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AMG GT 50上市,99万8,一个2.0T四缸发动机。
这事儿吧,特别朋克。
朋克在哪?在于奔驰压根不装了,直接摊牌了,把“收割”两个字用激光刻在了脸上,生怕你看不到。就好像一个修仙小说里的大能,修炼到最后返璞归真,直接告诉你,我就是要你的灵石,什么功法、什么道义,都是虚的,给钱就行。
这是一种来自德意志的、古典主义的、毫不做作的自信。
你可能会说,一个四缸机,卖一百万,疯了吧?4.6秒的零百,现在国产电车三十万都能做到3秒俱乐部了,你这4.6秒是带了什么时间冻结特效吗?
诶,朋友,你这就没悟透。你还在第一层,以为大家买车是买个交通工具,而奔驰,早就飞升到大气层,开始卖“精神图腾”了。
想象一个场景,你开着你的AMG GT 50停在酒吧门口,旁边是一台国产电车,零百2秒多,车里还带冰箱彩电大沙发,甚至能给你唱二人转。这时候你朋友问你,大哥你这车一百万,咋还崩不过旁边那个三十万的?
这时候你怎么办?你跟他讲马力扭矩?讲赛道圈速?讲纽北成绩?
不,那就输了。输得一败涂地。
你要做的,是优雅地打开车门,指着方向盘上那个熠熠生辉的三叉星辉,用一种悲天悯人的语气,轻声告诉他:“你不懂,这是一种信仰,是来自阿法特巴赫的祝福,是德意志工程师之魂的具象化,是瓦格纳歌剧在引擎轰鸣中的回响。”
你看到没,瞬间,你就和他不在一个维度了。他在跟你聊物理,你在跟他扯玄学。他想跟你比武,你直接开了个任意门润了。这就叫降维打击。
这台AMG GT 50,它卖的根本就不是那个2.0T发动机,也不是那个9AT变速箱,它卖的就是这个“解释权”。一个让你在面对一切性价比的拷问时,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出“你不懂”的权力。
讲真,我作为一个奔四的中年人,对这种事情是越来越理解了。你年轻的时候,觉得世界非黑即白,性价比就是天。后来你发现,成年人的世界里,很多东西就是个念想。你加班加到两眼发黑,被老板骂到狗血淋头,你图什么?不就是为了有一天能买点这种“不讲道理”的东西,来证明自己还没被生活彻底磨平吗?
你买的不是4.6秒的加速,你买的是一个“我买得起AMG”的资格证。这个证,比车本身重要。
奔驰最值钱的是什么?是发动机吗?是变速箱吗?是底盘吗?
不,都不是。
奔驰最值钱的,就是它是个奔驰。就是那个三叉星辉。这个标,才是核心资产。这个标,才是百万定价的底气。这个标,才是车主精神世界的“压缩毛巾”,遇水则发,瞬间膨胀,填满所有被现实挤压的空虚。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仔细想想,又好像有点道理,对吧?
而更有趣的地方就在这里。
当国内一帮新势力卷得快要飞升,把冰箱彩电激光雷达当白菜送,为了零点几秒的加速打得头破血流,从小米到乐道,一个个都发了疯,高喊着“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恨不得把整个汽车餐厅直接爆了的时候……
奔驰用一种极其优雅,甚至可以说是傲慢的姿态告诉你:你们玩你们的闪电战,我搞我的品牌玄学。你们在物理层面卷生卷死,我在精神领域直接成仙。
这就形成了一个非常魔幻的平行世界。一边是参数的黑暗森林,所有人都是带枪的猎人,多一个激光雷达就是多一条命。另一边是品牌的信仰神殿,信徒们虔诚地献上钱包,换取一个精神上的赦免。
这帮买AMG GT 50的人,他们不知道自己买的是四缸吗?他们知道。他们不知道这个价格可以买到性能更猛的国产车吗?他们也知道。但他们不在乎。这帮人其实比谁都精明,他们知道自己在买什么,买的是圈子,是认同,是社交货币。
这台车的外观、内饰,其实都没什么好说的。AMG套件,蜻蜓方向盘,11.9英寸的屏。妈的,但还是有点帅的。这块11.9英寸的屏,说实话,现在看已经不算大了,我前几天去我楼下吃个兰州拉面,人家点单的平板都比这个反应快。就很魔幻。但这些重要吗?不重要。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会买奔驰的人,就是喜欢奔驰本身。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那时候大脑是不存在的。
所以,这台车的出现,本质上不是一个产品行为,而是一个“信仰提纯”行为。它就像一个过滤器,把所有还在纠结“性价比”、“四缸还是八缸”的潜在用户全部筛掉,最后留下的,是最纯粹、最坚定、最不需要理由的那批人。
对奔驰来说,这叫精准定位。对同行来说,这叫不讲武德。对我们这些看热闹的来说,这简直就是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充满了后现代的荒诞感。
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而豪华品牌的关键,不在发动机,在人心。只要人心里的那个三叉星辉还在发光,别说四缸卖一百万,就是给你装个缝纫机,只要标还在,就有人会买单。
所以,买这台车的人,需要别人去理解吗?
需要吗?
不需要。
他们需要的,只是下一个红绿灯,旁边开蔚来或者小米的朋友问他一句:“哥,你这车真帅,得小两百万吧?”
这就够了。这一百万,买的就是这句话。
别的,都是赠品。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