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车展,2025慕尼黑国际车展上的领克08 EM-P绝对算是今年的热门话题。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两年中国品牌不光在家门口火,在世界舞台上也越来越能“搅局”了?咱们老百姓可能会问,这车型安全再好、全球化说得天花乱坠,和我们有啥实际关系?我觉得啊,这正是值得琢磨的一件事。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一辆车最重要的是什么?是马力,是配置,还是价格?以前大家买车,讲究的都是三大件,讲究谁更省油、跑得快、空间大。现在全世界都在关心新能源,安全成了绕不开的硬指标。你想想,新能源车一出事就上头条,不只是赔辆车那么简单,明明是一桩技术革命,结果变成了谁更“吓人”。所以,能在全球权威的Euro NCAP拿到综合第一,五星安全评级,这事儿对于中国造车业,是面子更是里子。中国品牌不再是用价格低、配置高打市场,而是硬杠技术和标准,这变化你说大不大?
再问一句:Euro NCAP的五星,到底含金量有多高?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测试嘛,大家都能刷。可也是这些标准,把多少新势力品牌“打回原形”。领克08 EM-P能横扫侧碰、正碰,各种场景下都拿高分,成人乘员保护、儿童保护、弱势路人保护、主动安全全方位平衡,这才是真正“卷”出了新高度。尤其是主动安全,能应对复杂路况,预判危险,很多时候能救你一命。有人得意地跟我掰扯“某某车动力多少匹”,我更愿意看,关键时刻能不能多给你活路。你说,这重要不重要?
说到这里,有人肯定会问:“安全好,但卖不卖得出去,全球化能不能站住脚?” 我觉得,安全是门槛,市场是考验。过去中国车企出海,往往靠低价,做“代工”、“贴牌”,真正拿自主品牌在欧洲正面刚,难度比造出一辆优秀的车还大。欧洲什么地方?标准严、门槛高、用户挑剔,光靠“棚改小区”那一套,没市场。这回领克不仅带车型去,还带着服务、本地化渠道一起铺,这样的打法才叫国际化。
你可以想想,光有车销售端怎么够?维修、售后、配件供应、用户体验,哪个拉胯了,都会砸了口碑。领克背靠沃尔沃资源搞渠道,靠本地头部经销商合作,这不就是和欧洲传统车厂掰手腕吗?捷克、奥地利、瑞士这几个市场,选得也精,既有消费力,又有新能源发展的空间,打得就是一个“有准备”,而不是“裸泳”。
这时候再看看产品策略。很多品牌到欧洲,打一枪换一个地儿,产品定位混乱不堪。领克呢?有人诉求纯电,有人图油电综合,有人图空间、也有人看重续航和配置。一口气拿出三款主力车型(纯电Z20、油电01、长续航EM-P)分兵把守,不求面面俱到,但每一类客户都不失手。这种分层切入的思路,我愿意称之为“接地气中的高端智慧”。有些牌子只会把国内库存往海外倒腾,领克这就叫“有的放矢”。
到这,你肯定还会追问,领克卖得再好,中国老百姓能分到啥红利?我的看法是,中国品牌“出海”其实最先受益的是国内用户。怎么讲?第一,全球化背后是研发投入的加码,安全标准、性能水平提高,全系车型都跟着涨水准。国内能买到全球高标准车,是不是好事?第二,一旦在海外打出了品牌效应,国内那些动不动就信仰“洋品牌”的风气也会变,什么都得看“老外眼色”,这根本就不该是我们中国人的心理。在我看来,这场技术和产品力的全球“大考”,中国品牌连续拿高分,最先改变的是我们对自己品牌的自信。
大家想想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支撑起领克现在敢于拼国际市场?你说大厂背书?对,有影响,但远远不够。我觉得,更核心的是底层的技术扎实和用户思维。新能源周期里,浮躁早晚都要被淘汰,能扎扎实实去突破安全、驾控、生态这些底层能力,要的是真金白银的长期投入,你装不出来的。造车这事,不能只会玩花样、蹭概念,光堆参数、造噱头,卖个炒冷饭。这两年造车“PPT公司”一堆,被市场和用户练到剩下没几个。谁能在全球市场活下来?一定是敢拼硬碰硬、真有两把刷子的品牌。
再看中国的新能源产业链,有的企业喜欢“割韭菜”,小修小补,换个马甲当新物种,最后伤的是行业信任。领克这波打法,就是把安全认证摆在最前头,逼着行业卷技术、拼服务,对大家都是倒逼利好。等哪天中国品牌完全摆脱“低端形象”,敢在最主流、最苛刻的市场里做高价高价值产品,那才是决胜时刻。你说,到底谁能等到那天?
我还想抛一个问题:要是领克08 EM-P这样安全标准的车,放在五年前、十年前,有哪个老外会认真对待中国造车? 以前是中国品牌凑合着混国际市场,现在是用产品说话,在安全、体验、服务上“倒逼”全球厂商升级。咱们小时候,出国看到国产车是一种稀罕;再过几年,也许中国品牌全球都是街景,你愿不愿意相信?
有些人觉得中国车企搞“渐进全球化”,不如“咔咔杀到欧美,赢个大满贯”来得优雅。可谁都得承认,一个品牌想“生而全球”,没那么多捷径。全球化不是嘴上说说,是什么?是每一条安全线、每一次碰撞测试、每一个渠道打磨出来的,是一次次扛下歧视和偏见后,依然坚持自己的标准。领克在欧洲全系五星,销量稳定扩张,这背后是技术、管理、服务齐头并进的复合竞争力。
所以接下来是啥?我更关心,中国还有多少品牌有这个气魄、有这个耐力去卷全球?新能源车的下半场,不仅看谁先定义智能、谁电池更耐,更要看安全底线和产品生态能不能扛。中国制造业一直埋头苦干,今天终于有品牌敢在全世界亮剑,这才叫进步。说到底,这不只是一辆车的胜利,也是我们这代中国制造的胜利。
那么最后一句话,留给大家思考:中国车拿了全球安全冠军,这仅仅是汽车圈的事吗?它背后推动的技术、信心、认知的全局升级,你能不能感受到?你愿不愿意用行动为中国品牌投上一票?我这儿不喊口号,我只告诉你,今天的领克在车展上,已经给所有人立下了中国品牌的新门槛。剩下,就看谁能真的配得上“全球化”这仨字。
——这才是我看到领克08 EM-P“安全登顶”,以及它把全球化战略往更深一步推进,最想跟大家聊的。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