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中国房地产政策正在经历180度大转弯,多项史上最强力度利好政策密集出台。 限购松绑、首付降至历史低点、利率大幅下调,为刚需购房者创造了难得的机会窗口。
限购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松绑。 成都、西安、杭州等热门二线城市已全面取消限购,购房不再受户籍和社保条件限制。 北京优化了“认房认贷”范围,上海放宽了非沪籍购房门槛,缩短了社保缴纳年限。 就连北京五环外和上海外环外区域也取消了购房套数限制,彻底放开改善型需求。
购房首付比例断崖式下降。 多数城市首套房首付比例已降至20%以下,部分城市甚至降至15%。 二套房首付比例也普遍下调至30%-40%的水平。 商业贷款认定范围缩小,本地居民购房首付压力大幅减轻。
房贷利率降至历史最低点。 5年期以上LPR降至3.50%,公积金首套房贷款利率低至2.60%。 以贷款100万元、30年期计算,相比几年前的高点,月供减少近2000元,利息总额节省超过70万元。
税收优惠政策力度空前。 140平方米以下住房契税统一降至1%,北上广深第二套房也纳入契税优惠范围。 满两年住房交易免征增值税,不再区分普通和非普通住宅。 新政首月即实现减税116.9亿元,其中契税优惠新增65亿元。
全国商品房库存积压严重。 截至2025年6月,待售面积高达6.8亿平方米,其中70%以上集中在三四线城市。 部分三四线城市库存去化周期超过36个月,开发商面临巨大回款压力。
政策调整背后是城镇化进程的转折。 中国城镇化率超过65%后,增速从2015年的1.2%骤降至2024年的0.5%。 住房短缺时代基本结束,市场需求结构从新增需求转向改善型需求。
房企债务危机频发。 TOP50房企平均负债率超85%,2024年房企债务违约规模达1.2万亿元。 恒大、碧桂园等行业巨头的债务问题引发了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担忧。
房地产市场区域分化加剧。 一线和强二线城市人口持续流入、产业基础雄厚,在政策刺激下市场有望率先企稳。 部分人口流出、产业单一的三四线城市尽管政策松绑,但库存压力依然巨大。
上海高端市场热度不减。 2025年上半年总价3000万元以上的新房成交1096套,上海壹号院五批次315-1115平方米大户型均价19.8万元/平方米,66套房源1小时售罄。 金茂璞元项目99套房源26分钟清盘,均价16.6万元/平方米。
保障房体系建设加速。 2025年计划建设180万套保障性住房,通过收购存量商品房转保障房、规范租房市场、允许公积金用于租房等措施,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开发商推盘力度加大。 上海融创营销负责人表示,后期股市拉起来后,豪宅市场会持续走好。 上海中原地产分析师认为,中高端改善市场热度较高,10万+的项目开盘售罄现象常见。
购房者观望情绪缓解。 北京通州区某售楼处周末看房人数比平时增加150%,但销售经理表示真正下单的仍不多,大家都等着价格再降一降。
政策效果初步显现。 上半年全国新房和二手房交易总量同比增长,各地共出台房地产相关政策超370条。 国务院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
不同城市采取差异化策略。 广西将以“好房子”供给引领住房消费升级,创新运用“文旅+购房”“赛事+购房”等消费场景。 湖南衡阳持续聚焦房地产市场发展变化,及时优化调整相关举措。
公积金政策更加灵活。 上海提高绿色建筑公积金贷款额度、支持公积金提付首付款,提取后不影响贷款额度。 苏州优化住房公积金贷款使用次数认定标准、下调首付款比例。
银行信贷政策放松。 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再区分首套与二套住房,灵活确定每笔商贷的具体利率。 这将促进二套房利率下调,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
非沪籍居民房产税规则优化。 购买第一套住房暂免征收房产税;购买第二套及以上住房时,按“人均60平方米”标准扣除免税面积。 这降低了非沪籍家庭的购房持有成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