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士M817豪掷1亿做碰撞测试,斩获安全桂冠,树立行业新标杆

最近有件事在汽车圈里传得挺热闹,说的是东风汽车旗下有个叫“猛士”的牌子,为了测试一款型号叫M817的新车有多安全,竟然花了超过一个亿,真金白银地撞坏了一百多台车。

很多人听到这个消息,第一反应可能都是“真的假的?”“有必要这么干吗?”。

花这么多钱,就为了听个响,这到底是车企在烧钱作秀,还是咱们中国的汽车制造,真的已经到了一个全新的、敢于用这种硬核方式来证明自己的高度了?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给好好聊清楚。

猛士M817豪掷1亿做碰撞测试,斩获安全桂冠,树立行业新标杆-有驾

首先,咱们得明白,汽车安全测试不是简单地把车开去撞一下墙就完事了。

我们平时听到的所谓“五星安全认证”,更像是一场标准化的考试,有固定的题目,比如正面撞、侧面撞等等。

车企们按照考纲去准备,考个好成绩,当然是好事。

但是,猛士M817这次干的事,远远超出了“应试”的范畴。

它更像是一个准备参加奥运会的全能选手,不仅要把规定动作练到极致,还要去挑战各种可能遇到的、甚至想都想不到的极限情况。

在把车子拿给外面权威机构检验之前,猛士自己在内部试验场里,就先进行了一轮堪称“魔鬼式”的自我折磨。

就拿翻车来说吧,现实生活中的翻车事故,可不是电影里那种慢动作,姿态千奇百怪,危险系数极高。

猛士的工程师们就模拟了各种真实的翻滚场景。

比如,车子在山路上失控,从斜坡上滚下去,他们就做“边坡翻滚”试验;要是在野外越野,不小心开进大沙坑里翻了,他们就做“沙坑翻滚”试验;更狠的,还有“螺旋翻滚”,就是模拟车子在空中拧着麻花往下掉的极端情况。

做这些测试的目的非常直接:就是要看看,在最混乱、最没有规律的翻滚中,这台车的车身骨架会不会散掉?

车顶能不能撑住压力,不被压扁,从而给车里面的人留出活命的空间。

猛士M817豪掷1亿做碰撞测试,斩获安全桂冠,树立行业新标杆-有驾

这可比标准测试里那种规规矩矩的侧翻要严苛多了。

除了翻滚,他们还搞了一个听起来就很吓人的测试,叫“单侧车身抬起坠落”。

这是在模拟什么呢?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开车的时候,如果一边的轮子突然掉下了路基,或者过桥时桥面有一侧塌陷,那整台车的重量和下坠的冲击力,就会瞬间全部压在车身的一侧。

这种情况对车架的考验是巨大的,如果车身不够坚固,很可能当场就扭曲变形。

猛士M817把这些在真实交通事故里可能发生,但常规测试又很少涉及的“偏科”项目,全都给自己安排上了。

所以,那一百多台被撞坏的车,每一台都不是白白牺牲的。

它们用自己的“粉身碎骨”,为工程师们换来了海量的、在极限条件下的真实数据。

这一个亿的投入,砸下去的不仅仅是钢铁和零件,更是为了在设计阶段就把各种潜在的致命风险给找出来,然后解决掉。

内部“自虐”完了,总得拉出来让大家看看真本事。

于是,猛士M817走向了两个国内最权威的汽车安全试验场,接受了两场堪称“地狱难度”的公开大考。

猛士M817豪掷1亿做碰撞测试,斩获安全桂冠,树立行业新标杆-有驾

第一场是在中汽中心,挑战的项目名字就很有冲击力,叫“托底后卡车前后夹击连环挑战”。

咱们把这个复杂的动作分解一下。

第一步,让车子高速开过一个模拟路面异物的装置,对车辆的底盘进行一次猛烈的撞击和刮擦。

对于新能源车来说,电池包通常都安装在底盘上,是车辆的“心脏”,这一招可以说是招招致命,就是为了考验电池包在受到剧烈冲击后的安全性。

第二步,还没等车子从托底的冲击中缓过来,马上就要以不低的速度,追尾撞上前面的一辆大货车。

第三步,也是最致命的一环,在撞上前面货车的同时,后面又有一辆重型卡车高速追尾撞上来,把猛士M817夹在了中间,形成了一个“三明治”的结构。

这种连环追尾,在高速公路上是极其常见且伤亡率极高的事故类型。

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对车辆的考验是叠加的、连续的。

试验结果怎么样呢?

在经历了这三重暴击之后,猛士M817的驾驶舱结构保持得非常完整,没有发生严重的变形,这意味着车内乘客的生存空间得到了保障。

车上的安全系统,包括安全带、气囊都正常启动了。

猛士M817豪掷1亿做碰撞测试,斩获安全桂冠,树立行业新标杆-有驾

最关键的是,作为一台增程式电动车,它的电池包和油箱在如此剧烈的碰撞下,都没有出现起火、冒烟或者泄漏的情况,彻底杜绝了发生二次伤害的可能。

而且,碰撞后所有车门都能顺利打开,为救援人员第一时间施救创造了条件。

如果说第一场考验的是综合抗压能力,那么在中国汽研进行的第二场“超级试验”,则更是把难度推向了顶峰。

这次的剧本是“重型卡车追尾、侧面柱撞及翻滚”三连击。

大家可以想象这个画面:先是被一辆大卡车从后面猛撞,紧接着车身失控,侧面又狠狠地撞在一根无法移动的柱子上,最后整台车再翻滚出去。

这个试验的残酷之处在于,它是在车辆已经受损的状态下,进行连续的、不同方向的冲击。

这就像一个拳击手,先是背后挨了一记重拳,踉踉跄跄还没站稳,腰上又被狠狠来了一下,最后再被一个过肩摔撂倒在地。

这对于任何一台车来说,都是终极考验。

结果,猛士M817又一次扛住了。

从安全带把假人牢牢固定在座位上,到气囊在最恰当的时机弹开保护,再到电池系统依然稳定,甚至在碰撞后,车辆的智能系统还能自动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

这一切都表明,这台车的安全设计,考虑得非常周全。

猛士M817豪掷1亿做碰撞测试,斩获安全桂冠,树立行业新标杆-有驾

说了这么多,大家肯定会好奇,这台车凭什么能这么“硬”?

这就要说到它的“出身”了。

猛士这个品牌,脱胎于东风的军车技术,所以在造车理念上,就带有一种“军工品质”的基因。

它用的车身结构叫“战甲车身”,这个名字就很形象。

简单来说,就是用造装甲车的思路来设计民用车的车身。

它的核心是一个“笼式车身”,就像用无数根超高强度的钢材,焊接成一个极其坚固的“笼子”,把车里的人员像宝贝一样保护在正中间。

这种高强度钢材的使用比例非常高,确保了当“笼子”受到外界巨大力量冲击时,能够最大程度地吸收能量并保持自身不变形。

当然,光有一身“钢筋铁骨”的被动防御还不够。

最好的安全策略,是让事故根本没有机会发生。

所以,猛士M817还配备了一套非常智能的主动安全系统。

这套系统就像是车辆的“千里眼”和“顺风耳”,通过遍布车身的雷达和摄像头,时时刻刻监控着周围的路况。

不管是突然横穿马路的行人,还是你视线盲区里快速接近的车辆,它都能提前发现,并且向你发出警告,甚至在最紧急的情况下,它会主动帮你踩下刹车,从而避免或减轻碰撞。

这种既能抗又能躲的“文武双全”,才是现代汽车安全的精髓。

所以,回头再看那一个亿的投入,我们看到的就不再是简单的“烧钱”,而是一种对技术的执着、对生命的敬畏。

它代表着咱们中国的汽车工业,已经不再满足于造出能开的车,而是要造出在关键时刻能救命的车,并且有底气、有实力用最严苛、最透明的方式,向全世界证明这一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