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又出新招,价格逼平很多传统豪华品牌。交付价从40.68万起,看着挺给力的。有人跟我说:你看这个价格,跟丰田一样了。我心里一紧,豪华,还是得看底子。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夜色下车展上那个全新ES8悄然停到我面前,车灯一亮像在说:我来了。那一瞬,我都摸出手机,准备拍照(这段先按下不表)。坐在车里还真有些不一样的感觉,空间宽足够,豪华感足得让我怀疑是不是走错了,结果一看,屏幕上那价格让人心动得不行。
这个价格区间,估算百公里能耗在20度电左右(样本少,估算/体感),算个电费大概1块钱,油车那块油钱我得算算。加上电池租用,略复杂:电池租金会不会变成掏钱的一部分?我记得有朋友说:租电池安全点,但租金不是小数。从去年问过几家换电站供应商来看,月租在300-400左右,折合成百公里大概油钱的三分之二。要是百公里电费2块,油车可能得8块左右(粗算)——这用得着算?
对比——我试着琢磨一下同价位的SUV。一台别的品牌是不是会有更强劲的2.0T?问题是,那个车的空间恐怕没这款大。整体调校也难免偏向运动,而这车在空间和豪华感上,明显更偏向家庭实用型。又想到,蔚来在研发上的投入,绝不只是装点门面。我曾和一个供应链的朋友聊过,蔚来新平台用模组化程度更高,组装效率提升不少,而且像工厂流水线一样,某些重要零件用料都追求极致。他们还是在用生活比喻:一个人做一件事情,要么扛着锤子砸钉子,要么专注组装单个配件,效率没得比,能出来个平衡点已经不错。
我曾经质疑一句:这车是不是需要那么多科技配置?但实际上,犹如我们每天用手机,科技不就是蒙面下的生活底层?实际体验告诉我,车机、HUD、智能辅助都像是增加生活的硬件设施,用得顺手,才能省心。
这款车会不会太聪明,反而不好控制?我又来个疑问。其实挺好不了解,细节还得待试驾验证。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那个全景天幕的设计,透光性好像还挺自然。记得以前有个修理工跟我说:大天窗装完,夏天热得快。但这次我疑问一下:是不是,留个空白,天幕多了,责任也多。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这段先按下不表),看到越来越多朋友关注这个价格,心里整体反应是:这次,蔚来真是把性价比摆到台面来了。但你想想,如果给家里老人用,车内的豪华感是不是也得考虑?小时候,爷爷买车都不看这些纯配置,主要看空间是否实在、坐着舒服。
我没有细想过的可能性猜测——或许,新能源的成本其实比我们想象中低不少。或者,零部件成本受到供应链冲击,导致造车成本压得更紧?这段想法太空类了,得再验证。但明显一件事:未来新能源车的价格,或许跟我们过去对豪车的认知不一样。
还有个问题,我一直在琢磨:这个市场,未来是SUV还是跨界更旺?我觉得现在都在讨论空间,但差异化的点,可能不是配置堆叠,而是用车体验,从下到上的细节都很关键。
临场时,遇到朋友:你看这个价格和配置,该不该再考虑买个二线品牌?我笑了,也许吧,但真要比,比来比去,我还是觉得这款车更像在用心做的那一类。
结尾让我突然想到一件小事:我坐在副驾,偶尔低头看一眼仪表盘,那个三电管理系统的细节其实都挺精致的。你说,未来的车,真正的智能会不会只是一种感受?就像今天这个微凉的夜晚,透过天窗,看到星空,突然觉得,聪明这个词太重,或许是会说话的能力更重要。
你觉得,下一辆车,最值得投料的细节会是哪一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