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着到了四月,国内车市的价格厮杀还没消停。
这回连那些原本端着架子的"高端牌子"都坐不住了。
比如有些大牌拿"清库存"当由头甩卖,原先要价快30万的电动车现在不到20万就能开走。
还有些牌子推新款时直接把起步价砍掉小十万,就为了混个脸熟。
更别提年后那波五年免息的促销,现在都成了30万以上电动车的标配了。
你说怪不怪,明明电池成本越来越高,怎么电动车反而越来越贱卖?想造出让人服气的高端电动车,咋就这么费劲?
【高速掉电,不该是高端电车的短板】
甭管价格配置差多少,所有电动车都绕不开同一个头疼事——跑不远。
虽说现在新车的标称续航动不动就500公里往上,但真问车主能跑多远,十个有九个心里没谱。
毕竟气温、坡度、路况甚至刮风都能让续航打折扣,特别是上了高速,城里能跑四五百公里的车,电耗直接翻倍。
这事儿得怪现在电动车都用的单速变速器。
别看新车电机转速飙到两三万转,动力还是按固定比例传到轮子上。
这么搞省地方又省钱,但跑高速就吃亏了。
物理规律摆在那儿,电压和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电流越大耗电越多。
想让电机别转那么疯?就得在高速时调高变速器齿比。
奔驰新出的长轴距CLA电动车就用了少见的两档变速器——城里用11:1的低档,高速切到5:1的高档。
这么一来,电机保持同样转速,车速能翻倍。
实测数据更吓人:这车披着伪装材料跑,百公里电耗才8.26度,愣是跑出1071公里,够从北京直奔南京。
最狠的是120公里定速,硬是跑了572公里,北京到泰山景区才454公里呢。
放眼全球,能在高速上这么能跑的电车,CLA算是独一份。
道理谁都懂,可为啥之前只有保时捷Taycan、奥迪e-tron GT这些百万豪车才用两档变速器?说白了技术门槛太高。
电动车扭矩爆发是油车的两三倍,对齿轮轴承这些零件要求贼高。
再加上车企和媒体总说"电车适合城里开",大伙对电车跑长途也没太高期待。
但真想玩转高端市场,车企就得啃下这块硬骨头,这得砸钱砸时间搞研发。
比起刚盈利的新势力,奔驰这种百年老厂确实更有底气。
【死磕细节,才是高端电车的门道】
为了让CLA电动车续航顶到天花板,奔驰2022年就整出了VISION EQXX概念车。
这车可不是花瓶,生来就为挑战续航极限。
除了0.17的超低风阻造型,还用了能效95%的传动系统和F1技术的高密度电池。
当年四月实测就跑了1200公里,这些黑科技三年后全用在CLA上了。
奔驰技术大佬薛夫铭说,他们花了两年把EQXX的空气动力学、轮胎、电机这些技术原样搬到CLA上。
硬件到位了,软件也没落下。
新开发的"省电助手"能结合导航数据和实时路况优化驾驶策略,比如预判堵车或红灯时自动加强能量回收。
智能座舱这块,奔驰中国团队立功了。
新CLA用上自家研发的MB.OS系统,生成式AI让语音助手不仅能多人对话,还能记住聊天上下文。
更绝的是虚拟助手能感知情绪变色——平常是蓝色,开心变绿色,兴奋时五彩斑斓,生气就转橙红色。
为了找合适的人声,奔驰从500多个主持人里挑出一男一女,配上杜比音效,机械感直接拜拜。
【本土化才是硬道理】
去年试过奔驰中国团队搞的智能驾驶系统,当时就惊到了。
用S级改的车在上海弄堂里溜得贼顺,遇到突然窜出的行人也不急刹,而是优雅绕行。
今年这套系统就要装在CLA上量产,能自主进出环岛、识别红绿灯、处理无保护转弯,甚至能自己过收费站。
功能上已经摸到国内第一梯队门槛。
为了调教好这套系统,奔驰团队在国内20多个城市采集了2万多个车位数据,连斜车位、非标车位、奇葩阻车器都考虑到了。
虽然车还没上市,但试驾工程车时明显感觉奔驰更看重安全和优雅,不像某些品牌只顾堆功能。
奔驰软件老大欧孟宇透露,他们调教驾驶风格时用了两大数据源:一是车队数据,二是全球1200万辆联网车的脱敏数据。
这些真实驾驶习惯帮他们摸准用户需求。
仿真平台还能模拟各种极端场景训练AI,这对提升安全性至关重要。
【最后叨叨】
作为奔驰MMA平台首款国产车,长轴距CLA既保留了德系豪华的底子,又融入了中国团队的智能技术,妥妥的电动豪车新标杆。
无论是续航焦虑还是智能体验,都比竞品强出一截。
今年下半年,这车有望在电动豪车市场里杀出一条血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