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15万智驾屠城,一手高端品牌收割,华为这盘棋你看懂了吗?

现在这个世界魔幻得就跟开了二倍速一样,尤其是汽车圈。

感觉每周不看两场车企发布会,都跟不上时代了,新车出的比外卖都快。但你把这些发布会的PPT扒光了看,内核就俩字:卷,和,华为。

所有人都假装在做产品,其实都在解一道题,叫“如何与华为共存”。

最近鸿蒙智行又开发布会了,华为的余大嘴,哦不,余总,一晚上扔出两颗炸弹,一颗叫尚界H5,一颗叫全新问界M7。

这两台车,就是华为给所有同行出的最新考题,而且是AB卷。

A卷,叫尚界H5,定价15万到20万。

这操作属于什么?属于开着坦克冲进新手村,连人带野怪一起清了。

15到20万这个价位,是中国汽车市场打得最血腥的角斗场,盘踞着大众、丰田、本田这些老油条,还有比亚迪这种卷王之王。大家在这里拼刺刀,比的就是谁的骨头更硬,谁的成本控制更变态。

结果华为带着上汽,直接把牌桌给掀了。

尚界H5这车,把华为那套最值钱的HUAWEI ADS 4智能驾驶系统,直接干到了20万以下。这是什么概念?这就好比你在路边吃个15块的兰州拉面,老板突然给你加了三勺澳洲和牛,还问你够不够。

过去,大家觉得智能驾驶是有钱人的玩具,是30万以上车型的专属配置。华为这一手,等于直接把“智驾平权”的口号喊出来了。

上汽集团的总裁贾健旭,在发布会上说余承东是“名副其实的余大嘴”,这话说的就很艺术。

什么叫大嘴?

就是敢吹牛逼。

什么是名副其实?

就是吹过的牛逼他真能给你干出来。

你说气不气人?

这种降维打击,对传统合资车企来说,简直是噩梦。他们的优势是什么?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但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浪潮里,这些东西的重要性正在快速下降。用户现在买车,越来越像买手机,关心的是你的系统流不流畅,生态丰不丰富,自动泊车能不能一把停进我那刁钻的停车位。

华为等于是在用自己的长板,去攻击别人的短板。这就好比你跟拳王打拳击,他突然掏出一把AK47,说咱们比比枪法,这谁受得了。

更有意思的是买这车的人。数据显示,超过七成的小订用户,以前根本没考虑过鸿蒙智行的车。他们是谁?就是那群预算有限,但又对智能化有那么点向往的沉默的大多数。华为用尚界H5,精准地把他们从别人的潜在客户名单里,一把薅了过来。

这就是华为的阳谋:用技术打造势能,再用价格引爆市场。隔壁有些新势力,看着声量挺大,本质上都是瞎积薄发,一阵风就过去了。华为这种才是真正的降维打击,一步一个脚印,踩得你喘不过气。

一手15万智驾屠城,一手高端品牌收割,华为这盘棋你看懂了吗?-有驾

再来看B卷,全新问界M7。

如果说尚界H5是华为的“屠龙刀”,用来开疆拓土,那全新问界M7就是华为的“倚天剑”,用来巩固高端阵地。

之前的问界M7,日子过得其实有点憋屈。曾经也是月销过3万的明星,但后来市场上的对手越来越多,理想L系列、特斯拉Model Y,个个都不是善茬。大家玩的就是一个快种快收,一款车从发布到被遗忘,周期可能比你追一部剧还短。

一手15万智驾屠城,一手高端品牌收割,华为这盘棋你看懂了吗?-有驾

老款M7的产品力,在对手的疯狂迭代面前,逐渐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市场反馈就像一份体检报告,P得再好看,用户吐槽的那些“基础病”,就是肝上的阴影,藏不住的。

所以这次华为花了40亿给M7升级,就不是简单的拉皮手术,而是一场彻头彻尾的ICU级抢救,要把那些被诟病的指标全都拉回正常线以上。外观、底盘、尺寸、智驾,全给你换了一遍。起售价还涨了3万,直接杀到27.98万起。

涨价还能卖爆?这就是品牌溢价的魔力。

当用户认的不是“问界”这个车标,而是“HUAWEI Inside”这个标签时,多花三万块买个“华为全家桶”的顶配体验,就变得顺理成章。华为商城一度被挤到崩溃,就是最好的证明。

所以你看懂了吗?华为现在玩的不是造车,是开一个叫“鸿蒙智行”的超级MCN机构。尚界、问界、智界这些都是签约网红,华为负责给流量、给剧本、给核心技术,上汽、赛力斯这些传统车企负责出人、出场地、保证直播不翻车。最后大家一起分账,华为拿大头。

那有人会问,华为真的自己不造车吗?

别天真了。

他们只是不自己拧螺丝。

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卖软件、卖生态、卖解决方案,远比卖一堆铁皮利润高多了,风险还小。这叫什么?这叫新时代的精神股东,只拿分红,不背锅。

对于上汽这种传统巨头来说,跟华为合作,心态是极其复杂的。这就像站在火山口蹦迪,下面是万丈深渊,但音乐声实在是太大了,不跳感觉对不起门票钱。跳进去,有可能被岩浆烫成一个熟人,沦为代工厂;但也有可能借着热气流直接上天,在新能源时代抢到一张宝贵的船票。

一手15万智驾屠城,一手高端品牌收割,华为这盘棋你看懂了吗?-有驾

所以,尚界H5和全新问界M7,看似是两款新车,实际上是华为布下的一个天罗地网。

往下,用极致性价比的尚界,血洗主流市场,抢夺最广大的基本盘,把鸿蒙系统的种子撒遍大江南北。

往上,用持续升级的问界,稳固高端形象,赚取高额利润,同时打造技术标杆,让所有人都看到“华为牌”汽车的天花板在哪里。

这一套“向下普及,向上拉升”的组合拳,打得虎虎生风。它不仅是在卖车,更是在加速一个进程:把汽车,从一个“交通工具”,彻底变成一个“智能终端”。

在这个进程里,谁掌握了“操作系统”和“生态”,谁就掌握了未来。至于那些还在纠结用三缸还是四缸发动机的传统车企,可能还没想明白,时代的大门,就已经在他们身后,缓缓关上了。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