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芜湖江边的小草房到全球瞩目的汽车巨头,奇瑞汽车用21年的坚持演绎了中国制造业最艰难的资本长征。
9月7日,港交所一纸公告宣告奇瑞汽车终于通过上市聆讯。这家成立于1997年的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历经二十多年的曲折与等待后,终于迈出了登陆资本市场的关键一步。
这意味着奇瑞汽车有望成为2025年港交所规模最大的车企IPO项目,募资规模预计达15-20亿美元(约117亿至156亿港元)。这是一次资本的胜利,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二十一年的艰难跋涉
奇瑞汽车的上市之路,堪称一部中国汽车产业的资本进化史。从2004年首次尝试IPO折戟,到2016年借壳上市失败,再到如今顺利通过港交所聆讯,奇瑞的上市之路可谓一波三折。
2004年,奇瑞首次启动IPO计划,试图通过借壳方式登陆资本市场,但因股权问题被迫搁浅。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国内股市低迷,证监会暂停IPO,加之奇瑞当年业绩亏损1.94亿元,上市计划再次搁浅。
2016年,奇瑞新能源试图通过海螺型材“借壳上市”,依旧未能成功。直到2025年1月完成“股东下沉”混改,奇瑞才真正理顺股权关系。
今年2月28日,奇瑞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但在8月底因6个月内未获聆讯而失效。8月29日,奇瑞火速补交材料,最终于9月7日通过聆讯。这一步,奇瑞走了整整21年。
资本背后的战略考量
奇瑞汽车对融资需求一直较为旺盛。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曾坦言:“过去奇瑞一直埋头于技术创新,资本市场运作方面的实践经验不多”。
此次上市背后有着三重战略考虑:一是为新能源转型筹集资金,奇瑞宣布未来五年砸1000亿元搞研发,瞄准芯片、混动、电池、无人驾驶等前沿技术;
二是优化股权结构,通过本次港股上市,奇瑞18名股东拟将所持合计20.16亿股境内未上市股份转为境外上市股份,实现“全流通”;
三是提升国际形象,作为中国全球化的主要车企之一,奇瑞海外收入占比已经达到37.4%,港股上市后有望提升奇瑞品牌在国际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亮眼业绩与隐忧并存
纵观奇瑞汽车这些年的市场表现,可以概括为“海外称雄,新能源急追”。
2022年至2024年,奇瑞营业收入从926.18亿元增至2698.9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70.7%;净利润从58.06亿元增至143.3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57.1%。
2025年第一季度,奇瑞业绩继续保持增长,营收682.23亿元,同比增长24.2%,净利润47.26亿元,同比增长90.9%。
2024年,奇瑞全球销量达229.5万辆,创历史新高。这一成绩使其稳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第二,并跻身全球乘用车销量第十一位。2025年上半年,奇瑞集团累计销售汽车126.01万辆,同比增长14.5%,创历史同期新高。
然而亮眼业绩背后风险不容忽视。奇瑞的资产负债率长期处于高位,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前三季度,奇瑞资产负债率分别高达93%、92%和89%,远高于其他头部车企。
产品结构方面,燃油车依旧是奇瑞主要收入来源。2024年,燃油车收入占比69.6%,新能源汽车收入占比21.9%。虽然新能源占比显著提升,但依然落后于行业主流水平。尹同跃曾承认奇瑞在新能源方面“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全球化布局的先行者
奇瑞的全球化发展战略,不仅仅是简单的市场扩张,更是技术、品牌与产业生态的全面输出。
2024年,奇瑞集团海外销量达到114万辆,占中国车企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奇瑞已经连续22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也是中国首个累计出口突破500万辆的自主品牌车企。
奇瑞在巴西、中东等多个地区建立了生产基地,通过本地化生产更好地满足当地市场需求。在市场策略上,奇瑞汽车“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市场特点和消费者需求,精准布局产品。
在东南亚市场,主推高性价比车型;在欧洲市场,布局高端新能源品牌星途(EXEED),并与华为合作搭载鸿蒙座舱。
为了提升技术研发的全球化水平,奇瑞汽车在德国、西班牙等地设立了研发中心,积极推动“本地化开发 + 全球化创新”的融合发展模式。
奇瑞与西班牙汽车企业埃布罗合作,焕新了西班牙著名汽车品牌EBRO,在巴塞罗那工厂迎来首款车EBRO S700下线。
技术立企的基因传承
技术自主化是奇瑞始终坚持的核心战略。奇瑞通过坚持全栈自研,在混合动力、智能驾驶等关键领域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
奇瑞汽车依托在内燃机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在新能源混合动力领域迅速实现突破。
其自主研发的C-DM5.0混动系统搭载了1.5T专业发动机,热效率超过44.5%,这一成绩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在智能化领域,奇瑞汽车的智能化战略围绕智舱、辅助驾驶、智能底盘等技术攻关展开,致力于构建覆盖全场景的智能驾驶生态。
自2017年成立“雄狮”智能化公司以来,奇瑞不断加大在智能化领域的投入,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形成了端到端AI大模型、多传感器融合、全球适应性测试三大技术优势。
奇瑞汽车打造的T1X、M1X模块化平台,以及E0X纯电平台,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研发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
在2024年,奇瑞汽车L2+级辅助驾驶的搭载率超过50%,位居自主品牌前列。在研发投入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达到65.53亿元,与2023年全年投入持平,研发人员超过1.3万名,专利数量突破1.3万项。
港交所的钟声即将为奇瑞敲响,但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资本市场期待的不是又一个传统车企,而是一个能真正赢得新能源和智能化赛道的未来巨头。凭借资本市场的加持,这位“中国汽车出海王”正在电动化浪潮中全速前进。
它的目光已经投向更远的地方——从“产品输出”升级为“技术标准输出”,让中国智造真正走向世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