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懂车帝近期发布的封闭高速辅助驾驶测试?

懂车帝近期联合央视新闻进行的封闭高速辅助驾驶测试(2025年7月发布),通过模拟15项高风险场景(如消失前车、夜间施工区避让、儿童横穿等),对36款主流车型进行了216次碰撞测试。该测试因规模大、场景真实、结果颠覆性强,引发行业广泛讨论。以下从多角度综合评价:

如何看待懂车帝近期发布的封闭高速辅助驾驶测试?-有驾

一、测试价值:揭露行业真实短板,推动理性认知

权威性与场景真实性

测试由懂车帝与央视联合开展,在15公里真实封闭高速及城市道路中还原低概率高风险事故场景(如夜间施工区卡车避让、高速130km/h消失前车等),覆盖特斯拉、华为系、蔚小理等主流品牌。

区别于实验室理想环境,测试强调突发性和复杂性,例如夜间光线不足、障碍物模型与真实车辆反射差异等,更贴近实际路况风险。

核心结论直指技术脆弱性

高速通过率仅24%(183次测试中通过44次),城市场景通过率44.2%,暴露当前L2级辅助驾驶在极端场景的严重局限。

高风险场景失败率突出:

夜间施工区卡车避让:仅47%车辆成功;

消失前车场景:超70%车型碰撞事故车;

儿童横穿:58%通过率。

结果印证公安部交管局的警示:所有量产车智驾系统均未达到自动驾驶标准,驾驶员需全程监管并承担法律责任。

二、技术缺陷暴露:算法、感知与策略的共性问题

如何看待懂车帝近期发布的封闭高速辅助驾驶测试?-有驾

感知系统可靠性不足

激光雷达车型在夜间施工区因假车模型反射模式与真车差异导致识别失败,而纯视觉方案(如特斯拉)反而表现稳定,说明硬件堆料≠安全冗余。

极端天气(暴雨、大雪)导致传感器失效,如毫米波雷达信号衰减、摄像头盲区,凸显多模态融合技术未成熟。

决策逻辑存在致命缺陷

违背“让速不让道”原则:多车试图变道避让却危及邻道车辆,易引发二次事故(如问界M9以64km/h追尾)。

系统鲁棒性差:同一品牌不同车型表现分化(如问界M7成功避障,M9却失败),甚至同款车同一场景表现不一致,说明算法泛化能力弱。

人机协同机制失效

部分车型DMS(驾驶员监测系统)未及时预警双手脱离方向盘(超15秒未提示),人机责任交接机制存在漏洞。

三、品牌表现分化:第一梯队与垫底者的差距

如何看待懂车帝近期发布的封闭高速辅助驾驶测试?-有驾

头部品牌稳定性突出

特斯拉Model 3/X、小鹏G6、魏牌蓝山组成第一梯队,高速通过率达83%,尤其在纯视觉方案和复杂决策中表现稳定。

特斯拉在“高速横穿动物”终极测试中唯一存活,体现算法冗余优势。

争议品牌与垫底组问题显著

华为系车型决策迟疑:问界M9、阿维塔12出现刹车纠结、违规变道,M9更以高速追尾。

理想L6、极氪007等垫底:出现加速撞车、系统突然退出等严重失误。

主流品牌高速测试表现对比

梯队代表车型关键表现第一梯队特斯拉Model 3/X、小鹏G6、魏牌蓝山高速通过率83%,夜间避障稳定争议车型问界M9、阿维塔12刹车犹豫、违规变道、高速追尾垫底组理想L6、极氪007系统退出、加速撞车

四、行业争议:测试公正性与车企反应

如何看待懂车帝近期发布的封闭高速辅助驾驶测试?-有驾

变量控制质疑

华为系车主指出测试中驾驶员疑似干预方向盘,打断系统自动绕行决策;跟车距离差异大(问界M9距障碍车60米 vs. 蔚来ES6达135米)影响制动时间。

懂车帝凭借央视背书及原始数据留存回应质疑,暂未下架视频。

车企激烈反弹

部分车企被曝向相关部门施压要求删除结果,侧面反映测试触及过度营销痛点。

五、行业启示与消费者建议

推动法规与标准完善

测试加速公安部拟推动三大监管:车企宣传规范(禁止模糊“辅助”与“自动”界限)、法律责任界定、安全技术强制标准。

消费者防御性驾驶策略

警惕营销话术:分辨“自动驾驶”与“辅助驾驶”概念,正视技术局限(如70分能力被吹嘘为200分)。

高风险场景手动接管:夜间、施工区、儿童出没区等需主动禁用辅助驾驶。

定期维护与培训:清洁传感器、及时OTA升级,参加车企智驾培训(如特斯拉FSD升级后需8小时专项培训)。

如何看待懂车帝近期发布的封闭高速辅助驾驶测试?-有驾
#AIGC热点大赛#六、总结:安全的核心是知晓局限

懂车帝此次测试以“扒底裤”式实验揭穿行业过度营销,推动公众回归理性:

“报忧的价值远大于报喜,安全的核心是知晓局限而非吹嘘能力”。

在L4级自动驾驶成熟前,人机共驾(手不离方向盘、眼不离路况)仍是唯一安全方案。车企需在算法泛化、传感器融合、人机协同上突破,而非仅堆砌硬件参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