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颗感知硬件、544TOPS算力、L2级+激光雷达——当这些参数同时出现在一辆定价20万级的纯电SUV上,你会不会觉得有点“离谱”?更离谱的是,它还来自以“保守”著称的一汽丰田。
没错,我说的就是6月10日发布的一汽丰田bZ5。在“车圈恒大”争议四起、新势力画饼成风的当下,这台车却用实打实的硬件堆料和稳扎稳打的调校逻辑,杀出了一条“技术理性”之路。我试驾了一周,最深的感受是:它不像一台急于求成的“智能新贵”,倒像是个懂你、护你、陪你慢慢开的“老司机”。
智驾不是炫技,而是“预判你的预判”
说到智能驾驶辅助,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能不能自动变道”“能不能自己泊车”。但在我实际驾驶bZ5跑完300多公里后,最打动我的,是它的预判式主动驾驶辅助系统。
比如在城市高架上,前方一辆车突然减速准备加塞。很多车的反应是“等你真要撞上了,我才刹车”,而bZ5不一样——它的33颗感知硬件(包括毫米波雷达、单目摄像头,L2版还有激光雷达)像一群“哨兵”,提前0.5秒就识别出那辆车的轨迹异常,系统立刻轻踩刹车、收油,车速平顺下降,整个过程没有一丝慌乱。
这背后是Momenta 5.0城区辅助驾驶系统的功劳。544TOPS的算力听起来抽象,但你可以理解为“大脑反应快”。它支持全场景NOA领航辅助,从高速到城市道路,点对点自动跟车、变道、进出匝道,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让你少踩一脚刹车、少打一次方向。
有次我朋友开它去接孩子,路上堵得水泄不通,他笑着跟我说:“这车比我老婆还懂堵车,知道什么时候该减速,什么时候能溜边。”——这才是L2级辅助驾驶该有的样子:不抢方向盘,但默默帮你扛下80%的疲劳。
安全是“五重防护”,不是一句口号
大家都知道电池安全重要,但怎么才算真安全?bZ5的答案是:五重电池防护系统,而且每一重都针对中国路况做了优化。
比如,它在电池底部加了石击防护层,能抵御15cm尖锐石块冲击。我特意找了一段施工路段测试,底盘传来“咚咚”几声,但车内几乎没感觉,电池温度也稳定。这在城乡结合部或老小区进出地库时,简直是“保命设计”。
再比如,它的续航校准算法,能根据你的驾驶习惯动态修正剩余里程。我从市区开到郊区,空调、音乐、导航全开,表显续航从320km掉到180km,实际行驶了138km,误差仅2.7%。这意味着什么?你再也不用为“表显续航虚标”而焦虑到提前找充电桩了。
而且全车标配9个SRS安全气囊,连后排侧气囊都安排上了。有一次我模拟紧急变道避让,气囊系统瞬间进入待命状态,安全感拉满。安全不是配置表上的数字,是你踩下刹车那一刻的底气。
外观:运动不浮夸,细节见真章
bZ5的“锤头鲨”前脸第一眼有点凶,但多看两眼就上头。尤其是那对“C”字形灯组,晚上点亮时像一双冷静的眼睛,不张扬却极具辨识度。
车身是溜背式SUV造型,长宽高4780×1866×1510mm,轴距2880mm,属于标准中型SUV身材。我身高1米78,后排跷二郎腿毫无压力。21英寸黑白轮毂配隐藏式门把手,风阻系数优化得不错——虽然暂无相关数据,但高速行驶时风噪控制得挺好,加上隔音玻璃,车内安静得能听清JBL音响的每一个音符。
内饰:科技感不等于复杂
坐进车内,最抢眼的是那块15.6英寸悬浮中控屏。但它不“霸屏”,下方保留了空调实体按键,开车时盲操很方便。窄边框全液晶仪表盘信息清晰,没有花里胡哨的动画。
我最喜欢的是它的小憩模式:一键开启,座椅半躺,氛围灯调成暖黄,音乐缓缓响起,香氛系统释放淡淡清香。有次中午停车休息,我眯了15分钟,醒来神清气爽。这哪是车?简直是移动的“解压舱”。
它支持手势控制、语音交互和手机互联,APP生态有200+精选应用。我试了用语音打开车家互联,回家路上提前开了空调,体验丝滑。不过语音识别偶尔会“听错”,比如把“打开天窗”听成“打开音乐”,这点还有优化空间。
智驾对比:bZ5 vs 比亚迪汉EV vs 小鹏P7i
我们拿三台热门车对比一下:
项目 一汽丰田bZ5 比亚迪汉EV 小鹏P7i
智驾系统 Toyota Pilot + Momenta 5.0 DiPilot XNGP
感知硬件 33颗(L2版含激光雷达) 24颗 31颗
算力 544TOPS 100+TOPS 508TOPS
NOA功能 全场景点对点 高速领航 城区+高速
我的看法是:比亚迪稳扎稳打,适合保守用户;小鹏智驾激进,适合科技发烧友;而bZ5走的是“均衡可靠”路线——硬件不输新势力,调校更偏舒适安全,适合家庭用户或首次尝试智驾的人。
真实用户怎么说?
我采访了一位刚提车的李哥,他以前开燃油SUV,对电动车有“里程焦虑”。他说:“bZ5最打动我的是续航准,还有自动泊车。我老婆以前停车要来回倒五六次,现在一键搞定,她可开心了。”
另一位王姐是网约车司机,她看重的是快充温控黑科技:“夏天连续快充3次,电池温差控制在3℃内,车子不烫,电池寿命有保障,我这车能多跑好几年。”
未来会怎样?智驾要“聪明”,更要“靠谱”
现在车企都在卷智驾,但我觉得,真正的智能不是“能开多远的自动驾驶”,而是“能不能让你安心地把脚松开”。
bZ5的思路很清晰:用丰田的品控+ Momenta的算法,打造一个“不犯错、少打扰、关键时刻顶得上”的辅助系统。它不追求L3、L4的噱头,而是把L2做到极致。
未来,随着城市NOA普及,像bZ5这样硬件扎实、调校成熟的车型,反而可能成为更多家庭的首选。毕竟,我们买车不是为了当“测试员”,而是为了更安全、更轻松地抵达目的地。
最后聊聊理性消费
各位车友,面对琳琅满目的“智能电动车”,咱们得冷静点。别被PPT里的“未来场景”冲昏头脑,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这套智驾系统,真的能减轻我的驾驶疲劳吗?
电池安全措施,有没有针对日常路况做特殊防护?
售后服务网络,能不能让我修车不跑断腿?
bZ5可能不是最炫的,但它用丰田一贯的“笨功夫”,把安全、可靠、实用做到了位。在浮躁的车圈里,这种“慢一点,稳一点”的态度,反而更值得尊重。
如果你也在找一台不搞噱头、专注体验、全家都能安心开的纯电SUV,bZ5值得你去试驾一次。毕竟,车好不好,只有坐进去、开起来才知道。
互动时间:
老铁们,你们觉得“激光雷达是智驾的必需品吗”?还是“算法比硬件更重要”?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我会一一回复,也准备抽三位朋友送bZ5车模一个!
(幕后花絮:试驾那天下雨,我故意在湿滑路面急刹测试AEB,结果系统反应比我快半拍……吓得我赶紧给它加了杯“咖啡”——开玩笑,是给它洗了个车。)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