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新势力有多“土”?只卖国内市场,日子还挺滋润
前阵子跟朋友在路边撸串,聊起最近买车的事儿。一个哥们儿吐槽:“你说那些新势力品牌咋就这么‘土’?国外一辆都不卖,就知道窝在国内。”旁边大姐直接来一句:“人家‘土’,但活得比谁都好,还不是咱中国市场给撑起来的?”气氛瞬间热闹了。
这年头,说到造车新势力,基本就是国产品牌。满大街跑的新款电动车,大部分都是这些近几年冒出来的新面孔。特斯拉那种美国来的算是稀罕物,其它全是自家兄弟姐妹。为啥叫“土”?不是说low,是因为这些牌子几乎全靠本地市场养着,一辆没往外卖过。这“土”,其实就是本地化、接地气。
我有个同事,每次换车必研究半个月。他说,“你发现没,这些新势力除了名字洋气点,其实骨子里特别中国味儿,只认准国内用户。”问他图啥,他嘿嘿一笑,“人傻钱多啊,这么大的盘子,不吃白不吃。”
传统老牌厂商倒是反着来。今年第一季度汽车出口排行榜上,那些老字号才是真正的国际范:奇瑞出口25.25万辆,比亚迪20.06万辆,上汽乘用车10.43万辆,全都是风风火火把国产车开到全球各地去。这和新势力简直两条路,一个闷声发大财,一个出海当弄潮儿。
但别看造车新势力这么“宅”,它们一点也不寂寞。在网络上,新势力量感爆棚。有些企业一年就仨车型、甚至只有一款,但热度能甩开销量百万级的大厂好几条街。我朋友圈那个修理工小王,总爱调侃:“某某新能源连4S店都懒得开几个,可网上天天被夸成神仙座驾,我寻思是不是流量变现太容易了?”
确实,现在自媒体时代流量即王道,有话题、有关注度就能转化成销量。不少人买电动车之前先刷抖音、小红书,看哪家宣传会玩、科技感足,然后下单付款,比选空调遥控器还利索。“流量密码”这个词,被他们玩明白了。
有人纳闷:海外一台也卖不了,为啥还能混得这么滋润?答案其实藏在数据里。今年1-3月,中国区汽车销量747万辆,同比增长11.2%,稳居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这是什么概念?随便拿世界其它国家比一下,美国392万,日本128.5万,印度116.8万,都被我们吊打。一季度德国66.5万、英国58.1万、巴西51.6万,再往后意大利44.4万,加拿大42.5万,法国41万……合起来还没咱们一家高产。所以说,中国占全球三分之一份额,把别人远远甩身后头。
想象一下,你手里攥着33%的蛋糕,还愁吃不上饭吗?尤其新能源领域更夸张——2024年全国新能源汽车1286.8万辆,占全球70%+!小李邻居刚提了一台纯电SUV,他爸妈原本死活不同意,说“不靠谱”。结果充电桩装楼下,每天回家顺手插枪充,一年省油钱顶半部手机。他爹现在天天给亲戚安利,说这才叫新时代生活方式!
所以光靠国内这一亩三分地,新势力量照样日进斗金。专家讲过,只要月销破1万辆(全年12万个),基本公司就能活下来。而1300万个新能源蛋糕摆那呢,就算100家公司抢,也够分;现实情况是主流玩家零跑、理想、小鹏、蔚来、小米、问界等加一起十个左右,这生存环境属实舒坦。有网友留言逗趣:“卷价格卷配置卷智能,但大家还是自己兄弟间内卷,都不用跟外国佬掰扯。”
还有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国外没有那么好的政策补贴,没有像样子的产业链支撑,更别提密集铺开的充电桩基础设施。在外面折腾累死累活,不如在自家门口捡钱轻松自在。我表妹做供应链,她经常加班送货到工厂,说现在动力电池、电机配套商忙疯了,“客户全扎堆上海深圳长三角珠三角,下游厂家一个赛一个急脾气,要快要狠要便宜,全为服务自己国货品牌。”
偶尔也听见有人抱怨,“怎么总感觉国产新能源汽车花哨噱头多,就是没人认真搞出口?”其实背后的逻辑很简单,本地盘子足够肥美,又有政府兜底扶持,还有上下游产业链协同效率高,为啥非要出去受苦?
去年冬天,小区业主群里讨论换什么新能源最划算,有位阿姨发言超带感:“咱自己家的东西,用着踏实心安,还省心售后不用飘洋过海找客服。”评论区秒变大型家庭会议现场,各种对比价目表和购置税优惠截图齐飞,好像人人都是专家。但最后真掏腰包时,大多数还是选了身边常见的新锐牌子。“怕出国水土不服啊!”隔壁小哥笑喷,“再厉害也得先让俺娘满意!”
仔细琢磨,现在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把欧美日韩远远甩下去了。本来人口基数就在那放着,即使未来增速慢点,也够支撑几十家公司稳定发展。有业内人士私信爆料:“以前拼命想着走出去,现在反而觉得守住自己的根据地最重要,该赚的钱不能丢。”
至于将来有没有可能出海,那又是一回事。目前来看,只靠国内庞大的消费能力、新能源普及速度,以及政策环境优势,让这些看似“只会窝里横”的造车新秀,每天依然春风满面,美滋滋继续干饭挣钱。不追求虚名、不冒险扩张,在眼前这种局面下,也是另一种智慧吧?
今天聊完发现,其实很多人对所谓的“洋气”和“本土”都有误解。当你的菜篮足够丰富的时候,不一定非得挤进别人的厨房抢锅铲用。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让你从今年的小鹏理想蔚来零跑里面挑一样装备升级(比如自动泊车/语音助手/智能导航),你会愿意花多少钱体验一次极致黑科技?或者直接躺平用原装配置踏踏实实通勤,到底哪个更适合你的生活节奏呢?欢迎组队互怼晒晒真实选择理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