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之争 文化之思 小鹏汽车的不改名哲学
何小鹏最近又聊到了这个名字。这个伴随他和小鹏汽车七八年的话题。在罗永浩的播客里。他坦言。很多人劝他改名。拍着胸脯保证——改名,销量就能翻一倍。
为什么?何小鹏说。这背后是文化自信。是品牌认知。有些人总觉得。洋气更重要。
从“橙子”到“小鹏”:一个无奈的转身
时间回到2014年。广州橙行智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那是小鹏汽车的前身。何小鹏最初是投资人。团队本想叫“橙子汽车”。寓意清新、活力、创新。
但商标已被注册。一个洗车行拿着它。开价几百万。创业团队没钱。只好放弃。
他们试了许多名字。最终。“小鹏”注册成功了。讽刺的是。何小鹏那时。还没正式加入公司。
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品牌命名背后的文化自尊
国外用创始人名字命名企业。很主流。福特、丰田、特斯拉。都是如此。但在中国。这好像很怪。
何小鹏感受到这种偏见。多年以来。无数朋友真诚劝谏。改名吧。换个更“国际化”的。销量立马不一样。
但有趣的是。在海外。XPeng 这个名字。反而被接受度很高。被认为很国际化。有辨识度。第一个拼音缩写。鹏。海外很容易接受。
何小鹏点出关键:只要听得够多,自然会习惯。熟悉感。能化解许多陌生和偏见。
淘汰赛激战正酣:没有谁手握“船票”
除了名字。何小鹏更分享了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深刻洞察。他判断。中国汽车行业的淘汰赛至少还要持续5年。
五年后。最终能存活下来的中国车企。大概只有5家左右。而且。没有一家企业敢宣称自己已拿到“船票”。每一家都仍面临挑战。也都仍有机会。
他甚至提到了特斯拉。去年可能还觉得它没问题。但今年。特斯拉也遇到了新的挑战。做得好的新企业。十二到二十四个月会有起伏。特大型企业。四到五年也会有波动。
这场淘汰赛。会更凶险。也会更有趣。
产品与业绩:才是最好的正名
名字争议虽在。小鹏汽车用近期强劲的业绩证明了自身实力。
2025年第二季度,总营收达到182.7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25.3%。交付量103,181台,同比暴涨241.6%。汽车毛利率也持续改善,达14.3%。
MONA M03、新G6、G7、G9、X9、P7+… 多款热销产品助推其给出惊人的Q3交付指引:11.3万-11.8万台。
这或许说明。比名字更重要的。永远是产品和技术本身。
与马斯克:从“隔空打架”到“隔空尊重”
何小鹏也谈到马斯克。他说马斯克是他佩服的人。
过去的一些摩擦。他归因于“信息差”。现在双方的关系。是一种——“隔空尊重”的状态。
不改名的背后
名字不仅仅是一个符号。它承载着创始人的承诺、责任与信念。
何小鹏曾以福特、丰田、特斯拉为例,坚定表示不会改名,因为用自己的名字是对品牌认同和责任的表现。
他在全球的英文名“XPENG”,X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代表对未来、对科技、对探索、对AI的一种全新诠释。探索者。这是小鹏汽车的初衷。
所以。下次当你听到“小鹏汽车”。或许可以多想一层。它不仅仅是一个名字。它是一个中国创业者。在全球化浪潮中的一份文化自信与坚持。
听得够多,自然就习惯了。习惯了。也许就理解了这份坚持的重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