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你还真别不信,曾几何时,中国的汽车工业在全球还真就排不上话事人。啥四驱、激光雷达、性能家轿,全是一水儿“洋大人”的专利,价钱还死贵,动不动“爱要不要”,像隔空发糖,逗你玩。可你看如今,这风水倒是真的轮流转。最近,咱中国的领克品牌,那是杀气腾腾地把新款旗舰轿车领克10EM-P直接送上了《时代周刊》,让全世界都“懵圈”了原来,天朝造的车已经牛成这样了?一时间,外资巨头们的那点旧技俩,在咱这边,成了上世纪的“盘古开天”。问题来了当所有人都还在研究怎么“高端”卖高价时,领克10EM-P已经把啥智能、啥动力、啥配置,统统塞进了20万以内的“白菜价”礼包——这还让别人咋活?老外的溢价游戏,要不要全盘儿改改规则了?
你以为这不过是国产车又吹牛皮?呵呵,咱慢慢撸一遍给你听。西方的“汽车神话”养活了一圈的粉丝——什么“德系品质,日系省油,美系大块头”,从4S店业务员到自媒体大V,全都乐此不疲地推崇备至。外资品牌的套路早就玩明白了高配=天价,核心配置不给你玩(什么四驱、激光雷达、顶级辅助驾驶,没个五十万就别想)、高端用户高高在上,普通百姓只能眼馋。领克10EM-P一出生就反其道而行咱不玩虚的,敢把行业天花板配置拉进20万区间,买菜钱就能换豪车体验。说真的,这下可不仅仅是消费者苦笑,怕是洋品牌自己都快哭了咱辛辛苦苦树的技术壁垒,就让这小兄弟给秒成了“地板砖”?大哥们要不要考虑“换个行业”了?
等会儿,别光看热闹。得踏踏实实把账算清楚。回头看看这十年,中国车可谓是逆袭典范。从领克2016年初出茅庐,到短短9年实现151万车主,什么叫“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更逗的是,人家燃油年代就不弱,领克03直接干进TRC赛场,六年七冠,给老外点脸色看看。等到新能源浪潮一来,领克是紧跟时代风口,混动技术就像老底子做酱烧茄子,窍门全在细节里什么CMA Evo平台、1.5T Evo发动机、DHT Evo电驱、最大功率390kW这些数据,外行或许没啥概念,内行看了那是真服气——这家伙的加速、油耗、热效率能把一众老牌对手“卷”到怀疑人生。别光看动力,智能化真是要命。谁能想到国产车如今的车机系统能把高通骁龙8295芯片、Flyme Auto 2系统、AI情感模型全背下来?还有啥辅助驾驶,通配英伟达Thor芯片、700TOPS算力,真正的“老司机”坐你副驾,想怎么开就怎么开,副驾驶都成“哑巴”了。老百姓看得明白实打实的配置,明明白白的价钱,谁还瞧得起啥外资品牌的套路?
话不能只说一面。领克10EM-P上市那阵,还真有不少“泼冷水”的论调。老外的汽车大V们心里肯定不服气“你一个国产,能玩转发动机热效率?能上《时代周刊》就真成主角了?”背后还有不少消费观念的围城。你网上一堆人留言国产车就是“样子货”,堆配置、讲宣传,耐用性还得看德系;省油要挑日系;价格高了还不是“割韭菜”?更有买车小白两眼一抹黑国产车高端了,真能抗住大考?就像东北大爷进了海底捞,总怕服务太好能坑钱儿……至于技术壁垒是不是全破了,也有高人“挑刺”发动机热效率数据谁来监管?OTA辅助能不能落地?一堆“键盘车神”现场高谈阔论,俨然就是铁面无私的路边社。表面风平浪静,实则舆论暗流涌动,信者半信,疑者半疑,合着买一辆车,“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谁成想,剧情这才真正到“爆点”。领克10EM-P不仅把技术做到位,更牛的是让技术不再“曲高和寡”——不是实验室数据,而是实现大规模量产,说破天也是中国造车业的里程碑。关键人家还上了《时代周刊》,让世界公认“时代的焦点”,你说洋品牌能不急眼?过去,发动机、车机这些高端技术是“命门”,外资指着赚头寸,现在领克直接把厚厚的技术墙给掀塌了,啥智能、什么辅助驾驶,还能车位到车位,OTA满血进化,分分钟升级你的用车体验。你买的不止是辆车,买的简直就是四个轮子上的“全能AI保姆”。老外媒体集体“哈欠”——连《时代周刊》都得给“上热搜”,心里其实慌得一批。至于国内车友,别提多激动,朋友圈都炸了锅,能不能靠领克10EM-P打破以往中国车“只能靠性价比打天下”的宿命,这可是见证换道超车的关键时刻。你要说领克10EM-P只是又一个“明星车”,那真是看低了国产的“核动力”与野心。
只高潮过后,有些现实问题还是要面对。市面上不少人本能怀疑国产车牛归牛,后期品质管控能不能持续?软件升级万一“锁死”,车主可不就傻眼?高端混动、全场景辅助驾驶听着想得美,可是真遇上极端工况、复杂路况,有没有硬核技术“护体”?更有网友纠结领克这把牌打得够狠,可要是全行业都靠“价格战”、把天花板拉下来了,未来还怎么持续创新?这年头,靠价格卷出来的奇迹,能不能天天有?甚至乐观派和保守派划起界限有人怒赞“中国制造终于抬头了!”有人则淡定地讲“慢点儿拍手,时间才是真理。”
这还不是全部,全球供应链正面临新挑战,芯片卡脖子,原材料波动,再叠加外部政策风险,一旦哪个环节出点岔子,新一轮的卡脖子谁顶得住?一边是国产车品质和技术的质变,一边是不可预知的外部环境和自身积累的压力,嚷嚷着“两百年汽车江山变天”,还真不至于乐观得太早。业内分析师直言,真要用“软件定义汽车”统一江湖,那得是本领、勤奋和好运气“铁三角”开挂齐活。更别谈汽车出口、全球化扩张的大棋——一道道“技术专利+贸易壁垒”横在前面,是“攻坚战”,不是“斗地主”。
我倒想给那些只会唱衰领克、唱衰国产车的网友“点赞”,真是你们让中国品牌真正成长了嘛!天天杞人忧天,“国产还能强几天”“不是低配高价就是宣传片”,你们这是操碎了谁的心?国产崛起了不能夸,老外一登杂志就跟掐着脖子喊“国际认证”。说真的,要不是你们工作细致地较劲,国产车厂怕是真以为随便来点配置就能唬天下人咧!再说了,人家领克10EM-P把高端配置定进20万内,这价钱要放“欧美朋友圈”,怕不是连个10年破大众都买不了?咱现在最怕的就是故步自封,明明进步了还自个泼自个冷水。不信你问问东北大姨敢上《时代周刊》的品牌,敢不敢来咱本地路上溜一圈,比划比划谁真行?
都说中国新能源要“换道超车”,领克10EM-P一出手直接让天花板掉地上,这到底是国产车的全面崛起,还是一次靠性价比堆出来的噱头?你更信哪一边?你家那口子换新车,会考虑这匹“国产黑马”领克10EM-P,还是依旧扎根情怀阵营买德日美老字号?评论区说说,咱们国产车是“真香”,还是“看破不说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