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S07上市,华为智驾成标配,配置价格一步到位

很多人一看到车,就先问三个问题:谁做的?多少钱?靠不靠谱?现在深蓝放出了 2026 款 S07,说实话,这回群众可真有点挪不开眼了。不到 16 万的价位就把华为 ADS SE 辅助驾驶拉进了标配,宣传里说的“豪华智能新标杆”,到底有几分真假?这年头,喊口号谁不会?可真东西值不值,就看你是不是真能用、真好用。

先说最扎眼的点,这车一出来,华为 ADS SE 就是最大标签。辅助驾驶能做成什么样?高速领航、智能泊车、记忆泊车、遥控、哨兵,看着刺激。你说辅助驾驶有啥稀罕?但以前这点还真是高配才有的玩意,不是动辄二三十万的车别想入手。现在配置下探到 15 万级,这是在“降维打击”。再想想以前买个紧凑型燃油车也得十多万,那体验能比吗?现在技术往下放,体验往上提,价格还卖白菜价,这不是闷声干大事吗?

但你想过没有,这些功能,到底有多少人真用?咱们买车最担心啥?第一个肯定是安全。用户更希望各种辅助,真出事别掉链子。高速领航、主动安全啥的,怎么听都挺屌,但你真开起来,会不会觉得“我自己也能”,甚至“不敢信它”?如今不少厂子的“智驾”,说是辅助,实际用起来,老得自己揪着方向盘,怕它犯迷糊。真遇到复杂路况,能不能帮咱躲坑?这次深蓝用的是华为家的东西,从目前市场反馈来看,口碑算顶流。可,辅助归辅助,还真不能把命全交它手里。命是自己的,这事儿咱得记住。

再往下瞅,咱不光说聊智能,看看底盘。FSD 可变阻尼减震器和 HRS 液压回弹止动器,怎么看都是要舒适系统往更高阶走。以前,这种配置只能在二三十万(甚至豪车)上见着。现在呢,刚入门就全给你安排上。理论上说,压坑爹的井盖、减速带时能软能硬,没人再抱头喊“哎呦”了。好用不好用,还得实际试。可你得承认,像深蓝这样“该卷就卷”的态度,谁能说不香?

后备厢窝火的、内饰丑炸的紧凑型车见多了,现在你一拉车门,紫色的座舱,一个 55 英寸的 HUD 把导航、速度全都投在视野里,科技感唰唰拉满。咱得承认,十年前,十五万是什么配置?四个轮子带空调,谁敢想 AR HUD?小米说科技平权,深蓝也没落下。

再说车机。全系上 8295 芯片,这玩意性能拉满,丝滑流畅,不再卡顿。车内那叫一个顺滑,导航、娱乐、语音命令,按理说应该比自家破手机都强。试过的都明白,这些年不少十几万级电车的车机,说是智能,其实卡得一匹。可如今反过来,豪车“实车速度不如广告”,十几万电车反倒有性价比,这戏法还真被深蓝变了出来。

还有些琐碎配置说起来也不低:50W 无线充、座椅加热通风、按摩座椅、音响升级到 20 个扬声器、氛围灯、隐私玻璃这些,全都给你摊上桌子。多花 1 万多,还能再选石墨烯加热、零重力座椅、冷暖冰箱,你要说这些不是加分项,那我真怀疑你是不是买过同价位的油车。

那问题就来了。咱们到底需不需要这么多配置?买 15 万左右的车,真正在意的是科技感、智能体验,还是空间、动力、工具属性?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厂商们太懂卷,咱们自己都被营销洗脑了?想想五年前,你要买车,顶多看看百公里提速多少,油耗高不高。现在,高速能不能自动超车,能不能躺着听小曲推按摩,冰箱冷饮温度分三档,成了必须品,这点到底是进步还是花活头?如果不是深蓝卷,竞品难道不卷?

还有个关键点:全系后驱单电机,是不是意味着性能天花板就摆这了?看参数,纯电 69 度电池 550 公里续航,增程 31 度 170 公里续航,亏电油耗 4.9。电池快充 3C,15 分钟从 30% 拉到 80%,这叫个快。但后驱总有点偏舒适,不像四驱或者更大功率的能玩命。家用够不够?绝对够。想飙车?找错地儿了。

你别忘了,增程同步推俩版本,大电池版起价才 17.09 万,纯电 WLTC 续航升到 216 公里。有人会说增程那点纯电续航不够日常通勤,这就见仁见智了。你要家里能充,天天电行,基本不花油钱。没条件的,哪怕偶尔亏电,也不怕趴窝。厂商摆明了不给你里程焦虑,有焦虑也别再赖续航了。

深蓝S07上市,华为智驾成标配,配置价格一步到位-有驾
深蓝S07上市,华为智驾成标配,配置价格一步到位-有驾

再扒拉一下定价策略,从 15.39 万到 17.09 万,全程把核心配置捆死,不搞真假低配、无用中配那套损招,实实在在,就看你自己想加点啥。配置倾斜几乎都在乘员体验,主副驾“级别感”拉满,冰箱气氛灯这种细节,用过一次就回不去。市面上这个价位还能这么给足的,真没几个。深蓝这套打法,就是一句话:你挑不出明显短板。

说一千道一万,乘用车市场现在最缺啥?不是新花样,是“少让用户做加减法”,不用进店先给销售讲一遍“我不要选装、不要加价、不要套路”,配什么就是上来全给你。看似无脑堆料,其实是心理战:给足用户选择安全感,让我自信花钱。深蓝也学会苹果那套玩法,别炒短板、别怕比配置,敢卷敢砸成本。

但这里又回到开始的问题,这配置,这经历,你觉得诚意够吗?你为啥要选?我觉得,最大突破还是一把拉低“辅助驾驶普及门槛”,真正让智能化成为平常老百姓买得起的配置。剩下的音响、灯饰、内饰,许多是“有更好,没也能过”。但华为 ADS SE 则是现阶段能跑通“实用且普及”的智能驾驶,它直接干碎了那些还在卖 20 多万、配置半拉子的合资品牌。以后城市NOA再普及,今天种下的就是信任。

而说到科技这事,不是过去的“会用是精英”,而是“越便宜越用得上”。这两年你回头看十几万的合资油车,真拿不出什么让你记住的性价比。他们逻辑是省成本、卖脸熟,深蓝这些中国新品牌,把“堆料”作为武器,为啥?卷一切,扫清烧钱不见效的传统套路。

大白话问一句,买车你图啥?不少人就图个性价比和安全,用得住,修得起,外观大气,科技跟得上潮流。深蓝这车基本上不用你操心选配,主流需求全塞满,全家出行到单人通勤都能用,后期也不用担心软件落伍、接口随着 OTA 升级年年换花样。这份从“解决有到满足好”的态度,底层逻辑就是一点:中国老百姓花钱更精明了,厂商不再靠割韭菜套娃换壳,只能靠硬实力拼服务和堆料。

深蓝S07上市,华为智驾成标配,配置价格一步到位-有驾
深蓝S07上市,华为智驾成标配,配置价格一步到位-有驾
深蓝S07上市,华为智驾成标配,配置价格一步到位-有驾

最后一句话得说清楚,拉低智能门槛这事儿,厂商不是送钱给你,是逼着别人都要跟着降价增配,比拼良心。你说够不够有诚意?我觉得这一套下来,至少深蓝不是在凑热闹,是在用力打造中国智能电车的新底线。选不选,问心无愧就好。谁说 15 万的车就得寒碜?真哆嗦,人家卷着科技和价格一起冲了,剩下就是你敢不敢试。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