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2025年上海车展如期开幕。在这个群雄争霸的舞台上,丰田也带来了不少亮眼的新车,包括全球首发的广汽丰田铂智7和全矩阵亮相的bZ家族,不过,在本届车展现场,丰田展台的最大亮点却不只新车,还有一群年轻的中国工程师。
在丰田中国总经理李晖的介绍下,聚光灯指向了柳文斌、王君华等中国首席工程师,丰田中国内部称Regional-Chief Engineer(RCE)。在这背后,丰田正在完成对跨国车企而言尤其不易的权力让渡——将丰田的产品研发决策权从日本总部移交中国本土,实现“立全球,更中国”的品牌愿景。
从研发到制造,丰田决定“更中国”
在发布会现场,丰田正式宣布了“ONE R&D”研发体制,这项体制的本质,实质是对在华研发资源的重组:将一汽丰田、广汽丰田、比亚迪丰田三大合资公司的研发部门,与独资的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IEM by TOYOTA)整合为统一体系。
对丰田中国来说,这意味着过去分散在长春、广州、深圳等地的研发力量,将首次形成跨企业联动的技术联盟,成为丰田向中国“让权”的扎实基础。紧随其后,源自丰田的CE(首席工程师)制度,将在中国进化为RCE(中国首席工程师)体制。
决策权从日本名古屋向中国转移意味着什么?据介绍,当下丰田中国团队已经可以自主决定智能座舱、三电系统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方向。
根据官方透露,铂智3X、bZ5等车型已完全由柳文斌、王君华等本土工程师主导开发,他们拥有从产品定义到生产销售的全流程决策权。
而对于那些钟爱丰田品质的消费者来说,这一制度也无需引起太多忧虑,因为其本质并非简单的“放权”—— RCE需同时继承丰田“安全安心、品质可靠”的DNA,又要实现“中国式进化”。例如,铂智3X的驾驶辅助系统改进,便是在丰田安全品质的全球标准之上,再次基于对中国复杂路况的专项优化。
除了研发体系之外,丰田“更中国”的决心还体现在了从管理体系到生产制造的方方面面,例如,将原本按日方标准执行的零部件验证流程,改为兼容中国供应商的快速认证机制;而在销售端,丰田也在针对中国消费者偏好缩短新车上市周期,选择更本土化的销售策略。这些细节无不反映出了丰田本土化的深入程度已经来到了全产业链层面。
产品全面再进化,以中国需求定义技术路线
在本届上海车展上,丰田展台的最热新车非全球首发的铂智7莫属,而它本身也正是丰田所发表的改革愿景的一项具象化的体现,它是由广汽集团、广汽丰田、IEM by TOYOTA共同研发的BEV旗舰车型。
作为丰田首款搭载华为鸿蒙座舱的车型,铂智7的车机系统接入了中国用户更熟悉的应用服务体系,除了进一步提升竞争力之外,这一选择背后,也是RCE团队对中国市场调研更加深入的结果。
此外,在本届上海车展的展台上,丰田还带来了 “活力系列”与“城市系列”的改款策略,由中国工程师的创意主导,体现出对中国消费趋势的精准捕捉。前者增加车顶行李架导轨、220V外放电接口等户外实用配置,后者则通过简化中控按键、扩大储物空间适配城市通勤需求。
与此同时,丰田展台还在现场展出了bZ系列全系列阵容。而除了电动化产品之外,丰田仍将坚持多路径技术战略,在BEV之外保留氢燃料车型(如GR运动系列)和混动车型。这种“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的策略,或许也将在未来为丰田终端市场的表现带来新的转折。
而伴随丰田这个日系带头大哥的“改旗易帜”,日产、本田两大日本车企均已决定借鉴丰田的最新模式。
目前,东风日产首款由中国团队打造的车型——日产N7已公开亮相。本田一方,同样在这一次上海车展坚定了“本土研发扛大旗”的路线,正将中国业务努力转型为“更中式”的风格。
写在最后:
“希望有一天,能够驾驶由中国工程师主导开发的车型!”这句由丰田章男在2011年出席 “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的奠基仪式时说的话,似乎在14年后的上海车展上终于产生了它应有的回响。一个更加融入中国的丰田,将在未来迸发出怎样的火花?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