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每次看到Ujet这种产品,我脑子里就只有一个念头:这是一份被投资人按着头、从PPT里强行拽到现实世界的商业计划书。它不是一辆车,它是一个行为艺术,主题是“我们真的很有想法,但我们完全不懂人间疾苦”。
这玩意儿2018年就出来了,七年前,一个轮回都快转完了。那时候的车圈还比较体面,大家还在假模假样地谈论“未来”和“出行解决方案”,不像现在,一言不合就直接真人快打,把对手的餐厅都给你扬了。Ujet的出现,就像是维也纳金色大厅里突然冲进来一个穿着机甲唱二人转的,所有人都礼貌性地鼓掌,心里想的是:这哥们儿是不是颠了?
你看它的设计,不对称,无轮毂的“轨道式”车轮,碳纤维车架。这哪是造车,这分明是艺术学院的毕业设计,导师给了个高分,然后学生当真了,真以为自己是下一个乔布斯,能重新定义两轮出行。坏了菜了,重新定义出行之前,你得先定义一下什么叫“人”。
我敢打赌,Ujet的设计师,绝对没在中国见过外卖小哥是怎么骑车的。把这辆Ujet放到任何一个中国三线城市的晚高峰,让它跟那些挂着七八个外卖箱、在车流里反复横跳如入无人之境的“雷电法王”们跑一圈。我跟你说,Ujet那个7英寸的触控屏上显示的不是GPS导航,而是设计师破碎的世界观。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自己那点降维打击的本事,跟外卖小哥的物理闪现比起来,简直是弟弟。
自动驾驶的未来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同理,两轮出行的终极奥义,也不在这台Ujet上,而在任何一个改装得妈都不认识的电动车上。人家追求的是什么?是多拉快跑,是电池能塞两块,是保险杠比城墙还厚,是只要我喇叭按得快,所有汽车都得给我让道。这是一种“道”,一种“只要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好好过”的掀桌子式竞争法则。你跟他们谈什么碳纤维?谈什么不对称美学?他们只会问你:这玩意儿能多挂一个餐箱吗?
这就是问题的核心。Ujet解决的是一个不存在的需求。它的所谓用户画像,是一个住在市中心大平层,开着保时捷去郊区,然后从后备箱里优雅地拿出这台49公斤的“压缩毛巾骨架”,在林荫小道上骑行,拍个照发朋友圈,配文“感受慢生活”。就问你怕不怕?这根本不是通勤,这是在修仙。他们需要的不是交通工具,而是一个能证明自己品味和财力的“法宝”。
因为我真的开过特斯拉,所以我特别懂这种感觉。很多时候,你买的不是那个产品,而是买那个“信仰”。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他会跟你急。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Ujet的问题在于,它试图创造一种信仰,但它的信徒可能全世界加起来都凑不齐一个微信群。它以为自己是奔驰是苹果,能靠品牌玄学收割,结果发现自己连小米都干不过。
说起来,我家的吸尘器也是可拆卸电池,每次充电都找不到地方放,最后还得是我老婆收拾,烦死了。Ujet这个电池和座椅连在一起的设计,听起来很酷,可拆卸,自带小滚轮,像个行李箱。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光是想象一下我把这个玩意儿从车上拆下来,再像拖行李箱一样拖进办公室充电,我就已经脚趾抠地了。同事们会怎么看我?他们会觉得我把马桶揣在怀里上班。这是一种社会性死亡,比续航焦虑更可怕。
它所有的功能点,单拎出来看,都是对的,都是先进的。可拆卸大电池、能量回收、智能触控屏、车载摄像头。但把这些“正确”的功能,捏合成一个产品,放在现实的“黑暗森林”里,就显得无比滑稽。这就像一个修仙者,苦练了各种金钟罩铁布衫,结果下山碰上一个拿左轮手枪的。你所有的修炼,在时代的子弹面前,都是笑话。能过,就是能过。不能过,你浑身是宝也没用。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这台车比作一个失败的修仙者,可能有点太中二了,但你仔细想想,它不就是那个味儿吗?天赋异禀,装备精良,结果在渡劫的时候被一道天雷给劈了。活该!让你不干人事儿!
现在有人问,这玩意儿还有没有机会复活?
诶,这个问题问得就特别天真。
你以为现在的市场还是七年前那个温良恭俭让的牌桌吗?
不,现在是地狱厨房,是吃鸡决赛圈。如果说之前的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现在的乐道、现在的价格屠夫们,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
Ujet要是现在敢复活,你信不信,三个月之内,就会有一个叫“米jet”或者“九号真jet”的玩意儿出来,配置做到你80%,价格是你的20%,然后用营销直接把你祖坟都给你刨了。最好的防守不是防守,是直接把餐厅爆了,大家谁都别吃了。
所以,Ujet能不能复活?
当然能。
只要它敢把价格定在2999,并且找罗永浩老师来带货,发布会上再哭一次,讲一个“为少数人服务”的理想主义故事。
毕竟,品牌玄学这种事,你得找专业的来。用户的信仰,是可以被创造的,只要你的故事足够动人,或者说,只要你的镰刀足够锋利。
这就是商业,不讲道理,只讲输赢。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典中典。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