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猛士M817以35.99万元预售价亮相时,不少关注猛士917的车迷发现了两处显著变化:副驾驶娱乐屏的取消和飞机挡杆的替换。然而亲身接触实车后,这些看似“减法”的设计,恰恰揭示了猛士科技更深层次的用户洞察——通过优化交互逻辑与场景适配,打造出更纯粹的“飞行座舱式”沉浸体验。
---
一、按键革新:从形式感跃升为场景智慧
猛士M817内饰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将传统飞机挡杆替换为怀挡式换挡机构,同时在中控区域保留琴键式物理按键控制空调系统。这一调整并非简单删减:
- 怀挡释放空间:取消地台挡杆后,中央通道区域得以整合双层储物格与双50瓦无线风冷快充面板,日常收纳效率提升显著
- 琴键按键的精准操控:越野场景中,物理按键可实现盲操,即便颠簸路面也能精准调节空调风量与温度,比触屏更可靠
- 车顶拓展按键的“飞行基因”:车顶预留的拓展附件开关采用拨杆设计,位置与民航客机顶舱面板布局神似,配合W-HUD抬头显示,形成环抱式驾驶视野
> 资深越野玩家反馈:“越野时手套可能沾泥,实体按键一按即响,比滑动屏幕实用得多。”
---
二、副驾屏取消?座舱交互的协同进化
相比猛士917的三屏布局,M817虽取消独立副驾屏,却通过三大创新实现体验跃升:
1. 鸿蒙座舱5.0的多屏联动:15.6英寸中控屏支持分屏显示,副驾可通过专属区域观看视频,且支持蓝牙耳机独立音频输出,主驾导航不受干扰
2. 越野数据可视化革命:中控屏实时投射海拔、坡度、车轮转向角等越野参数,配合摄影辅助功能,一键生成“越野Vlog”,动态记录穿越路线
3. 后排控制屏的权限共享:后排乘客可独立调节空调、座椅加热/通风,甚至查看导航路线,实现全车乘员智能协同
> 华为鸿蒙团队解释:“减少屏幕数量是为了强化核心交互效率,把算力集中在驾驶场景的深度适配。”
---
三、华为全栈技术:重新定义“智能越野”场景自由度
取消传统设计表象下,是猛士与华为深度协同的技术突破——
- 乾崑ADS 4.0的双场景大脑:
- 城市模式:后轮转向+5.2米转弯半径,窄路掉头如轿车般灵活;P2P 2.0代客泊车支持160种车位
- 越野模式:6D IMU车身姿态感知+智能E锁,沙地自动限扭防陷车,岩石模式预紧悬架抬升底盘
- VMC底盘域控黑科技:纵向/横向/垂向全域协同控制,公路行驶时空气悬架柔化滤震,越野中则秒变刚性支撑
- 极猛动力的场景化适配:
- 纯电优先模式:城区通勤140公里零油耗
- 越野混动模式:1.5T马赫发动机直驱+电机爆发848N·m,攀爬长坡无动力衰减
---
四、用户价值:从“性能妥协”到“全场景享受”
猛士M817的设计变革直击传统越野车痛点:
- 城区友好性升级:
- 标配双层静音玻璃+主动降噪,馈电油耗仅7.24L/100km,告别“油老虎”焦虑
- 全车6.6千瓦外放电+220V插座,露营秒变移动电站
- 安全冗余再进化:
- 战甲车身顶压承重20.2吨,超国标3倍
- eAES紧急转向系统防侧翻,红外夜视预判野外风险
> 试驾者实测反馈:“用蟹行模式侧方入库,比开自家轿车还轻松。”
---
结语:减法背后的场景主义哲学
猛士M817的“按键进化”证明:真正的智能越野,不在于硬件堆砌,而在于场景精准匹配。取消副驾屏是为提升核心交互效率,怀挡设计赋能空间实用,顶部飞行按键则承载着对越野仪式感的尊重。当铁血猛士基因与华为全栈智能深度融合,用户终于不必在“野外征服”与“城市舒适”间做选择——50万级唯一能自动泊车的硬派越野,已然开创全场景出行的新范式。
> 正如工程师所言:“我们要做的是让科技隐形,让自由显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