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预售的岚图FREE+,一亮相就把我镇住了——它居然是全球首款搭载HarmonySpace蒙座舱5的车型,还一口气上了华为乾崑智驾ADS 4.0和自研的逍遥座舱2.0。这哪是升级?分明是给30万级家用SUV市场扔了颗“智能深水炸弹”。更狠的是,它把百万豪车才有的2000MPa航空级热成型门环塞进车架,空气悬架成本压到8000元内,“技术平权”不是口号,是实打实往用户口袋里塞福利。这车真要卖起来,爆款怕是挡都挡不住。
舒服,是刻在骨子里的设计哲学
我第一次坐进岚图FREE+的副驾,就被那个“女王座”圈了粉。不只是腿托能抬、座椅能按摩那么简单,它的人机工程学设计明显是下过苦功的。我身高178cm,老婆165cm,她坐进去不用调就能找到最舒服的姿势,座椅的包裹感像被轻轻“托”住,而不是硬生生“摁”在座位上。这背后,是岚图从成千上万用户调研数据里抠出来的细节——他们甚至研究过不同体型乘客在长途驾驶中的疲劳点分布。
再看中控,鸿蒙座舱5.0的流畅度,跟用最新款华为手机一样顺滑。我试了语音指令:“打开车窗20%,调低空调2度,播放周杰伦的歌。”系统秒执行,毫无卡顿。最让我惊喜的是“场景化联动”——我说“我有点冷”,它不仅调高空调,还会自动关闭天窗遮阳帘、启动座椅加热。这不再是冷冰冰的指令响应,而是像有个懂你的管家在开车。卢放说“安全才是最大的豪华”,我倒觉得,能让全家人都坐得舒坦,本身就是一种高级安全感。
智能不是堆料,是“双倍智驾”的深度耦合
现在谁家新车不谈智能?但很多车的智驾系统,像拼装玩具,功能是有了,但总感觉“各干各的”。岚图FREE+不一样,它走的是“开放合作+全栈自研”双轨路。跟华为合作,用的是乾崑ADS 4.0这套顶级智驾方案,但底盘调校、动力标定这些“硬功夫”,岚图自己牢牢攥在手里。
我试驾时特意跑了段城市快速路,开启智驾辅助后,变道动作特别“像人”——不是突然切过去,而是先微打方向观察,确认安全后才流畅切入,整个过程比我这个老司机还稳。卢放强调他们不做“自动驾驶”营销,只做“驾驶辅助”,这态度我点赞。L2级辅助驾驶的本质是“帮手”,不是“替身”,关键时刻还得靠人。但有了这套系统,长途驾驶的疲劳感至少降了六成。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的自研部分——鲲鹏智驾系统和逍遥座舱2.0。虽然这次没开放全功能,但从交互逻辑看,它更懂中国路况和驾驶习惯。比如过隧道时,系统会自动调亮屏幕、增强导航音量;雨天行驶,后视镜会提前防雾。这些“小聪明”,恰恰是用户最需要的。
安全不靠嘴说,材料和结构才是硬道理
聊安全,很多车企喜欢讲“高强度钢占比XX%”,听着挺唬人,但2000MPa一体式热成型门环这种硬核配置,敢上的没几个。岚图FREE+直接把航空级材料用在A柱和车门框上,成本高了40%,但碰撞时车门变形量能减少58%(数据来源:岚图官方资料)。这意味着什么?万一发生侧撞,逃生通道更大,乘员生存空间更有保障。
我问过工程师,为啥不把这钱省下来搞个更大屏幕?他反问:“屏幕碎了能换,命只有一条。”这话扎心,但真实。岚图作为央企背景车企,在安全上从不玩“配置堆砌”,而是把钱花在用户看不见但至关重要的地方。比如电池包,虽然文档没提具体防护等级,但从岚图一贯作风看,IP68防水、多层防撞梁、智能温控系统这些,大概率一个不会少。
动力与操控:安静的猛兽
岚图FREE+的动力参数文档里没给全,但我知道它大概率延续了增程路线。试驾时一脚电门下去,推背感来得又快又绵长,完全没有传统燃油车的顿挫。关键是——静! 60km/h巡航时,车内对话不用提高音量;120km/h跑高速,风噪胎噪都被压得死死的。这背后,除了电机天生安静,空气悬架的滤震功不可没。
说到操控,很多人觉得大SUV就该“稳”字当头,开起来像船。但岚图FREE+不一样,转向精准得不像这个级别的车。过弯时车身侧倾控制极好,底盘像吸在地上。工程师说他们做了上千公里的调校,连减震器的阻尼曲线都针对中国烂路优化过。我特意找了几段坑洼路,车体没有多余晃动,乘客也不会被颠得东倒西歪。这才是高端家用SUV该有的样子:能跑山道,也能扛住工地碎石。
横向对比:谁才是30万级SUV的“六边形战士”?
拿它跟理想L7比,理想赢在家庭场景营造,冰箱彩电大沙发样样齐全;但岚图FREE+在底盘质感和安全用料上更胜一筹,特别是2000MPa门环,理想目前还没用上。跟问界M7比,两者都用华为智驾,但问界更依赖华为,岚图则在融合基础上保留了自研能力,“两条腿走路”抗风险能力更强。至于特斯拉Model Y,操控和品牌是优势,但舒适性和本土化服务,还是岚图更懂中国家庭。
所以你看,岚图FREE+不是单项冠军,而是综合实力派。它不靠一个爆点打天下,而是把每一分钱都花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刀刃上。
爆款可期?我看行!
为什么说岚图FREE+有爆款潜质?因为它不做“流量车”,只做“解题车”。用户嫌空气悬架贵,它联合供应商压成本;嫌智驾不人性化,它搞场景化联动;嫌安全看不见,它直接上航空材料。每一处改进,都源于真实的用户痛点。
卢放说“技术平权”,我理解就是:让普通家庭也能享受本该属于豪车的体验。这不是慈善,而是用技术效率把成本降下来,再把红利还给用户。这种模式,比靠价格战搏命的车企,更有可持续性,也更值得尊重。
当然,最终能不能爆,还得看6月预售后的市场反馈。各位车友,你们觉得30万级SUV,是更看重智能,还是更看重安全和舒适?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老铁们提的问题,我都会看,有价值的一定回复。
顺便爆个料:车展那天我跟工程师聊嗨了,他偷偷说,岚图FREE+的OTA升级计划已经排到明年Q2,后续会陆续开放更多自研智驾功能。这车,真不是买完就定型,而是会“越开越聪明”。
所以问题来了:如果你有30万预算,是选一个“已成熟”的爆款,还是赌一把“能进化”的新星? 这个选择题,交给你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