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我昨天试了一下奔驰GLC EV的操控,坐进去一会儿就觉得,这车的空气动力学真不是盖的。那天一个朋友在旁边随口说感觉像坐个天鹅。我当时心里就想,这车真是有点优雅——这个词用对了吧?他指不指的也不重要。
先说数据,估算一下续航(这段先按下不表,后面会说),奔驰的标配电池94度电,官方公告713公里,这个续航有点夸张,但个别样本少我估算大概在650到700之间。宝马iX3最大108.7度电,续航805公里(样本少,估算有偏差)。这里我其实挺诧异,感觉宝马那块电池容量大,就续航表现更稳一点(这我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但想想也怪奇的,为何不把这个参数写得更明白点?)
对比一下两车的实操差别,比如——我试驾了一次奔驰,感觉它的后悬挂用的是与S级同款的空气悬挂,路感细腻,压到弯里没有一点点软趴趴。宝马那边,前麦弗逊,后悬用的是多连杆,操控其实也是挺稳的,感觉比奔驰略硬一些,但两者都够用。
你问:哪个更划算?这个难答。当奔驰的价格跳得很高,配置也更豪华——我在看配置单时候,竟然还看到带有后排空气调节、加热座椅的选项(有点像在想高配版的豪华度能不能带来额外体验?)——价格差不多在40万以上,换个说法,也就是说你要多掏点钱。宝马则偏向平衡,续航再长点,配置也不错,但没有那种看得见的豪华感。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和相册,照片里宝马的车尾灯真有点怀旧味,横向线条像一条流动的水波。奔驰的车头灯设计得更犀利,带点未来感——这就让我想问:你更喜欢哪一种气质?我觉得这个颜值观其实挺影响买的。
再说供应链和研发,奔驰用的是800V平台,补能快,这是技术积累的结果吧(这段先按不表,后面可能会出现反转),宝马的补能速度也快,372公里10分钟搞定,这直接让人觉得别看续航长,补能才是真黄金。其实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买车不光看数据,更要考虑生活场景:你平时上下班远不远?一周出去跑几次?这些,才真能帮你筛掉不能用的坑。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电池的安全性和管理系统实际上也很重要,就像手机充电一样,快充快放电,总得有个保姆守着,不然一不小心就出问题(这段先按下不表,等以后细聊技术成熟度)。不过这个问题,我猜或许跑不了太远了——没细想过的猜测:是不是大厂都在用类似的智能管理系统保障续航的稳定性?反正我觉得,各家都不愿在这个环节露出马脚。
我还想问,你会考虑将就几万块的差价,把豪华配置搞全,还是宁愿买个看上去还行但不那么廉价的配置?这其实很日常,毕竟很多人会觉得买车就是一场折腾,加个装潢,搞个个性化,很多时候才是真正的投资。
如果你仔细想想,两个车的高端配置其实差别也不是特别大。奔驰用的四档变速箱,让车在起步和加速间的平顺感更佳点,但其实在市区你很难体会到潜龙在渊的动力时刻。宝马大概更偏向轻快的感觉,换挡没那么明显,反正都快,差异更多是在驾驶乐趣上。
我还想插一句:目前的新能源车,技术推动的层面太快。这两款车敢于炫耀更长续航和快充技术,是不是也意味着未来整车的核心竞争真在于快充和续航?(这我觉得可能有点偏激,也不太清楚,不过总觉得,电池这块,可能还要几年才能真正成熟。)
临场一想:在未来的应用场景里,是不是每个人都得考虑真正的用户体验?早上起床,车子已经醒着,不用为了充电而焦虑。这个感觉,可能比续航数字更直观。
最后我还在想:你平时更看重续航,还是驾驶体验?或者,实在矛盾,买个都不亏的中庸车?还是说,别追求极致,日常开着舒服就行?这或许是每个人都得面对的人生选择题。我晃到尾声的时候,突然觉得:哪怕你花了20万,买个对味的车,骑着它走街串巷,会不会觉得人生的仪式感就多了点?
话说回来,一辆车,一个细节:你有没有注意到,那奔驰的后视镜边缘,似乎设计成了空气动力学的喷嘴形状?我猜可能跟降低风阻有关,但它会不会在某个角度起到导流的作用?——(这段我还没细想过)。你呢?平时喜欢留意这些无关紧要的小细节了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