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又开了一场发布会,主题叫“安全之夜”。没有新车,没有大模型,主角就是两个字:安全。
现在造车圈讲“快”的很多,但讲“安全”的,奇瑞是真的认真。从这场发布会的每个细节来看,它不是来“宣传安全”,而是想告诉大家,安全这件事,它已经准备了28年。
这次发布会选在芜湖,名字起得很克制,就叫“底线”。但全场最不克制的部分,是现场的那一场实车硬碰硬测试——不是摆几个白车身讲讲结构,而是直接上车对撞、极限碰撞、模拟真实事故工况。像A9L和星纪元ES的正面对撞,甚至还有10年以上的老车也上来“硬刚”一轮。这种“拿命拼”的测试,在发布会上做,少见,但它的信号很明确:安全,不是靠说,是靠撞出来的。
很多车企喜欢在配置表里写“五星安全”,但奇瑞显然不满足于这个终点。它想做的是,把安全的标准线再往上抬一点。这次发布的“守护者”智慧安全系统,说白了就是把安全拆成多个维度,从结构、电池、信息、健康到越野、救援,把所有用户可能遇到的极端情况,提前想一遍、提前准备好。
比如电池部分,它做了超过5000项测试,还用AI算法做全天候监测;再比如智能驾驶这块,依托大模型和全球场景数据训练,实现主动识别和介入控制;健康座舱方面,主打“零异味、零甲醛”,甚至对标的是幼儿园级别的空气质量。这种体系化的设计,不是一时兴起,而是长期投入的结果。
奇瑞这次还成立了“守护者安全俱乐部”,把事故亲历者、安全从业者、公益组织拉到一起搞了个“AED黄金四分钟联盟”,目标是让更多车上配备AED设备,在关键时刻救人一命。这部分看起来跟卖车没啥关系,但站在用户视角,这才是把“安全”二字落到实处。奇瑞想做的不只是“保护车里的人”,还包括“在关键时刻能救下更多人”。
这几年中国车在全球崛起的过程中,很多人谈技术、谈体验、谈智能化,但安全,其实才是用户真正最不能妥协的部分。一场发布会,把“安全”讲得不虚、不飘,还能实打实做出全套体系,其实挺难的。
有时候我们判断一个品牌靠不靠谱,看的不是它怎么营销,而是它愿意把时间和资源投在哪。这次奇瑞给出的答案是:投在安全上,投在让人真正放心的地方。
所以,当很多品牌还在用配置表堆参数、用软件刷存在感的时候,奇瑞给了另一个选择:慢一点、稳一点,把基本功打好。这个时代也许会变得越来越快,但安全这件事,永远不能快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