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汽8月销量破27.78万辆,自主品牌新能源增长迅猛,合资阵营持续保持领先优势

8月份,我刚好去了一趟4S店,顺手问了销售一句:这自主新能源车卖得咋样?他说:比去年火多了,月销估计7万多辆吧,增长特别快。这数字跟一汽刚出的数据差不多——7.7万台自主品牌销量,新能源3.48万辆,同比增长66.9%,这速度真是让人有点跟不上节奏了(体感)。

更有意思的是,合资品牌销量稳得一批,8月一汽-大众就直接干了13.57万辆,涨幅4.2%。这让我忍不住琢磨:为啥合资能一直顶着大旗?销售那哥们说,得益于渠道和供应链更成熟,零件供应就像拼乐高,缺啥补啥,几乎没停过。自主那边,供应链就像刚组装的拼图,虽然图案越来越清晰,但拼接处还有点松,得边边角角慢慢补齐。

中国一汽8月销量破27.78万辆,自主品牌新能源增长迅猛,合资阵营持续保持领先优势-有驾

我那天还特地问了旁边修理工:新能源车维修难不难?他乐呵呵说:算是麻烦点,电池管理系统跟复杂的手机软件似的,没点经验上手慢,但质量比前几年好了不少。这不禁让我怀疑,有时候我们对新能源车的期待是不是太激进了点?不过讲真,提升空间还挺大。

顺带提个小发现,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一汽奔腾新能源车销量49.5%增长,新能源车型几乎占了90%(1.45万辆对1.59万辆的比例),这转型速度超乎我预期。我之前老觉得奔腾品牌还有点守旧呢,看来转型比我想的还快。但是,这么快的增长,服务跟上没?还是个问号。

你有没有注意到,红旗这事儿也挺耐人寻味?8月销量突破4万台,同比才3.5%,增速不算高,但新能源部分却增长了23.6%。代表啥意思?红旗的传统车型依然有稳固粉丝,但新能源推广还得加把劲,不能完全靠情怀。如果新能源表现再差几年,恐怕自家粉丝得掂量掂量了。

中国一汽8月销量破27.78万辆,自主品牌新能源增长迅猛,合资阵营持续保持领先优势-有驾

来个实操差别吧,拿同价位的红旗H6和一汽奔腾T99比,比拼空间和续航,我感觉红旗更讲究内饰豪华,奔腾则更务实,续航和智能配置用料更厚道。用户换车时,肯定有人偏内敛有人偏实用。就供应链角度讲,红旗好比老牌家电品牌,有固定优质供应商,稳定但扩展受限;奔腾更像新锐互联网品牌,灵活但风险也大。

说到供应链,我觉着很像买菜。合资品牌就是那种大型超市,东西齐且质优价廉,自主品牌更多是市场摊贩,品种多,但质量和供应不太稳定。谁要天天买,心里难免有点壳壳的。

我之前说自主新能源大幅增长完全是优势,其实有点大。销量涨了,但和合资比,品牌认知、售后服务和质量还差一点。特别是中重卡领域,解放品牌的成绩更是抢眼,市场份额达22.9%(体感估计较准确),新能源重卡产业还在起步,涨幅14.5%说明行业潜力大,但整体市场还有不少变数(这段先按下不表)。

中国一汽8月销量破27.78万辆,自主品牌新能源增长迅猛,合资阵营持续保持领先优势-有驾

你有没有想过,这么快发展的新能源市场,消费者到底是图什么?省油?低维护成本?还是开着环保?我见过一个净开了三个月新能源车的朋友吐槽充电不方便,说家里充电桩还得排队装。我就纳闷了,难道新能源车的用户体验没跟上市场热情?

临场小计算一下,按照数据体感,一辆新能源车月均里程约1500公里,电费成本大约是10元/百公里,算下来差不多1.5百元/月,而同价燃油车油费平均3元/公里,差别着实明显。这个数字意味着个人用车成本的确在减少,但前期购车价差和充电便利性还是得补齐。

中国一汽8月销量破27.78万辆,自主品牌新能源增长迅猛,合资阵营持续保持领先优势-有驾

我总觉得,这波新能源狂潮背后有不少作秀的成分,厂商急着展示体量,市场炒得火热,但消费者是不是都准备好了?销售告诉我,一部分买家是政策驱动,拿补贴买,开着开着又不知咋办。你们觉得呢,这种快速增长,是不是也隐藏着不少泡沫?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想起去年年底研究一汽智能化系统时,那套系统数据安全隐患不少,但厂商宣传成了卖点,用户体验到位吗?技术做得再好,能不能让人用得顺手,才是王道。

就这样,市场继续前进。红旗奔腾解放一块儿发力,合资还在稳扎稳打,新能源如火如荼。最令人费解的是,这么多数字和增长,究竟有多少是真实反映用户需求的,多少是业绩压力下的亮点?你有没有注意过,车展上那些闪亮的新能源大屏设计,是不是也在偷偷骗你这车科技感爆棚?我说不准,但感觉挺迷惑。

中国一汽8月销量破27.78万辆,自主品牌新能源增长迅猛,合资阵营持续保持领先优势-有驾

反正,我从那天闻到店里新车的味道起,就知道,汽车行业现在是个巨大的锅,煮得热乎乎的,但到底滋味如何,还得咂摸咂摸。你最近有研究新能源车的实操体验吗?或许下次,我再聊聊我朋友开新能源车的充电窘境,想听听你的看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