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复出车企,全额发薪引关注,50位投资人争相注资

最近汽车圈里有件挺有意思的事,说的是一家大家都以为快要关门大吉的车企,突然之间就成了香饽饽,一群有钱的老板排着队想给它投钱。

这家车企就是哪吒汽车。

可能很多人都听过,前段时间它的新闻可不太好,什么欠员工工资、工厂停工,还有全国各地的经销商跑到公司门口拉着横幅讨要说法,可以说是陷入了巨大的麻烦里。

按理说,这样一家背着几十个亿债务、眼看就要倒下的公司,应该是没人愿意碰的烫手山芋才对。

重磅复出车企,全额发薪引关注,50位投资人争相注资-有驾

可现实却让人大跌眼镜,不仅员工的工资全额发了,还有超过五十位的投资人抢着要当它的“接盘侠”。

这就让人纳闷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难道这些投资人都是慈善家,专门来扶危济困的吗?

这背后肯定有咱们普通人没看到的门道。

咱们先看看哪吒汽车这次找投资的架势有多大。

根据它母公司发布的公告,想参与进来的投资人,得先交五千万的保证金,这只是报个名。

如果你想更深入地了解公司内部的财务、技术情况,也就是做个所谓的“尽职调查”,还得再交一千万。

也就是说,八字还没一撇呢,你就得先拿出六千万来表示你的诚意。

这个门槛可不是一般的高。

在商业领域,这种破产重整的项目,保证金能有个一两千万就算很了不起了。

哪吒汽车直接把这个数字翻了好几倍,目的其实很明确,就是想筛掉那些实力不够、只是想来凑热闹或者捡便宜的投资者,它要找的是一个真正有实力、能把它从泥潭里拉出来的“真命天子”。

让人没想到的是,即使门槛这么高,报名的人还是络绎不绝,这说明在这些精明的商人眼里,哪吒汽车身上肯定有比这六千万更值钱的东西。

那么,这个值钱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主要有两样。

重磅复出车企,全额发薪引关注,50位投资人争相注资-有驾

第一样,也是最核心的,就是一张看不见摸不着,但却价值连城的“通行证”,行话叫“双资质”。

简单来说,咱们国家对造汽车这件事管得非常严,不是你想造就能造的。

你需要从两个不同的国家部门拿到两张许可,才能合法地生产和销售新能源汽车。

这个“双资质”在很多年前还能申请,但从2017年开始,国家基本上就把这个口子给关了,不再发新的了。

这就好比开银行的牌照,现在不发了,那这张牌照就成了稀缺资源。

对于那些手里有大把钞票,也想进场造车的新玩家来说,自己从头申请牌照已经不可能了,最快的方法就是收购一家像哪吒这样已经有牌照的公司。

所以,投资人抢哪吒,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抢这张已经绝版的造车“入场券”。

有了它,就等于省去了最麻烦、最耗时间的一步,可以直接上牌桌玩了。

第二样值钱的东西,就比较实实在在了,那就是哪吒现成的工厂和生产线。

它在浙江桐乡和江西宜春都有两个规模不小的生产基地,在广西南宁还有一个专门用来出口的工厂。

这些都不是空架子,而是装满了各种机器设备,随时可以通电开工的现代化工厂。

这笔账,投资人能算不明白吗?

如果自己从零开始,光是选址、盖厂房、买设备、调试生产线,没个几年时间和几十上百亿的投入是根本下不来的。

而接手哪吒,就等于买了一个“精装修”的房子,家具家电都配齐了,只要把资金这位“新主人”请进去,马上就能开火做饭,生产汽车。

重磅复出车企,全额发薪引关注,50位投资人争相注资-有驾

时间就是金钱,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这个竞争激烈、技术日新月异的行业里,能抢先一步就意味着巨大的优势。

所以,尽管哪吒汽车背着六十个亿的债务,还有一大堆官司缠身,但在这些硬核资产面前,投资人觉得这笔买卖还是划算的。

他们看中的不是哪吒的现在,而是它能带来的未来。

当然,我们也不能太乐观。

接手哪吒汽车,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那几十亿的供应商欠款是实打实要还的,这笔钱从哪来?

是个大问题。

更麻烦的是品牌形象的修复。

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经销商维权事件,已经在消费者心里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后来还有外媒报道,说哪吒汽车为了完成销售目标、骗取国家补贴,存在虚报销量的情况,也就是车还没卖出去,就先给上了保险,制造出一种销量很好的假象。

虽然这些事情的真伪还需要进一步证实,但无疑给哪吒的信誉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新的投资人进来后,不仅要解决钱的问题,更要花大力气重新建立消费者对这个品牌的信任。

这可比建工厂、造汽车要难得多了。

放眼整个汽车市场,想“复活”的也不止哪吒一家。

重磅复出车企,全额发薪引关注,50位投资人争相注资-有驾

比如之前定位高端、设计很科幻的高合汽车,在停工停产后也一直在找人接盘。

前段时间传出消息,说一个中东的富豪要投资,大家还挺为它高兴的。

但后来又没了下文,说好的钱迟迟没到账,复活之路看起来也充满了变数。

还有一个更典型的例子是威马汽车,它曾经也是资本的宠儿,融了四百多亿,风光无限。

但后来因为产品质量问题和经营不善,也走到了破产的边缘。

最近传出要接手它的是宝能汽车,而宝能自己也是一身的麻烦,造车多年没造出什么名堂,自己都欠着巨额债务。

这种“泥菩萨过河”式的联手,大家普遍都不看好。

这些例子都说明,想在今天的汽车市场里“败者复活”,难度堪比登天。

为什么这么难呢?

因为现在的市场环境,跟它们当初创业时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用一个流行的词来说,就是“卷”,卷到不行。

价格战打得你死我活,以前卖二三十万的车,现在恨不得十五万就卖给你。

配置上更是五花八门,车里装上大冰箱、大彩电、能躺平的沙发,这些都快成标配了。

技术上也在疯狂比拼,特别是自动驾驶,今天这家公司说能在几个大城市用,明天那家就宣布全国都能用。

就连一直很高傲的特斯拉,都感受到了压力,准备推出更符合中国家庭需求的车型来参与竞争。

在这样一个所有厂家都在拼尽全力、刺刀见红的“角斗场”里,一个刚刚从“重症监护室”里出来、元气大伤的品牌,要怎么跟这些身强力壮的对手去打?

这不仅仅是需要钱,更需要有能让消费者眼前一亮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

哪吒汽车虽然名字里带着一股“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劲头,但最终能不能逆天改命,还得看它新的“金主”有没有这个本事,也得看市场和消费者愿不愿意再给它一次机会。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