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三巨头利润暴跌,辉煌时代终结,原因揭秘

咱们老百姓过日子,都图个实在。

说起买车这件大事,搁在十年前,很多人脑子里蹦出来的头几个牌子,八成就是丰田、本田、日产。

那时候,日系车简直就是“靠谱”的代名词,省油、耐开、小毛病少,开个十年八年都不用大修,保值率还高得吓人。

日系三巨头利润暴跌,辉煌时代终结,原因揭秘-有驾

谁家要是提了辆凯美瑞或者雅阁,那在亲戚朋友面前是相当有面子的。

可真是风水轮流转,谁能想到,这才没过多少年,当年风光无限的“日系三巨头”,如今却像是集体中了魔咒,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财报上的数字更是看得人心里直打鼓。

这究竟是咋回事?

那个曾经让我们深信不-疑的汽车神话,怎么说不行就不行了呢?

咱们先不谈那些虚的,直接看真金白银的账本,这比什么都有说服力。

就拿最近的财务报告来说,这三家的表现简直可以用“惨淡”来形容。

先说行业老大丰田,按理说家大业大,车卖得也不少,营业额还在往上涨,这听起来似乎还不错。

但奇怪就奇怪在这,忙活了半天,卖的车更多了,可揣进兜里的钱却变少了。

营业利润下滑了百分之十还多,净利润更是直接掉了将近四成。

日系三巨头利润暴跌,辉煌时代终结,原因揭秘-有驾

这是个什么概念?

就好比你开了个饭馆,客人络绎不绝,营业额节节攀升,结果到月底一算账,发现刨去成本,赚的钱还不如上个月,这不就是典型的“赔本赚吆喝”吗?

钱都去哪儿了?

原材料涨价、物流不畅,各种成本压得人喘不过气。

再看看本田,情况就更直接了,连营收增长这块遮羞布都没有了。

净利润直接被砍了一半,简直是腰斩。

辛苦一年,最后发现白忙活了半场,这滋味可不好受。

而三兄弟里最难过的,还得是日产。

丰田和本田好歹还在赚钱,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日产干脆直接开始亏钱了,一个季度就亏了上千亿日元。

这已经不是日子紧巴点的问题了,这简直就是生存亮起了红灯。

日系三巨头利润暴跌,辉煌时代终结,原因揭秘-有驾

尤其是在咱们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日系车的退步更是看得见摸得着。

有数据统计,就在前不久的一个月里,日系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掉到了百分之十二点九。

要知道,在它们最辉煌的时候,这个数字可是接近百分之二十五的,差不多每卖出四辆车就有一辆是日系。

现在呢?

直接少了一半,曾经在马路上随处可见的日系车,如今的存在感越来越低。

这种巨大的落差,让人不禁想问,它们到底做错了什么?

其实,问题早就出现了。

过去在燃油车的时代,日系车靠的是一身扎实的“内功”。

它们的发动机技术确实厉害,能把每一滴汽油的能量都压榨到极致,所以才有了省油耐用的好名声。

像丰田卡罗拉、本田思域这样的车,就跟我们生活里那种踏实肯干、会过日子的经济适用男一样,虽然长得不帅,也没啥花里胡哨的功能,但就是让人放心。

日系三巨头利润暴跌,辉煌时代终结,原因揭秘-有驾

可现在时代变了,人们对汽车的需求也早就不是从甲地到乙地的代步工具那么简单了。

现在的年轻人买车,更像是在买一个“移动的智能伙伴”。

他们希望车里有一块超大的屏幕,能像玩平板电脑一样流畅;希望有一个聪明的语音助手,动动嘴就能控制车里的一切;希望车子能自己停车,能在高速上自动跟车,减轻驾驶的疲劳。

简单来说,大家要的是科技感、是体验感、是个性化。

你再回头看看现在的日系车,很多车型的内饰设计还停留在好几年前,中控屏幕小得可怜,车机系统反应慢得像老爷机,所谓的智能化功能跟国产车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当我们的国产新品牌已经开始在车里安装冰箱、彩电、大沙发,把智能座舱玩出花来的时候,日系车还在不厌其烦地宣传它的发动机有多可靠,变速箱有多平顺。

这就像是大家都用上了智能手机,在享受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时,你还在跟别人炫耀你的诺基亚能待机一星期还能砸核桃。

不是说你的优点不复存在,而是这个优点在新的竞争维度里,已经不再是大家最关心的核心了。

当年的制胜法宝,如今成了跟不上时代的标签,这怎么能不被市场冷落呢?

如果说在传统燃油车领域,日系车是反应慢了半拍,那么在新能源汽车这条全新的赛道上,它们简直就是犯了严重的战略性失误。

日系三巨头利润暴跌,辉煌时代终结,原因揭秘-有驾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世界上第一台大规模生产的混合动力汽车,就是丰田在二十多年前推出的普锐斯。

按理说,它们在电驱技术上是有深厚积累的,是起步最早的玩家。

可坏就坏在,它们似乎对自己的混合动力技术过于自信,甚至有些自负,一直瞧不上纯电动这条路,觉得那不靠谱,总想着在混动和氢燃料上“一条道走到黑”。

结果呢?

等它们犹豫徘徊,终于回过神来的时候,赛道上已经挤满了对手。

特斯拉用一种近乎蛮横的方式,重新定义了电动汽车,成了全球的标杆。

而咱们中国的汽车品牌,更是上演了一场精彩的逆袭。

比亚迪靠着自家的刀片电池技术,不仅车卖得好,还把电池卖给了全世界;理想汽车精准地抓住了家庭用户的需求,把车打造成了“移动的家”;还有像问界这样背靠华为技术的品牌,把智能驾驶和车载系统体验做到了极致。

反观日系车匆匆忙忙推出的那几款纯电动车,续航里程打折扣,充电速度慢得急人,智能化水平更是乏善可陈,产品力完全没法跟对手抗衡。

这种感觉就像是,别人已经建好了精装修的智能豪宅,你才刚把一个毛坯房的框架搭起来,还漏风漏雨。

战略上的迟钝,导致了产品上的落后,产品没有竞争力,自然就卖不出去,卖不出去就没钱继续投入研发,这就形成了一个难以挣脱的恶性循环。

曾经的行业巨头,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从领跑者,变成了气喘吁吁的追赶者,而且差距还在被不断拉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