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国内涨价,销量下滑,欧洲市场表现强劲

雨后的展厅里,玻璃反射着微冷的灯光,一排排MINI Cooper静静地趴在展示架上,像一群被关在笼子里的小兽,有点憋屈——不,是有点无辜。一个销售员无聊地刷着手机,偶尔瞄一眼门口,盼着进来点顾客。另一边,门外贴着刚换上的价格表:新款MINI,中低配悄悄涨了五千。如果你是捧着存钱罐来的MINI死忠,这种待遇,算不上温柔。我曾遇到车迷在交付尾款前临阵放弃,只因为那个鲜红的“5000元涨价”,比收银台旁边的咖啡更让人清醒。

再把镜头往后推,看看数字。9月,MINI Cooper在中国卖出242辆,比起年中偶尔“暴冲”过的两千辆,已是打回原形。那些曾配合媒体贯穿发布会的欢呼和销量榜,如今只剩下冷冷清清的数据表。就算拼命降配、市场价一降再降,然而这次——居然是连最低配也坚决涨价,哪怕“涨得不多”。你问:这是什么操作?难道是太受欢迎所以坐地起价?答案当然不是。否则这窗明几净的市场部早就被鲜花和套路淹没了。

但事情没有这么简单。MINI的幕后老板是长城和宝马合资的那家光束汽车。他们不会像某些造车新势力一样为流量去亏本甩卖,利润优先,听起来很理想,也有点像老派欧洲人的死磕。反正出了问题,“坚决不卷”,卷的都是别人。

只不过,墙外的世界却是另一番景象。打包好的国产MINI像发往欧洲的快递包裹,一路飙升,直指欧洲市场。数据显示,光束汽车今年1-8月在欧洲出口了34,142辆新车,一口气同比增长接近16%——比国内市场的“枯水期”激烈得多。单是海外15国一季度成交量10,437辆,同比增长699%,这不是小数点移错了,是实打实的数据。

英国市场,MINI卖疯了,季度卖出3,692辆,同比暴涨882%;德国2,416辆,同比增长326%;比利时1,946辆,同比也有60%的涨幅。总之,在欧洲,无论是老钱贵族还是热血女主,MINI都混得风生水起,利润大概也更丰厚,不需要凌晨三点钟还咬着牙去跟国内那些杀价的“性价比之王”死磕。你要问为什么?很简单。欧洲市场没有极氪X、没有比亚迪海豚,没有那些改装得像太空舱的国产电动车。喜欢小车、钟情操控、讲究格调的用户,MINI就是他们的答案。而在中国,喜欢跑得快的,盯的是比亚迪海豚,喜欢炫配置的,盯的是小米SU7,MINI这艘小船,能装下的乘客就那么多。

至于这个涨价的谜团,怎么看都是梅晓群的“行棋冷招”。如果说别人靠降价玩生死时速,梅晓群偏不。她坚持的理念是:“小车也有基本操守,不会为了销量牺牲品质。”说得体面,也说得冷静——保利润可以,不一定要跟人抢破头。多卖点算运气,少卖点守底线。电动时代,MINI在中国折射出的,是一个品牌对于自身认同的固执。哪怕销量低谷,也坚决不跟卷生卷死的大军跑一块去。不得不说,这种“冷静”的战略里有几分老练,也有几分缺乏冒险。其实国内执着于空间、配置,指望电动MINI卖爆本来就像在直播平台找硬核物理老师带货,概率本不高。顶多就是让品牌粉丝在小众圈子里自嗨,再拿海外市场的战绩来安慰股东。但这也算是某种“堂堂正正”,至少没有仓皇割肉,也没有绷不住的症状。

要说黑色幽默,行业里的共识早就成了:国产电动车卷到最后,大家都在比拼谁的补贴多、谁的配置花哨,早晚会出现“买电车送女朋友”的创新模式。可MINI没有跟。在MINI的世界里,格调和操控就是品牌的价格下限,哪怕只有两个铁杆玩家陪自己玩,也不会把自己变成“超级性价比战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职业倔强,也是一种商业无奈。能把“边缘化”玩成一种坚持,至少不会让品牌迷失在流量丛林。

但话又说回来,既然海外能卖爆,国内为何不行?是市场太卷?还是真没人懂你?梅晓群的选择,其实是一个商业逻辑的缩影:卷别人,不如卷自己。宁愿在小众市场里慢慢成长,再用海外的利润为自己续命。未来,随着用户对空间和配置的狂热渐渐冷却,“小而精”、“个性”和“操控”,或许会成为一种新趋势。届时,MINI是不是会等到属于它的中国时刻,还真不好说。反正每一次性价比逆流而上的时候,总有笃定者站在原地,给人留下“是不是我才是被淘汰的物种”的困惑。

如果凡事都以销量为唯一指标,MINI是失败者。但如果以品牌信仰和操守论成败,也许它当前的“逆行”是对市场短视最冷静的回击。毕竟,总有人在热浪滚滚之中安静等一阵风。他们不是不能追风,只是更喜欢等自己的那阵。你觉得,这种“坚持”是商业的短视,还是赛道上的预判?倘若你是梅晓群,会拿什么当底线?这场关于利润与品牌的博弈,似乎还没到亮底牌的时候。

MINI国内涨价,销量下滑,欧洲市场表现强劲-有驾
MINI国内涨价,销量下滑,欧洲市场表现强劲-有驾
MINI国内涨价,销量下滑,欧洲市场表现强劲-有驾
MINI国内涨价,销量下滑,欧洲市场表现强劲-有驾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