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汽车的创造者,奔驰的历史地位以及品牌影响力无疑都是旁人不可撼动的。历经百年发展,在轿车领域逐渐形成了以C级、E级和S级为主的三大产品线。相较于C级,E级在某些方面更能诠释奔驰对于豪华的理解。而相比较S级,E级的气场和压迫感相对来说又温柔了许多。
今年前三季度,梅赛德斯-奔驰在华累计交付超过57.87万辆,同比增长3%。2023年1-10月,奔驰E级累计销量为13.4万辆。作为奔驰最主力的产品系列之一,E级车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现款销售的W213代E级诞生于2016年,已是7岁高龄的老车,为了应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快速变化,换代迫在眉睫。据了解,全新一代E级长轴版将在12月14日上市,此前已经开启了预售,45万-54万元。除了在设计上有所变动之外,更主要的是在智能方面有了很大提升。今天我们就要通过本次试驾,全面去了解这代奔驰E。
国产长轴版车型搭载了M254 2.0T发动机,E 260 L车型的最大功率150kW,E 300 L车型的最大功率150kW,传动系统匹配9挡手自一体变速箱,笔者今天试驾的车型都是高功率版本。最重要的是,在新E级上,首发了奔驰全新的L2+导航辅助驾驶系统,这套系统由中国本土工程师主导开发,“中国味儿”也更加明显。据介绍,新E级车是通过感知+地图辅助的方式,并不是基于高精度地图进行的。硬件方面,全车配备了4个全景摄像头、双目立体摄像头,还有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雷达。

这套辅助驾驶功能的开启逻辑也很简单,只需通过方向盘左侧的RES键即可,功能开启之后在导航界面有提醒。在高速路段,我将跟车距离调整到一挡,车辆能和前车保持一个相对安全的距离,又不至于让社会车辆容易加塞。功能开启之后,车辆整个动态表现和驾驶模式相关联,如果你想提速快一点,切换到运动模式就可以了。

如果遇到慢车,车辆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打灯变道,超越前车,整套动作表现很丝滑,变换车道之后也不会出现“画龙”的情况,不需要左右去调整方向,能准确识别车道线,保证车辆在中央车道正常行驶。遇到高速路段前方有匝道口,车辆会自动向左侧变换一条车道,避免在匝道口突然闯入社会车辆,影响驾驶安全。关于车辆自动进出匝道的功能,会在明年OTA升级的时候再出现。
有了48V电机的加持,让这台车在起步阶段更顺畅,最大的优势能优化启停功能,红灯变绿时,车辆启动的一瞬间,你几乎察觉不到任何的抖动,特别稳。这两天试驾期间,我基本都忽略了这个功能的存在。
舒适模式下,油门反应略显慵懒,加速踏板角度过半才会感受到明显的推背感。当你切换到运动模式下,车辆显得敏感一些,轻点油门便能获得不错的动力输出,但这种加速并不会让车内的人感到太多不适,整体还是向舒适妥协。所以在试驾当天,我更愿意将驾驶模式锁定在舒适模式下,这台9AT变速箱会很好控制自己的节奏,尽可能保持重心稳定,接下来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氛围灯颜色,听着古典音乐,或许这才是E级的正确打开方式。
开在一段几公里的多弯山路,这样一辆长度超过5米的大车依然可以从容应对,方向盘转向手感扎实,不敢说指哪打哪,但基本也大差不差,灵活性相较于这个尺寸的车型来说,能让我满意。
很明显,奔驰E级的定位就决定了它并不强调运动属性,沉稳舒适的动态感受才是其追求的第一目标。总体来说,这一代奔驰E的操控表现十分稳健,虽然悬架调校整体偏软,但支撑性却不差,连续转向时重心转移过渡顺畅,节奏感也很强。即便是你用比较激进的风格来驾驶它,沉稳的底盘表现也不会使它姿态太过狼狈,时刻保持着优雅。舒适性方面,对于奔驰E的担心都是多余。
大标和立标,全新E级有两套外观设计,放在今天的奔驰车里已经不足为奇。大标车型标志着运动,立标版本代表豪华。如果你要问我怎么选,那肯定选立标,三叉星徽标往车头一立,气场立马就来了。不过你要是个年轻小伙子,选个大标倒也没什么毛病。
令人惊喜的是,在经过短暂阔别之后,大家熟悉的E Class标志性的“花生灯”又回来了。不同的是它并没有采用分体式的设计,新的连体式造型更符合当下的审美标准,而且在形状上更像真正意义上的“花生”了。
逢车国产必加长,早已成为每一个海外品牌投放国产化产品时躲不过去的“潜规则”,对“BBA“而言更是。长轴版车型的长宽高分别为5092/1880/1493mm,轴距达到了3094mm,相比标轴版本轴距加长了133mm,比现款长出了“惊人”的15mm。千万别小看这一丢丢的尺寸增加,足以让全新一代奔驰E级能够理直气壮地喊出“空间全面进化”的宣传口号。
拉开车门,你能看到投射在地面上的“流行掠影”光毯以及LED星徽射灯,这些功能都是身份的象征,时刻提醒着旁人我是尊贵的梅赛德斯车主。
都已经进化到11代了,奔驰啥尾灯没见过?设计师并没有跟风使用贯穿式的设计,而是将三叉星徽融入到了尾灯中,所以今后你在路上看到“屁股”上有五个LOGO的奔驰E,就是11代。咱先不说好不好看,反正辨识度直接给你拉满。
像BBA这种品牌,在每一代车型发布的时候都会迎来很多争议,一方面是它们的影响力足够强大,另一方面是设计都很前卫,需要给用户一些时间去接受。就像今天我们试驾的新款奔驰E级,在网上见到图片的时候笔者并没有觉得很惊艳,但见到实车之后,才发现在高级氛围的营造上,还得是奔驰。
走进车内,风格像“大哥”EQS看齐,大联屏再加上全方位无死角的多色氛围灯,我才发现原来奔驰也是个玩灯的高手。如果要给个定语的话,可以说新一代E级的内饰氛围一定是同级最好,没有之一。副驾前方的这块娱乐屏,如果你不喜欢的话,也可以选择传统的木纹装饰板。
相比在内饰设计层面所展现出的豪华感,全新一代奔驰E级在智能化方面的最大革新,便是率先搭载了第三代MBUX智能人机交互系统,硬件用上了高通8295智能座舱芯片。操作流畅度是一方面,主要是让你的车不容易过时。硬件像肌肉,软件像算法,8295芯片就是强健的肌肉,可以提供足够的硬件冗余,未来随着算力的不断升级,你的车也不容易过时。
笔者体验下来,相比奔驰以往的系统来说,可以说这套车机有了质的飞跃,一改原来我们对豪华品牌车机系统的刻板印象。不仅集合了主流的APP,而且在界面UI、菜单逻辑等方面也更容易上手了,语音识别能力也更强了。如果你只说“太热了”,车辆也能听懂你的意思,另外就是它支持连续下达多条指令,官方还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读心语音助理。

车机还有一个特别惊喜的功能,叫场景模式。它能让车主自定义很多if then,如果怎样就怎样,这样个性化的功能。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车外温度低于10度,就开启座椅加热和方向盘加热。这是一种很互联网的思维逻辑,也代表着车上的很多“域”都被打通了,以前在一些新势力车中见过,但没想到能出现在奔驰上,意味着奔驰在智能化方面更迈进了一步。
尽管现在很多买奔驰E级、宝马5系的人并没有太多的商务接待需求,更多是为了体现自己已经成为“打工人天花板”的成就,但是这次全新一代奔驰E级还是把重点放在了后排。除了前面提到的15mm轴距加长,新车还独享了超过10项国产专属的后排舒适性配置。
比如后排专门为中国用户提供了可电动伸缩的腿托,即便你是个大长腿,也能给到你足够舒适的乘坐姿势。还有一点,就是颈部的小头枕都带有加热功能,对于颈椎不好的朋友来说可真是福音。
坐垫的填充物还是奔驰一贯的风格,并没有一味追求软,而是软中也有足够的支撑性,这样的设计让你长途乘坐也不会感觉到累。此外,空间上相比标准版大幅加长,我身高178cm,后排腿部能有3拳左右的余量,非常充裕。
经过两天的体验,从笔者的角度来看,如果你喜欢奔驰的品牌,对于审美拥有较高标准,且预算充足,那这款车绝对不会辜负你的期望。
近几年来,一众造车新势力的崛起,竞争格局在很大幅度上得到了重塑,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对用的户安全负更高责任。就拿奔驰的L2+来说,为了保证安全性,做了超过10万次的测试。奔驰的工程师说过“我们没有所谓的beta版本,更不会甩锅给用户”。严苛的测试以及智能化的加持,让奔驰E具有更强的优势。
不过在现在的市场中,奔驰E级的对手也不再只有奥迪和宝马,越来越多的新势力和后来者开始争夺属于BBA的蛋糕,如今即使是E级面临的挑战也不小。毕竟对于有意向购买奔驰E的用户来说,并不都是王多鱼。
文 | 赵焱
编辑 | 任宏斌
出品 | 有驾报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