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翻了下笔记,看到老李(修车的师傅)说:这两口子真能折腾,70多岁了,还能自己改房车,真不容易。我心里有点弹跳,老年人自个弄房车的场景不多见。说到这,突然想到,可能他们是想趁着十一免过路费多跑几天吧?体感估算一下,走个长途,油钱、吃住、意外情况,一天下来至少200-300块(这段先按下不表),折腾几天,算不算省钱?还是通俗点:花的钱未必少,关键是省心。
我刚才翻了下朋友圈,看到有个朋友发了个状态:十一出去堵得跟沙丁鱼罐头似的,真头大。旧话说得好,春节和十一是出行的双刃剑。买爆景点门票,夜里挤车,体验差不多挤地铁的感觉。所以,老李他们偏偏在这个时间点动手,心里会不会觉得走到哪都一样,反正你也不用上班,为什么非得赶在这个时候出发?其实也挺现实的。
这让我想到个细节:他们两口子,墙上的挂钟指针‘嘀嗒’响着,老伴手里拿着个龙猫的抱枕,说:早上还在讨论要不要先到郊区避避堵,要不然就得堵一整天。就是这个细节,很真实,没有谁帮他们设计的剧本。
对比一下,我身边同价位的新车:比如说,某国产品牌的SUV,懂车的都知道,价格在十二万到十五万(估算/样本少),配置偏向实用那块。我的个人感觉,这类车在实操差别上,跟一些合资的相似价位车型相比,差别主要在细节打磨和体验上。
两个车的底盘都差不多硬朗,但国产的可能在悬挂调较上,做得更偏向舒适;而某合资的,可能在隔音上下了工夫,噪音抑制得更好。但这差别不像买房一样一眼就能看出,开两天后试驾,才会明白。
我曾经试过一款国产的SUV,感受就是有料。它的轮胎比较硬,操控灵敏度高,反应快。另一款同价位的合资车,悬挂偏软,过滤震动更好。用生活比喻:一块面包,不同的面粉,吃起来口感就是不同。硬牌轮胎的车,跑长途更操控感强,但震感多些;软一点的,走烂路会舒服,但操控可能没那么敏感。
讲讲研发:我猜,国产车现在很多是模仿+趋同。就像做菜,大家都用大锅炖一锅,调料不同出味差别大。国产车可能用了新材料,也改行用了更灵活的制造工艺。这就像我们炒菜一样,从四川辣到广东清淡,材料一样,但调味不同。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国产车的发动机芯片,可能用的是拿别人技术改良的(这段猜测,不细想过),但,安全性能呢?这可不能随便调料或者模仿。有人说国产车安全性能还赶不上合资,这是有道理的。
你觉得,如果这个房车真要长途跑,安全性真能保障?驾驶70岁的人,大马力会不会有风险?自己调节座椅和操作台的便利性,是不是足够?这反而让我想到,很多老年人喜欢自己折腾,其实是为了控制感——把一辆普通车改成他们的家,比起直接用房车,更有参与感。
而且,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点:房车改装就像拼乐高,面板、管线、床铺,都是软硬结合。我觉得,真正安全的房车,要么标准的,要么自己装的能符合极限。否则,遇到突发情况,真就像在玩俄国方块。你说,开房车出门,最怕的就是路上出岔子,或者维修不及时。
我记得,新手如果都不懂的,很容易觉得房车就是个大玩具,但实际操作起来,技术含量挺高。最近听说,附近有个老弟,开着自制拖车跑乡下,那心跳全靠老司机经验。你们觉得,70多岁的人,不会闲着,只是想改个房车,是真的为了旅游,还是一种生活的仪式感?也许,心里那点想象的自由,比实际安全更重要。
说到假’real的生活,就不得不问:你觉得,改装房车+免过路费这个组合,哪一方面占优势?节省点钱?还是心理满足?是不是,很多人更在意路上走得爽,而不是到底值不值得?
我刚才看过一份数据:70岁以上自驾人群,比例大概占全部自驾人群的4%(这个数字很粗略,估算/体感),但这部分人极能折腾。他们的生活方式,在我看来,是敢于尝试,不怕折腾。但我也在想:如果发生个意外,谁来负责?毕竟,老司机的经验固然重要,但车的安全性,还是得放在心上。
你们知道,那天一辆新车发生轮胎爆胎,行驶中突然失控,差点翻车。想想,如果是个老年人开这车,后果不堪设想。对于喜欢折腾的老李他们,也许,这就是生活乐趣——冒险的乐趣。
这段先按下不表,聊到这里我忽然想问:老司机出去自驾,最怕哪个环节出问题?是不是自己没备好的应急包,或者忘了检查轮胎压力?反正我觉得,折腾也有个度。有的老人倚老卖老,什么都懂;有的则一直在学,像你我一样。
你们觉得,未来的房车设计,会不会变得更智能?比如自动避障、远程控制?我猜,肯定会的,但得看技术普及到哪一步。可能,10年后,我们看一辆车,不只是在开,而是在跟它对话。
说到这,我突然想到,或许有人会觉得:老年人折腾房车,实在不靠谱。经历过各种生活破事的人,往往更懂得珍惜当下。这种独立自主的态度,真的很难得。
(这段突然停了会儿)——我想起一件事,去年一个朋友开车闯红灯被警察拦下,理由是你看了没?他说:我眼睛还能看不见红灯?结果……他最后只得交罚款。现实里,安全真得系在每个人的心上。
你们觉得,在现代都市生活中,大龄自驾折腾的心态,随着时间会变得理智一些?还是越玩越疯狂?我挺喜欢观察这些老人,心里头觉得,折腾出点趣味,也不失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
说到挑战,难免会有危险。很多车祸不是技术不好,而是心态出错。像我,曾经因为心浮气躁,差点在高速上飞出去。所以,我心里一直有个想法:生活不能只追求自由,还得有安全感。但这,永远是个矛盾。
喔,说到安全,我记得,有朋友说:买了个二手房车,维修没少折腾,那油门调节器,差点让我车跟草原野马似的乱跑。我就想,搞改装,细节不注意,真能惹祸。人生也是,细节决定成败。
(这段先按下)——说到这我突然想到,为什么有人折腾到70多岁还敢开车?也许,是那份走出去的冲动吧。毕竟,活得精彩,也许就是不断折腾的过程。
你们觉得,将来,年轻人真的会像他们一样,有那么多自我折腾的时间吗?还是,这只是那个年龄段的特殊情感?话说回来,你会不会也想自己DIY一辆车?我自己倒是偶尔幻想,换个颜色或者装个音响,可惜,技术不行。
想留个悬念——如果你也碰到对生活充满热情的老人,你会问些什么?他们心中那份折腾的快乐,是不是也会传染给我们这些年轻人?还是,等我们变老了,也会变得像他们那样,喜欢在车里做点小改动,追寻一点点自由的味道。
(End)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