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最近这个活儿,整得有点大。
他们说2026年就要量产固态电池,续航破一千公里,充电十分钟搞定。
这话一出来,整个车圈都跟地震了一样。大家的第一反应不是“卧槽,燃油车要完了”,而是“坏了菜了,我刚买的电车要成电子垃圾了”。
讲真,这个逻辑非常对。现在的纯电车,说白了就是个半成品,一个为了妥协而生的压缩毛巾,看着挺大,一用就没。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充电,是续航,是安全感。你买个电车,就像请了个爹,出门前得算好电量,路上得规划好充电桩,充电的时候还得祈祷别有人占着位子,充上了还得等个半天。这哪是开车,这是伺候电池。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真的受够了这种续航焦虑。你让我开个电车跑长途,那感觉跟西天取经一样,九九八十一难,每一难都是找充电桩。
但固态电池这玩意儿,它不跟你讲道理。
它直接把桌子掀了。
一千公里续航,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从北京开到上海,中间根本不用考虑充电这回事儿,跟开油车没区别。十分钟充满,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去服务区上个厕所买瓶水的功夫,车就满了。这不叫充电,这叫闪电战。而且固告电池,没有那个让人心惊胆战的电解液,天生就是金钟罩铁布衫,你再也不用担心车停在楼下,半夜自己表演一个原地飞升。
所以你看,固态电池根本就不是冲着燃油车来的,它是来给现在这帮纯电车“清场”的。这就像当年智能手机出来了,你手里的诺基亚除了砸核桃,就只剩下情怀了。一个技术代差,足以把整个市场格局推倒重来。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丰田这波操作,就是典型的不装了,摊牌了。
过去几年,所有新势力都在嘲笑丰田,说你个浓眉大眼的家伙,电动化转型这么慢,是不是不行了?丰田不说话,就默默憋大招。现在直接掏出固态电池这个“道诡异仙”里的神通,告诉所有人:不好意思,我之前只是在打瞌睡,现在我醒了,你们谁也别想活。
如果说之前小米入场是把蛋糕端走了,那丰田这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
当然,现在不止丰田一个人在修仙。宁德时代、比亚迪、LG,全世界的电池厂和车企都疯了一样往这条赛道里挤。宁德时代说明年就能上车,比亚迪也说在搞,大家都在抢这个“天下第一”的名头。
这里面,中国企业是有先天优势的。因为我们有全球最变态的产业链,那已经不是产业链了,那是食堂打饭的队伍,从上游的矿产到下游的设备,一应俱全。别人还在找锅碗瓢盆,我们已经开始研究明天吃什么了。所以你看,有预测说到2030年,中国企业能拿下超过六成的市场份额。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这场技术竞赛比作修仙,可能有点太玄幻了。但现实就是这么魔幻,技术迭代的速度,比翻书还快。
不过话说回来,这玩意儿现在也不是没有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成本,初期成本可能是现在锂电池的两三倍。这就很尴尬了,技术是好技术,但如果装上车的价格贵到太阳都要一个趔趄,那普通消费者也只能看看。这就好比你有了任意门,但每次使用都要消耗你一年寿命,你用还是不用?
还有生产线的改造,良品率的爬坡,这些都是要用真金白银和时间去填的坑。技术从实验室走到千家万户,中间隔着的,是一条用钱铺成的银河。
但能过,就是能过。
我觉得大家不要低估了车企们发疯的决心。在现在这个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里,体面是最没用的东西。只要能干掉对手,成本高一点又算什么?先用高端车把品牌立住,把技术秀出来,然后成本自然会像跳水一样降下来。手机行业十几年前就给我们演示过一遍了。
所以,固态电池会取代现在的纯电车吗?
答案是肯定的。但决定未来出行格局的,可能还不是技术本身。我跟你说,自动驾驶的终极奥义不在特斯拉,不在激光雷达,而在中国满地乱窜的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任何L4级的自动驾驶系统都得当场宕机。
所以,就算未来我们都开上了1000公里续航、10分钟充满的固态电池神车,在路上,你最怕的,依然是那个无视一切规则、从你想象不到的角度突然杀出来的老头乐。
科技改变生活,但科技改变不了人性。就问你气不气?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