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街小巷里飞驰的外卖骑手,大家都见过,可有多少人真想过他们每天到底是怎么过的?张震这个名字,没准你早上点早饭、中午点快餐时手机上的订单备注里见过,但大多数时候,你也许根本不会在意送餐的是谁。可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与一辆铃木 UY 踏板车,在风里雨里,走过了7万公里。7万公里,是个什么概念?要是在环形公路上跑,能绕中国边境圈个来回,还剩不少。这不只是里程数,更是一段平凡又倔强的生活轨迹。
很多人抱怨没有选择,像张震这样的骑手,生活就和摩托/踏板车牢牢捆在一起。他没说什么梦想,也没谈什么诗和远方,“我没啥一技之长,跑外卖虽然累,但工资到账那一刻觉得值。”现实到骨子里的话,却有股冰冷外壳下面的温热。你有没有想过,这种简单的“值”,对很多人其实是种奢侈?做一份收入不算高但能养活自己的工作,能踏踏实实将每一天过下去,这已经是张震和大批普通劳动者所追求的全部了。
回头看看张震的换车经历,其实很能说明问题。他开始用国产小踏板三天两头出毛病,修车的钱和时间加起来,远比看起来“不贵”的购车价格要贵多了。有时候,便宜真的不等于性价比高。直到后来选择了铃木 UY,问题才算少了。很多人买车喜欢先看配置清单,什么大灯多亮,音响多响,APP能不能互联——但对送外卖的来说,这一切都不重要:真正可靠,真正省心,才是最好的配置。
摩托车堵车少,方便穿梭,这是本行的基础。张震夸了一句“网上没赢过,现实没输过”,这话其实挺扎心。商家、厂商在互联网和广告里争得头破血流,最后决定口碑的,其实就是用户日积月累的真实体验。7万公里,说少不少说多也不多,但这一年多车子始终陪着他从早到晚,没有出过一次大问题,这一点在“靠天吃饭、靠时间挣钱”的行业简直就是救命稻草。
空间大不好吗?对白领来说,也许一个储物格到底放几瓶水没啥讲究,但对于张震来说,储物格多大、坐垫多宽敞、脚踏板有多舒服,就是一天工作好不好过的关键。想想炎热天气跑多几单,中途能把水瓶都塞下,送的餐不会撒,脚还能伸开喘口气,这些“细致的小优点”,比再高级的配置还更有用。品牌做的不是科技炫酷,是贴心靠谱,哪怕你不会在朋友圈炫耀,但你自己心里知道,这东西“靠谱”。
说到最实际的保养,用车成本,油耗,那都是一笔一笔算出来的帐。换机油60块,齿轮油30块,空气滤芯便宜,油耗每次四十来块,跑两三天,这钱不是小数目,但合到每天摊下来却实打实,比出故障修车要实在多了。“怕的不就是浪费时间吗?”外卖骑手和时间赛跑,赚钱和时间直接挂钩。送一单少一单,等于少一块钱,车可靠=赚钱多。这道理谁都懂,就是有人愿意装糊涂,赚快钱卖劣质的便宜车。真正靠谱的东西,没必要讲花哨,骑时间长了自己心里有数。
人都是感情动物,机械也能变成伙伴。张震说,自己和这辆铃木 UY 一起度过的时间,比和家人还多。这么说或许有点心酸,但这就是现实。城市里漂浮的人啊,生活的安全感往往来源于一台不会抛下你的交通工具。它不是最酷最时髦,也没有耀眼标签,但它不坑你,不掉链子,不在大雨中趴窝让你狼狈,那就已经是“大英雄”了。
我们都见过外卖骑手筋疲力尽地坐在路边歇几分钟,见过他们在风雨里争分夺秒地取餐,见过平台和顾客对着超时狂催。可是真有人问自己,这样的日子到底值不值?外卖小哥从早跑到晚,坚持的不就是一份“靠谱”吗?平台不靠谱、工时不靠谱、未来更不靠谱,能指望也只剩那些不出毛病的工具,仅此而已。有多少人把梦想寄托在“明天会更好”上,其实张震们的梦想很简单:不用担心天天修车,不用害怕把客人饭倒了,能有辆一直陪跑的摩托,晚上安心回家,这就很满足。
看到别人开豪车,听说智能驾驶,各种黑科技不断涌现,也许我们会羡慕。可其实更多人需要的,是实用、耐用、省心的东西。铃木 UY 这种车,咋说呢,“网上打嘴仗打不过,现实里谁用谁知道”。这就是中国大多数劳动者的真实用车观。厂商若真有心,别光想着卷配置、拼噱头,最需要的是能看到底层劳动者真正的艰难与不易,为他们量身做点什么实用的,这才算本事。
有人说,“人生不是只有送外卖”。可问题在于,做一行就得扎扎实实把事干好,能安安心心把份内事做明白,比啥空想更管用。张震敢指着7万公里说车没大毛病,背后是他无数次在烈日、寒冬、暴雨里和摩托结伴的真实体验。互联网、媒体再怎么歌颂城市骑士,也无法掩盖着那一份沉沉的劳累,那种不断被时间和订单追赶的心情。很多普通人在社会的缝隙里过活,就靠自己能信得过的工具,把日子一点点撑下去。
下一个7万公里,17万、37万……人生呀,就这么一段一段地跑出来。你可能不觉得多少感动,但试着换位想想,假如某天生活只剩送餐和养家糊口,钱不是大把赚,而是好不容易省下一点,“省心”变得比天还大。谁还在乎有几个摄像头,哪个座椅会加热?手头的摩托只要不掉链子,就是最美好的奢侈品。
大家总说大国制造要进步,要服务百姓。可张震这7万公里,就是中国制造最该感谢和理解的人。他们既不是意见领袖,也绝不会发微博写测评,但他们是最真实的用户,是默默托起一座城市一天三餐的群体。他们需要的,是质朴的实用,是无声的可靠,是天天能陪自己走下去的靠谱伙伴。你说,什么才是真正好的摩托?答案不在豪言壮语里,答案在每一条不起眼的小巷里,在风向站边一瓶水喝完的骑手的背影里,在7万公里灰尘打磨下还肯一直跟着你的车里。
所以问一句:你真的懂骑手需要什么吗?是不是对他们的苦、他们的心思、他们对生活的坚持和对“省心”的渴望,咱还是太容易忽略了?生活对他们不容易,他们却一刻也不松懈,守着一辆省心摩托,跑完自己的人生路。我看见张震的故事,心里想的其实不只是他和那辆铃木 UY——而是千千万万个在生活重压下还硬着头皮过日子的人们。他们的“伙伴”,不是名牌,也不是什么高科技,而是小小一份靠谱和坚韧,每天一点点地把日子过下去。
7万公里,不止是摩托的旅程,更是劳动者的坚持。这比什么都值得尊重和敬畏。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