日系和德系车,可是在新能源车的现在,中国汽车绝对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因为这个特别的市场变革,日本人们才意识到,要在新能源车市场上分一杯羹,挤进中国市场,得先搞清楚中国的电动汽车到底是啥情况,又有哪些优势。
在汽车圈里,买车拆车其实算不上新鲜事儿,这几乎成了一家车企的惯常做法。
举个例子吧,像某款新车一上市,为了推广宣传,企业总会说他们的竞争对手是某某型号的车型。
在干预时,对标可不光是简单瞅一眼对方的官方资料,而是在研发新车的全过程中,就开始深入研究市面上主要车型。会选定一个目标车型,进行详细的拆解、测量、分析和研究,直到最后,才能算出一套最适合自己产品的工程参数。
当然啦,拆车的过程还能更深入地分析和核算竞品的制造花费。
更关键的是,弄清楚怎么定价才能让产品在市场上占据更大的价格优势,还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利润,这可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啊。
毕竟,研发新车可不是光为了情怀,老板真正想的还是靠这个赚大钱。
买辆中国车带回家拆开來,真没有啥难度,毕竟中国车的价格本来也不贵。
可偏偏那些信心满满的日本人,一开始拆中国车,还挺有底气,结果拆到一半,他们越看越觉得没指望,心都凉了个透。
作业答案放在那里,明明就拿得着,可就是抄不走,搞得挺尴尬的。
日本人最先盯上的,竟然是咱们的国民神车五菱宏光MINI。
在这款电动车推出之前,不少人对五菱宏光的认识还停留在面包车的范畴里。可自从五菱出了一款MINI之后,大家就突然意识到,这个国产老牌子,居然这么能抗造。
甚至有人评论说,他们家里就有一辆五菱的面包车,开了十几年了,现在除了喇叭不灵以外,车内哪个地方都还响,然而它照样能跑,而且开起来一点毛病都没有。
像这样的车子,结实耐用,基本能满足不少普通家庭买车的基本需求。再加上五菱推出的MINI,起步价居然只有3.88万!
凭借着价格实惠,五菱宏光MINI那几年的销量可是挺爆棚,被大家笑称是家里的大玩伴。
没料到,一句“性价比超高”竟然恰好点中了日本人的敏感点。
毕竟以前,性价比可是日系车的拿手绝活儿。如今,性价比超高都成了中国汽车的代称了,日本车企还能不着急吗?
那时候早在2021年,日本人就开始拆解五菱宏光MINI EV,打算找出其中的问题,从而帮助丰田在电动车领域发起逆袭。
等到真正拆车查验的时候,他们才发现,中国的汽车果然挺实惠。
这类微型车大多用来在市区跑跑,基本上就是家庭的第二辆车,满足那些简单的代步需求就行了。它们的卖点主要是价格实惠,开着方便,还能省点油钱。
所以五菱要是能直接去掉的就赶紧去掉,能找到替代的也就换掉,别浪费时间在那些没用的事情上。
原本日本人还在担心,成本压得很紧,汽车性能会不会变差呢?结果经过测试和研究后,他们才发现,五菱宏光MINI的表现,竟然一点也不比丰田C+POD差。
令日本人觉得绝望的是,中国的五菱宏光只卖3.88万元,而日本的丰田竟然要7.7万元,差不多是前者的两倍。
只要把账算明白了,大家都清楚该怎么挑。
微型车打不过人家,日本人又开始盯上比亚迪了,毕竟在新能源车销售排行榜上,比亚迪一直稳居前五,没掉过位置。
日本人直接盯上了比亚迪的明星超跑,也就是那款靠外观吸引粉丝的海豹。
原本还带点怀疑的日本人,看透了海豹的本质后,真的是彻底服了。
刀片电池搭配CTB架构的设计,配合高压系统和动力控制单元,表现得真是相当不错。
特别是中控的那个智能显示屏,感觉就像在车里装了个智能平板似的,而设备模块是由中国美格智能供应的。
拆开一看,日本人发现,中国汽车有个挺关键的特点,那就是一直在推动零部件的整合和合并。
这么一搞,不仅让零件的成本大幅度下降,还有效地控制了车身的重量,结果自然是更省油、更省电。
这还怎么比呀?
日本车最大的优点就是高性价比,既省油又开着顺手。这些年来,日本车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因为整个行业都习惯了拆车研究这个套路,日本人才觉得,只要把中国汽车拆开研究一下,找到它的核心技术,就能复制出一条属于中国汽车的成功路径。
没想到的是,这份中国的作业,他们居然真的抄不来。
因为咱们已经把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整合得挺完整了,而且这条产业链咱们也已经实现了自主供给。
所以说呢,中国用在汽车上的零件成本,比国际上其他国家低不少,差远了。
要让日本汽车复制咱们中国的成功模式,得先搞定产业链这块难题。咱们国家在这方面的布局挺早的,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搞定的事。
要是错过了领先的时机和关键的发展阶段,反超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
如今,日本又把希望寄托在氢能汽车上了,毕竟在电池这块,想追上中国基本没戏,剩下的脚步只能在下个赛道上拼拼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