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位90后宝爸开着新提的理想L9去接孩子放学,却被邻居调侃“30万买了个力帆”时,他笑着指了指车尾的“理想汽车”标识:“您看,这里可没写力帆——而且这车能同时装下两个安全座椅、全家出游油电随便跑,您说值不值?”这番对话背后,折射出中国新势力汽车品牌面临的认知挑战与真实用户的选择逻辑。
一、品牌争议的真相:理想与力帆究竟是何关系?
关于“理想即力帆”的说法,理想汽车产品负责人汤靖曾用手机号做过精妙比喻:“这就像你从移动营业厅买了个重庆号段手机卡——号码的前主人和你毫无关系。” 事实层面,理想在2018年收购的仅是力帆旗下已停摆的子公司,核心目标是摆的子公司,核心目标是获取稀缺的新能源生产资质,而非继承其生产线或技术。更关键的是,根据《汽车产品外部标识管理办法》,所有国产车必须在车尾标注生产企业名称。而理想全系车型尾部仅见“理想汽车”字样,从法律层面印证了其独立生产身份。如今常州基地配备全自研增程器生产线、亚洲最大压铸机等设备,与力帆零重合——这种“买资质、建工厂”的模式,与蔚来依赖江淮代工、小鹏初期依托海马有本质区别。
二、家庭出行革命:车主眼中的“隐形豪华”
对二胎家庭而言,理想的吸引力远超品牌争议。一位L9车主分享道:“二排装一个安全座椅,三排再装一个,大人分坐两侧照顾孩子,这是传统五座车无法实现的场景。” 这种空间设计让全家出游时第三排不再局促,二排可135度躺倒,后备箱仍能容纳婴儿车+行李箱。更打动用户的是细节体验:
- 舒适性重构:空气悬架过滤颠簸路感,NV颠簸路感,NVH静音技术让增程器启动时噪音低于45分贝,老人孩子可安然入睡;
- 智能护航:HUD取代传统仪表盘,行车信息清晰投射;任务大师功能支持自定义场景(如“宝宝入睡模式如“宝宝入睡模式”自动调暗灯光+关闭音响);
- );
- 成本颠覆:市区通勤纯电续航160公里(谷电成本约0.08元/公里),长途增程油耗7L/百公里,比同级燃油车省40比同级燃油车省40%。
三、十宗罪争议的理性解读
针对网传“理想L9十宗罪”,真实车主反馈提供了另一视角:
1. 增另一视角:
1. 增程技术落后? 用户更看重结果:“满油满电跑900公里,周末郊游无需规划充电站,纯电车充电站,纯电车做不到。” 而快充30分钟补能80%,满足市区需求;
2. 供应商质疑:使用蜂巢电机、孔辉空悬等国产部件被指“不够高端”,但吉林大学郭孔辉院士领衔的孔辉科技,在底盘领域有深厚技术积淀。理想对供应链的整合能力,反而成为成本控制优势;
3. 配置体验;
3. 配置体验争议:如座椅通风力度偏小等问题确实存在,但L9车主普遍反馈OTA升级持续优化,例如2024款已提升通风功率。
四、市场选择的深层逻辑
当理想月销突破3万辆,其成功密码实为精准击中家庭需求:
- 场景化设计:二三排均支持ISOFIX接口,车内220V插座支持奶瓶消毒器,冰箱可温奶;
- 智能化亲和力:MindGPT加持的“理想同学”可连续执行“打开空调、调低音量、导航回家”等复合指令,老人也能轻松操作;
- 用户共创生态:超60%功能迭代来自车主建议,如新增的“离车自动锁门”功能解决带锁门”功能解决带娃忘锁车痛点。
结语:重新定义“面子”的价值
一位从沃尔沃XC
一位从沃尔沃XC90换购理想L9的车主总结到位:“以前别人夸车标,现在全家夸舒服——孩子不现在全家夸舒服——孩子不哭闹了,老人不晕车了,这才是新时代的豪华。” 当消费者。” 当消费者从追捧品牌光环转向追求从追捧品牌光环转向追求真实体验,理想用真实体验,理想用“冰箱彩电大沙发”的显性配置+的显性配置+全家出行的隐性幸福,完成了对传统豪华定义的破局。而那些关于“力帆”的调侃,终将在更多帆”的调侃,终将在更多家庭驶向远方的路上,被风吹散。
> 数据佐证:理想车主一年平均行驶车主一年平均行驶1.6万公里,用电占比78%,家充桩用户月均电费仅120元;L系列二手车保值率居新能源SUV榜首,三年残值率超65%。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