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的幻象 唐DMI车主为何选择手握方向盘

#科学颜论进行时#

智能驾驶的幻象 唐DMI车主为何选择手握方向盘

摘要:当智能成为卖点,实用才是底线。唐DMI用销量证明,混动技术的成熟比智驾的炫技更打动中国家庭。

01 硬件瓶颈,智驾功能先天不足

打开唐DMI的配置表。智驾一栏密密麻麻写满亮点。但剥开营销话术。核心问题浮出水面:算力卡喉。

中低配车型搭载的Orin N芯片。算力仅84TOPS。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用十年前的单反相机拍高速移动的物体。画面总是慢半拍。顶配版的Orin X芯片算力达到254TOPS。但价格直接飙上30万区间。普通家庭用户有几个愿意为此买单?

更致命的是定位系统的缺失。唐DMI全系没有配备亚米级高精定位模块。连基础的高精度地图都省了。这好比让一个近视眼在不戴眼镜的情况下跑马拉松。

有车主反馈。在新修的高架桥上。系统常把匝道识别成主路。这种基础错误。在具备高精定位的车型上几乎不会发生。

02 实战表现,理想与现实差距大

理论数据或许抽象。但实际体验不会说谎。

去年冬天。一位车主在高速收费站前开启智驾。前方空无一物。系统却突然急刹。惊醒后排熟睡的孩子。这种“幽灵刹车”现象在车主群中屡见不鲜。

智能驾驶的幻象 唐DMI车主为何选择手握方向盘-有驾

早高峰跟车更是考验。系统不是误判前车间距。就是突然加速。表现比新手司机还紧张。遇到加塞车辆时。系统经常犹豫不决。引得后车狂按喇叭。

对比竞品表现更显尴尬。理想L8凭借128TOPS算力。实现41%的高频使用率。问界M7也达到38%。唐DMI的19%使用率相形见绌。这就像班级里总考倒数的学生。还自称“发挥失常”。

03 自动泊车,唯一亮点的背后

智驾系统真的一无是处吗?也不尽然。

停车场成为其主场。狭窄车位难倒老司机时。系统却能一把倒入停得端端正正。这背后是比亚迪的全额保险兜底。泊车发生擦碰厂家全赔。

但为什么泊车能做好?原因在于这是独立系统。采用超声波雷达方案。与行车智驾的技术要求不在同一层级。这好比专业短跑选手去跳远。能及格但难拿金牌。

04 品牌战略,技术下放的速度困境

比亚迪的“全民智驾”战略。表面是全系标配。细究之下全是门道。

智能驾驶的幻象 唐DMI车主为何选择手握方向盘-有驾

天神之眼系统分ABC三个等级。低配车型传感器数量直接砍半。摄像头清晰度也差一截。真正核心的激光雷达。只有顶配专属。这种差异化配置让“全民智驾”更像营销口号。

比亚迪手握海量行车数据。年销300万辆的规模。积累的数据比新势力总和还多。但算法优势都锁在旗舰车型中。就像拿着满汉全席菜谱。只给顾客上凉菜拼盘。

技术迭代速度也存在矛盾。6月与黑芝麻合作。下一代芯片算力直奔500TOPS。但远水难解近渴。现有车主只能等待。

05 用户选择,为什么他们不需要智驾

深入车主群体。会发现理性选择远超盲目跟风。

一位两年驾龄的唐DMI车主坦言。一年用智驾不超过十次。反而倒车影像和盲区监测这些基础功能。天天都在救急。这代表大多数用户的心声:华而不实的功能不如扎实基础。

保险数据佐证这一观点。因第三排座椅和智驾系统。车主每年多付两三百保费。但83%的用户只把智驾当自动泊车工具。这意味着多数人为用不上的功能买单。

有车主算过一笔账:选装完整智驾功能需加价三万多元。这笔钱够加两年油。在油价高企的今天。这种账谁都会算。

智能驾驶的幻象 唐DMI车主为何选择手握方向盘-有驾

06 未来展望,智驾平权还有多远

不看好现有表现。但看好未来潜力。这是对比亚迪智驾的客观评价。

比亚迪已意识到问题。开始推进技术下放。年底将推出的激光雷达选装包是重要一步。虽然可能再次“背刺”老车主。但技术普及总要付出代价。

真正的转折点可能在2025年下半年。二代刀片电池技术落地。唐L大改款推出。届时智驾系统有望迎来真正升级。

但对现款唐DMI车主来说。这些未来过于遥远。他们更关心今天接送孩子是否安全。周末出游是否省心。

下一代唐DMI或许会解决所有问题:激光雷达成为标配、算力突破500TOPS、高精地图全覆盖。但眼下,车主们用脚投票——把智驾当泊车辅助,把方向盘握在自己手中。

智能化的终极目标不是取代驾驶员,而是让出行更轻松安全。就像手机导航不能完全替代地图,但确实解决了找路难的痛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