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车市,喧嚣震耳。
新车发布会你方唱罢我登场,理想、智己、蔚来、小鹏……乃至尊界,吉利,如同走马灯般令人目不暇接。
800V平台、激光雷达、智能座舱……一个个炫目的技术名词,裹挟着未来科技的 promise,劈头盖脸地砸向消费者。
可我,,心头却涌起一股挥之不去的焦虑。
百万豪车,配置奢华,触手可及的智能体验,对于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大多数人而言,却更像是一场盛大的“科技幻觉”。
烈日下奔波的外卖小哥,为了一辆遮风挡雨的代步车精打细算的工薪族,与这些动辄几十万的“科技图腾”之间,隔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凉,在科技盛世之下,显得格外刺眼。
科技的进步,究竟是为了造福人类,还是为了制造更大的不平等?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场“智能化”的军备竞赛,似乎误入了歧途。
车企们醉心于堆砌硬件、炫耀算力,却对“安全”二字轻描淡写。
自动驾驶,真的如宣传般万无一失吗?
那些所谓的“智能辅助驾驶”,真的能够预判所有危险吗?
我深表怀疑。
我曾亲眼目睹,过度依赖辅助驾驶酿成惨剧;也曾耳闻,所谓的“智能座舱”中看不中用,反倒分散了驾驶员的注意力。
科技,本应是人类的助手,而非制造隐患的帮凶。
与其在华而不实的功能上大费周章,不如脚踏实地,提升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试问,一辆布满屏幕、充斥语音指令的汽车,真的比方向盘和踏板更安全吗?
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一辆车,最根本的功能是安全、可靠地将乘客送达目的地。
与其追求空中楼阁般的“智能化”,不如回归汽车的本质,关注用户的真实需求。
我们需要的是安全舒适的代步工具,而非炫技的“电子玩具”。
我并非反对科技创新,恰恰相反,我热切期盼科技能够真正造福人类。
但我更希望,车企们能少一些资本的冷血,多一些人文的关怀。
让科技的进步,真正惠及每一个普通人,而非成为少数人炫耀的资本。
愿未来,科技的浪潮,能够冲刷掉不平等的藩篱,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红利。
愿汽车,回归其代步工具的本质,安全、可靠、触手可及。
这,才是我们应该共同努力的方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