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汽车研发团队整体解散!全员降薪50%!供应商堵门讨债!"当这些触目惊心的标题突然刷屏时,不少车主和投资者心头一紧。但反转来得同样迅猛——客服斩钉截铁回应"工作三年从未降薪",法务部亮出法律追责声明。这场企业信誉保卫战背后,折射出新能源汽车行业正面临的谣言狙击困局。
事件复盘:客服回应与网络传闻的"平行世界"
3月19日,大皖新闻记者拨通哪吒汽车客服热线时,得到的回应与网络疯传的消息形成鲜明对比。针对"解散研发团队"的指控,客服明确表示是"虚假信息";对于"全员降薪50%"的说法,工作人员以亲身经历反驳:"工作三年工资正常发放";而"供应商讨债"传闻,则因客服工作地在浙江未能直接证实。这种官方回应与网络爆料各说各话的现象,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并非孤例。
蔚来汽车去年就曾遭遇"倒闭"谣言袭击,理想汽车也多次被传大规模裁员。这些案例揭示出行业共性:技术门槛高、资本密集的新能源车企,往往因信息不对称成为谣言温床。当公众对行业波动性存在天然担忧时,任何负面消息都可能被放大传播,形成信息茧房效应。
公关拆弹:哪吒汽车的"法律+事实"双线反击战
哪吒汽车此次危机应对展现出教科书级的战术组合。法务部第一时间发布声明,强调保留法律追责权利,这种强硬姿态对遏制谣言二次传播具有显著威慑作用。参考理想汽车起诉自媒体胜诉案例,法律亮剑已成为车企应对恶意谣言的标配动作。
更具说服力的是客服人员的实证回应。"工作三年未降薪"的细节陈述,比模板化的官方声明更能建立信任锚点。这种来自基层员工的第一视角信息,有效打破了"官方总是隐瞒真相"的刻板印象。不过对"上海讨债"传闻的回避态度,也暴露出企业在信息真空期风险管控的短板。
用户视角:研发团队存续与否的"技术信任链"
对消费者而言,研发团队稳定性直接关乎产品体验。哪吒S/GT车型的OTA升级频率、智能驾驶功能迭代进度,都是验证研发实力的活标本。细查哪吒近期专利申报记录会发现,其在800V高压平台、浩智滑板底盘等领域的专利申请仍在持续,这些可公开验证的数据比任何声明都更具说服力。
车企若能将"团队稳定"转化为具体产品承诺效果更佳。例如明确"2024款车型将新增城市NOA功能",既能打消用户疑虑,又可借机营销。目前哪吒尚未释放此类信号,错失了一次将危机转化为商机的可能。
行业镜鉴:新能源车企的谣言防御体系构建
从此次事件可提炼出三大防御策略:定期披露研发投入占比、团队规模等关键数据,建立预防性信息披露机制;动员真实车主在社群分享工厂实拍、技术团队日常等反谣言素材;构建"客服-法务-高管"三级响应机制,对事实性谣言与情绪化揣测分类处置。
谣言止于智者,更止于透明。当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淘汰赛阶段,企业信誉管理已成为比产品迭代更紧迫的必修课。哪吒汽车此次遭遇提醒所有从业者:在舆论场的刀光剑影中,唯有事实与法律铸就的盾牌,才能守护技术创新应有的尊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