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豪华电动SUV市场,厮杀早就白热化了,可即便如此,凯迪拉克这款IQ锐歌的遭遇,还是太出人意料了。你想想,一台指导价原本奔着30万、甚至40万去的车,现在直接给出限时优惠,最高能便宜整整100,000元!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的促销,是实打实的权益价,最低能到24.77万,最高也才31.97万。前提是你得有个Costco会员,年费才299元,这点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等于说,花点小钱办个卡,就能享受豪华车断崖式降价的福利。
按理说,这么大的优惠力度,加上它凯迪拉克这个品牌,即便在新能源时代没那么耀眼,也不至于沦落到如此地步吧?可现实冰冷得让人心寒。根据懂车帝的数据,最近半年,这车的月均销量竟然只有可怜的46台。是的,你没看错,两位数,而且是刚过40。
这就成了个怪现象:一边是品牌、产品、价格都在努力拉拢消费者,另一边却是市场完全不买账,销量数字像被冰冻了一样。这台IQ锐歌其实上市也有段时间了,2022年中就来了,结果一直没掀起什么水花。
你想想,它尺寸不小啊,定位是中大型SUV,轴距3094mm,车长也超过5米(5003mm)。这块头,在同级别里是拿得出手的,侧面看着挺修长,没传统SUV那种臃肿感,隐藏式门把手也算是跟上了潮流。
外观设计其实也挺有家族辨识度,前脸封闭式格栅保留了“盾牌”的神韵,“泪眼”大灯也还在,看起来挺犀利大气的。车尾层次感也不错,有点溜背的味道,贯穿式尾灯一直延伸到D柱,设计感是有的。
坐进车里,那块巨大的33英寸曲面屏是绝对的焦点,虽然主要偏向驾驶员,但科技感一下就来了。空调控制还保留了实体按键,这点对盲操来说挺友好的,照顾了一部分用户的习惯。
座椅配置方面,也挺下本的,标配主副驾电动调节,前排还有加热、通风、按摩甚至头枕扬声器。坐在里面,舒适性和豪华感是能感知到的。后备厢空间也不小,521L,日常家用完全够用了。
动力上,纯电动的选择也给足了,续航有502km、608km、653km三个版本,加速最快的版本零百加速4.6秒,慢的也在6秒多,性能参数看着也不差。有后驱,有四驱,选择算是多样。
可就是这么一台车,有牌子,有尺寸,有设计,有科技配置,有舒适性,有实用空间,有不错的续航和性能,现在甚至还有了最高10万元的巨额优惠——它为什么就是卖不动呢?月均46台,这对于一个豪华品牌的主力电动SUV来说,简直是匪夷所思的数字。
看看30-40万这个价位,最近半年卖得好的那些车:特斯拉Model Y、问界M7、理想L7、智界R7、理想L8、魏牌蓝山、蔚来ES6、方程豹豹5、坦克500 Hi4-T、智己LS6。这里面有新势力,有传统转型,有硬派越野,种类丰富。
平心而论,IQ锐歌的产品力,难道真的比不上这份榜单里的所有车吗?品牌号召力,即便不如BBA,但凯迪拉克也不是无名小卒啊。它到底输在哪里?是消费者根本没看到它?是产品本身有什么致命硬伤原文没提?还是品牌在电动化转型上,根本就没抓住市场的脉搏?
曾经燃油车时代,凯迪拉克就靠“以价换量”苦苦支撑,用料扎实、底盘厚重,终端优惠很大但销量总是差一口气。现在到了新能源时代,本以为是新开始,结果却在更残酷的竞争中,销量直接探底,甚至要靠绑定Costco会员这种略显“偏门”的方式来促销。
直降10万元,这力度足以让很多潜在消费者回头看一眼了。但如果连这样的“杀手锏”都无法让月销量突破三位数,甚至四位数,那是不是说明问题已经不是价格或者产品力本身能完全解释的了?或许是整个电动化战略、市场定位、用户认知等等,都出了偏差?这台IQ锐歌的惨淡销量,以及这次无奈的大幅降价,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凯迪拉克在新能源浪潮下的挣扎与困境。未来,它还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吗?这恐怕是比降价本身更让人关注的问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