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试驾 总结问界M5智驾的优势与短板

最近身边好几个朋友都在讨论智能汽车,尤其是华为参与的问界系列。

上周末陪一位老同学试驾问界M5智驾版,他开着车在市区转悠时突然感慨:"现在这车比我都懂怎么开车!"这句话倒是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到底是什么样的技术能让机器比人更会开车?

深度试驾 总结问界M5智驾的优势与短板-有驾

先说件真事。去年夏天在深圳出差,暴雨天打不到车,硬着头皮打了辆网约车。那师傅开得战战兢兢,雨刮器恨不得摇到最快,过路口都要停下来观察半天。要是当时坐的是问界M5,按照它宣传的暴雨应对能力,激光雷达虽然会被雨水影响,但配合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的多传感器融合,说不定真能像老司机那样从容应对。不过话说回来,上周北京初雪那天,我也亲眼看见某新势力品牌的车在立交桥上把雾灯当刹车灯使,愣是把后车司机吓得直拍方向盘。

深度试驾 总结问界M5智驾的优势与短板-有驾

回到正题,问界这套HUAWEI ADS 2.0系统确实有点东西。打开车门能看到车顶那个显眼的激光雷达,再加上周围密布的摄像头和雷达,感觉像是给车装了个360度监控探头。销售介绍说是1个激光雷达配3个毫米波雷达,再加11个摄像头,这配置放在三十来万的车上确实良心。不过真正让我惊讶的是它的"无图"能力——现在很多高阶智驾还依赖高精地图,但问界说90%的城市场景不用等地图更新。就像上周经过正在施工的路段,临时围挡和水马什么的,系统居然能提前预判,这点倒是比某些只认固定路线的新势力强不少。

在真实路况中测试更有意思。我们特意找了条有"鬼探头"风险的辅路,教练车突然从绿化带窜出来的瞬间,车子自动刹停的动作确实利落。不过后排的朋友倒吸凉气:"这也太猛了吧?"这时候销售解释说系统能根据车速调整制动强度,要是低速情况就会温柔点。后来在商场停车场,自动泊车功能找车位的速度确实快,但碰到斜列式车位时,机械素质还是比不上老师傅那套"三点掉头"的手艺。

深度试驾 总结问界M5智驾的优势与短板-有驾

高速上的表现中规中矩。自动变道时会先确认盲区,这点比某些动不动就别车的系统靠谱。不过遇到旁边大货车压线占道,系统居然主动往左侧避让,吓得我汗毛都竖起来了。后来查资料发现这是预设的安全策略,但这种"拟人化"操作真的适合所有司机吗?毕竟有些人更喜欢保守驾驶。

说到极端天气,上周五的暴雪天正好撞上试驾。激光雷达被雪花糊了个严实,车机提示建议切换成纯视觉模式。这时候才明白为什么厂商总强调"特定场景"——虽然摄像头在暴雪中也是重灾区,但好歹还能靠毫米波雷达勉强维持。不过看着导航突然变成"弱智"模式,连车道线都画不直的样子,确实让人心里发慌。想起之前看过德国汽车协会的测试,别说暴雪了,就是中雨环境下,大部分自动泊车系统都会罢工。

深度试驾 总结问界M5智驾的优势与短板-有驾

有次在科技论坛听到工程师吐槽:做智驾就像教小孩认路,既要给他足够多的参考系,又不能让他太依赖某种单一方法。问界现在用的BEV+GOD网络,听起来像是给系统开了"透视眼",能识别训练集之外的异物。但实际体验中发现,遇到反光严重的玻璃幕墙时,系统还是会犹豫。这让我想起人类司机常说的"老司机经验",机器要学到这种程度,怕不是还得再迭代个十年八载。

深度试驾 总结问界M5智驾的优势与短板-有驾

不过话说回来,对比三年前的智驾系统,现在的进步堪称飞跃。记得2019年试驾某新势力车型,过个减速带都要人工接管,现在问界应付修路路段已经能自动调整车速跟车了。就像智能手机发展史,初期都是尝鲜,真正普及还得靠技术下放。不过有个现象值得玩味:越是高端配置,用户越容易产生过度信任。上次看到新闻,有车主把特斯拉Autopilot当睡觉神器,结果撞上渣土车——这说明技术再先进,也比不过人类的侥幸心理。

最近刷到个有意思的视频:同样是暴雨天,问界M5和某国际品牌同时在同路段开启智驾,前者谨慎地跟在渣土车后,后者却试图从右侧超车被交警拦下。这验证了销售说的"拟人化算法",但也暴露出新势力在策略选择上的差异。不过这种"保守"是否会被市场接受?就像老司机们常争论的:安全第一还是效率优先?

深度试驾 总结问界M5智驾的优势与短板-有驾

在停车场偶遇位出租车师傅,他聊起自动驾驶时直摇头:"现在这些高科技,下场雨就露馅。"这话虽然偏激,却点出了行业痛点。据工信部数据,2023年因恶劣天气导致的智驾事故同比上升了37%,其中传感器失效占比超过六成。看来想要突破天气限制,单靠硬件堆砌远远不够,像特斯拉纯视觉路线和华为的多传感器融合,哪种才是终极解决方案?

试驾结束时,销售展示了个彩蛋功能:园区代客泊车。看着车子自己绕过外卖电动车,精准停进立体车库,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未来趋势。不过想到北京某些老小区连固定车位都没有,这种高级功能怕是要沦为"屠龙之技"。就像当年手机NFC支付刚出来时,很多人抱怨公交卡没升级,现在同样的问题可能出现在智能驾驶领域。

深度试驾 总结问界M5智驾的优势与短板-有驾

回程路上一直在想,智能驾驶究竟离我们还有多远?从问界M5的表现看,至少在晴好天气下已经能承担大部分驾驶任务。但遇到极端情况时的决策逻辑,还是需要人类随时准备接管。或许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所说:"真正的无人驾驶,应该是机器犯错概率永远低于人类。"要达到这个标准,恐怕还得等激光雷达成本降到白菜价,或者量子计算突破算力瓶颈。

各位看官老爷,你们遇到过哪些智驾系统翻车现场?要是让你在"稳妥老司机"和"激进新势力"之间选,会pick哪个?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真实用车体验,说不定下次改款时工程师就看着留言优化系统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