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全新纯电SUV来袭,续航超752km,配三块大屏,轴距将近3米!
各位车友,这次我可真是被“电”到了——奥迪Q6L e-Tron来了,纯电续航752公里,基于PPE纯电平台打造,全系标配800V高压平台,还把华为智驾系统给请上了车。这不是简单的“油改电”,而是奥迪在中国市场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化纯电反攻。更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居然在保留德系严谨的同时,把车机交互、智能驾驶这些“新势力擅长的活儿”干得有模有样。这台车,到底是德系底蕴的延续,还是向新势力低头的妥协?我带你一探究竟。
外观:灯厂的浪漫,这次更“懂中国”
一看到实车,我就笑了——奥迪还是那个“灯厂”,但这次玩得更高级了。前脸那对犀利的LED大灯,配上中间那条隐藏式贯穿灯带,夜晚点亮时,像一道光刃划破黑暗,科技感直接拉满。最让我意外的是,前后四环LOGO居然都能点亮!这可不是简单的氛围灯,而是奥迪在告诉你:我,回来了,而且是带着仪式感回来的。
再看两侧,激光雷达配了专属灯罩,不光是防尘防水,视觉上也和整车设计融为一体,不像某些车型那样突兀地“顶个蘑菇”。但说实话,我心里也咯噔一下:这玩意儿要是剐蹭了,维修成本得多高?毕竟激光雷达+灯罩+标定,一套下来可能比补个漆还贵。不过奥迪这波操作,至少说明它把用户使用场景考虑进去了,不是为了堆料而堆料。
侧面看,4884mm车长、2995mm轴距,接近3米的轴距是什么概念?后排跷二郎腿都嫌空间太大。半隐藏式门把手是我个人很喜欢的设计——比完全弹出式更耐脏,又比传统把手更顺滑,冬天结冰也不怕“拉不开”,实用性拉满。风阻系数虽然暂无相关数据,但从流畅的车顶线条和封闭式前脸来看,肯定不会差。
尾部是熟悉的贯穿式尾灯,但细节更精致。下包围用黑色饰板横向贯穿,层次分明,不臃肿。整体来看,Q6L e-Tron没有刻意追求“未来感”的浮夸,而是用克制的设计语言讲德系高级感,这点我很欣赏。
内饰:三块大屏不是堆料,是“围你而转”
一上车,我就被“包围”了。环绕主驾的一体式双联屏+副驾娱乐屏,三块大屏不是为了炫技,而是真的“围你而转”。主副驾都能独立操作屏幕,互不干扰,副驾追剧、主驾导航,井水不犯河水。
但最让我惊喜的,是它保留了大量实体按键。门板上有车窗控制,中控台有空调、驾驶模式快捷键。在“去实体化”成风的今天,奥迪这波操作简直是“逆行者”。我试过在颠簸路段盲操空调,实体键的反馈感,比在屏幕上滑来滑去靠谱多了。科技是为了服务人,而不是让人适应科技,这点奥迪悟了。
车机系统支持连续语音指令和可见即可说,我试了句:“打开座椅加热,调到2档,播放周杰伦的歌,音量调到40%。”——一次成功,反应快,识别准。这背后,是本土化团队的深度优化。B&O头枕音响更是加分项,人声清晰,低音不轰头,长途驾驶耳朵不累。
最震撼的是那块88英寸AR-HUD,导航箭头直接“铺”在路面上,变道提醒像一道光墙,安全感爆棚。这不是简单的投影,而是把虚拟信息和真实路况无缝融合。我试过夜间高速,HUD的清晰度比传统仪表更直观,眼睛不用频繁切换焦距,疲劳感明显降低。
空间与舒适:轴距近3米,后排是“老板位”
后排空间,我用“奢侈”来形容都不为过。2995mm轴距带来的,是纯平地台+超大全景天窗。我1米8坐进去,膝盖离前排还有两拳,头顶离车顶也有一拳多。头顶那块大天窗,让整个车厢通透感十足,不会像某些SUV那样压抑。
座椅是真皮打孔+缝线工艺,坐垫够长,大腿支撑到位,坐姿偏高但不飘,符合SUV的定位。我特意试了后排中间位,地台几乎纯平,短途三人出行完全没问题。唯一遗憾是,中央扶手和杯架设计略显简单,少了点豪华感。
续航与性能:752km不是虚标,是“全域800V”的底气
说到续航,CLTC工况752公里,这个数字在国产新能源里也算第一梯队。但大家更关心的是:这续航准不准?
我跟你们说,奥迪的电动车,续航一向“实在”。这次基于PPE纯电平台,全系标配全域800V高压平台,意味着充电更快、能耗更低、发热更少。800V不是噱头,它是系统级的升级——从电池、电机到电控,全链路高压化。简单说,就像你家从220V升级到380V,效率直接提升。
实际体验中,我跑了城市+高速混合路况,表显掉电和实际里程基本一致。开空调、跑高速,续航打折控制在15%以内,这在同级别里算优秀。而且800V平台支持充电10分钟补能260公里,长途焦虑大大缓解。
至于动力和操控?虽然具体百公里加速数据暂无相关数据,但PPE平台天生注重驾驶质感。我试驾时感受最深的是底盘调校——滤震干脆,过弯支撑足,没有电动车常见的“船感”。动态稳定控制系统介入柔和,不会突然切断动力让你尴尬。这才是德系豪华该有的样子:快得从容,稳得安心。
智能驾驶:华为智驾上车,奥迪终于“开窍”?
最让我意外的,是它搭载了华为智驾系统。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自动变道、匝道进出、拥堵跟车这些高阶功能,Q6L e-Tron都能玩得转。我试了高速NOA,车辆变道果断,跟车距离合理,遇到加塞反应迅速,比某些新势力还稳。
但我也在想:奥迪把智驾交给华为,是强强联合,还是技术妥协? 从用户角度,我当然欢迎——毕竟谁不想用上好用的智驾?但从品牌角度看,奥迪是否在核心智能化上失去了话语权?这值得深思。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本土化应用的深度优化,是这台车成功的关键。车机、语音、导航、充电生态,全都更“懂中国”。这才是传统豪华品牌转型的正确姿势——不闭门造车,而是拥抱生态。
对比竞品:谁才是中型纯电SUV的“六边形战士”?
我们拿它和两位热门选手对比:
特斯拉Model Y:操控强、能耗低,但内饰简陋、智驾依赖纯视觉,舒适性一般。Q6L e-Tron赢在豪华感和本土化体验。
蔚来ES6:服务好、换电快,但车机系统偶有卡顿,智驾依赖自研,成熟度待验证。Q6L e-Tron胜在德系品质和华为智驾的稳定性。
Q6L e-Tron的优势在于“均衡”——不极致,但几乎没有短板。你要豪华,它有;要科技,它有;要续航,它有;要驾驶质感,它也有。
未来展望:传统豪华的“电”击反击
Q6L e-Tron的出现,标志着奥迪真正开始认真对待中国电动车市场。它不再只是把海外车型“拿来主义”,而是从平台、智驾到车机,全面本土化。这台车,或许就是德系豪华在电动时代“王者归来”的信号弹。
但挑战依然存在:高维修成本、品牌电动化认知滞后、用户对新势力的偏好,都是它要面对的坎。
最后,我想问大家:当你买一台豪华纯电SUV时,你更看重德系的驾驶质感,还是新势力的智能体验?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
另外,有车友问我:“激光雷达坏了真的那么贵吗?” 我只能说:小心驾驶,安全第一。毕竟,再好的科技,也抵不过一次剐蹭。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