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奇怪的现象,比亚迪汉L这款车明明配置很牛,但卖得却不如预期。6月份店里实际卖给顾客的车还不到4000台,可厂家发给经销商的货却超过6000台。这中间的差距去哪了?可能都堆在4S店的车库里了。
先看看这车的硬实力。汉L EV充电5分钟能跑400公里,比很多手机充电还快。加速更是夸张,四驱版本2.7秒就能破百,红绿灯起步能把大部分车甩得看不见尾灯。车里还装了两颗高性能芯片,算力足够让车子自己找停车位,甚至出了问题厂家全权负责。价格方面,上市时最高降了7万多,入门版21万多就能拿下。
对比最近很火的小米SU7,汉L EV在充电和动力上其实更有优势。SU7低配用的还是400伏平台,充电速度跟不上。但奇怪的是,小米一个月能卖2万台,汉L EV却只有它的五分之一。难道大家买车不光看参数,更在乎颜值和品牌带来的面子?
经销商现在的压力不小。三个月下来,店里积压的库存可能超过2万台。这么多车停在仓库,资金周转肯定受影响。按照行业规律,库存多了往往意味着降价促销不远了。
话说回来,一辆车卖得好不好,配置只是基础。小米擅长搞粉丝经济,买车像追星,开出去还能交到朋友。比亚迪技术很强,但会不会太像班里那个埋头苦读的学霸?
现在的情况挺有意思:一边是厂家说交付量破3万,一边是实际卖给消费者的才1万多。中间差的这些车,最后会流向哪里?会不会出现“新车变库存,库存变优惠”的循环?
你们觉得,汉L EV这车到底差在哪?是价格不够香,还是宣传没打到年轻人的心坎上?如果接下来真降价了,你会考虑入手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