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车价格雪崩 路虎揽胜腰斩背后的市场巨变
曾几何时。
路虎揽胜是身份象征。
加价20万一车难求。
如今。
官降19万。
销量仍难有起色。
8月销量仅1183台。
同比几近腰斩。
发生了什么?
01 跳水价,难换市场心
价格崩塌。
来得突然却又必然。
2025年8月。
路虎官方宣布揽胜极光L限时官降。
基础版从42.98万降至23.98万。
直降19万。
高配版从47.58万跌至26.98万。
差价20.6万。
降幅高达44%-48%。
创下2025年豪华车单次官降纪录。
但这只是开始。
发现运动版更夸张。
38万多的车。
终端价22万出头。
降了16万。
经销商坦言。
越卖越亏。
然而。
销量依旧低迷。
揽胜极光L上半年销量暴跌30%。
被理想L7、问界M7等新势力按在地上摩擦。
奇瑞捷豹路虎整体月销量仅千辆左右。
产能利用率不足10%。
02 库存压顶,渠道崩盘
深层次问题。
是库存。
严重库存问题。
2024年8月报告显示。
捷豹路虎库存系数高达2.55。
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健康水平应为0.8-1.2。
经销商体系。
显现崩盘迹象。
全国超过30%的捷豹路虎经销商处于亏损状态。
部分经销商被迫闭店。
或转而代理其他品牌。
恶性循环形成。
销量下滑。
经销商退出。
市场覆盖减少。
销量进一步下滑。
03 质量泥潭,口碑崩塌
路虎的质量问题。
已是公开秘密。
2015年。
央视3·15晚会点名曝光了路虎揽胜极光的变速箱缺陷。
大量车主投诉该车型出现倒挡失灵、行驶中失速等问题。
厂家却将原因推到车主身上。
2018年至2023年。
整整六年。
路虎都稳坐中国豪华车投诉榜前三名。
在J.D.Power新车可靠性排行榜。
路虎不是倒数第一。
就是倒数第二。
电子系统故障率极高。
路虎品牌达73.3%。
捷豹品牌高达75.9%。
常见故障包括ECU车载电控系统、DCU车载域控制器、探测故障等。
修不好的路虎。
成为消费者对品牌的最大讽刺。
04 电动化滞后,转型乏力
当国产新能源强势崛起。
路虎显得措手不及。
比亚迪、理想、问界。
价格低一半。
配置高一倍。
连内饰都比路虎高级。
路虎电动化转型缓慢。
尽管2021年就发布“重塑未来”战略。
宣布全面启动电动化转型。
但实际进展缓慢。
车机系统体验差。
反应慢如老式诺基亚。
导航卡顿。
语音根本听不懂人说话。
对比比亚迪的车机流畅得跟手机一样。
差距太大。
没有质量口碑。
没有电动技术。
没有价格底气。
这场败局早已注定。
05 豪车市场,格局重构
路虎的困境。
是整个传统豪华车市场的缩影。
2025年上半年。
中国豪华车总销量约160万辆。
同比小幅下滑5%-7%。
但不同阵营表现冰火两重天。
BBA全面下滑。
奔驰销量同比下降14.2%。
宝马下滑19.6%。
奥迪减少15.2%。
超豪华品牌更是遭遇滑铁卢。
保时捷在华销量暴跌28%。
玛莎拉蒂前五个月销量骤降44%。
相反。
中国自主高端阵营逆势飞扬。
2025年上半年终端销量合计突破90万辆。
同比增幅约35%。
成为豪华车市场唯一保持高增量的板块。
理想L系列销量达20.8万辆。
问界M8/M9半年售出20.6万辆。
蔚来、小鹏、小米30万元以上车型合计销量25万辆。
消费观念转变。
是关键。
消费者不再单纯追逐品牌光环。
更关注科技体验和实用性。
智能化成为决策新权重。
智舱体验、高阶智驾和全域OTA。
这些正是国产车的强项。
06 前路何在?
捷豹路虎并非没有尝试。
与奇瑞汽车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书。
授权使用“Freelander神行者”品牌。
将采用奇瑞的纯电技术平台。
但这更像是无奈之举。
黑客攻击事件。
让本就艰难的局面雪上加霜。
2025年9月。
网络攻击导致捷豹路虎全球性生产瘫痪。
3.3万名员工被迫带薪休假。
公司每日损失或高达500万英镑。
停产时间延长至9月24日。
曾经需要加价30万仍一车难求的揽胜极光。
是财富与地位的象征。
如今终端优惠巨大却难以提振销量。
昔日光环已黯然失色。
写在最后
市场从不相信眼泪。
只认可价值。
当品牌光环褪去。
产品力不足暴露无遗。
路虎的教训告诉我们。
没有永远的品牌忠诚。
只有永远的产品体验。
价格可以打折。
但品质不能。
品牌可以传奇。
但体验必须现实。
这是最好的时代。
中国品牌正在重新定义豪华。
这是最坏的时代。
固步自封者将被无情淘汰。
下次看到打折的豪车。
请问自己:我为品牌付费。
还是为价值买单?
答案。
决定未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