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ES8低于40万起步,高端纯电SUV格局要变了
那天在朋友的修理厂喝茶,隔壁工位一个老蔚来车主正抱怨他二代ES8的残值,“我这才开了三年多,新款一出来直接便宜十几万,你说气不气?”
师傅头也没抬,只回了一句:“你那会儿买的是技术第一批,贵点正常,现在成本下来了。”
听着像是安慰,其实背后就是蔚来这次三代ES8定价策略的核心——站回40万区间,而且还更大、更豪华。
去年年底到今年初,乐道L90火得一塌糊涂,可萤火虫项目扑街、ET9上量无望,让人一度怀疑这个品牌能不能扛住。内部有人把三代ES8上市形容成“淮海战役”,赢了就顺势冲高销量和口碑,输了可能又得缩着过日子,所以连NIO Day都挪给它用。
李斌后来在一次采访里透露,这车预售首日订单比L90还多,要知道它比L90贵十几万,这信号不小。
我提前看过实车,说实话有点反差。一是内饰真舍得堆料,大面积Nappa皮、木饰板缝线细节,还有贯穿到后备箱的软包裹,以前总说蔚来的旗舰偏科技简约,这次是真往豪华感上补课;二是价格,从上一代52.8万元起跳,到现在预售价41.68万元,还可能落地38-39万元,比当年的入门版便宜12万左右——这已经不是小刀割肉,是直接换了一套打法。
维修圈里有人提到个细节:新款铝材比例降了,但结构强度还是按超5星标准做,因为900V平台和自研芯片摊薄成本,加上零部件规模化采购,不用再像以前那样为“第一个吃螃蟹”付溢价。我问过销售,他顺嘴提到ET9、L90上的一些技术模块其实跟新ES8通用,这也是降本原因之一。
成都车展时秦力洪还放话,两年内5566系列不会出NT3版本,也就是说现阶段NT3平台的大型SUV阵营,会靠乐道L80和明年的ES9继续往上顶。这种从大车型往下铺的新节奏,很像是在重构整个产品体系——先把高端纯电大三排打稳,再慢慢推向中段市场。群友调侃:“以后买蔚来的心理锚点怕是要变成‘等下一台’。”
还有个冷门事儿,一个南方沿海城市的出租司机试驾完新ES8回来跟我说,他觉得方向盘转向手感比老款沉一点,高速巡航更稳,但市区掉头稍微费劲。他平时跑长途接机活,对这种变化很敏感,还特意问销售能不能选装轻一点的助力设定,被告知暂时没有,不过软件更新可能会优化。我猜这是因为悬架调校为了兼顾满载舒适性做了调整,新加厚隔音玻璃也让整车静谧性提升不少,但副作用就是路感被过滤得更多,有些人喜欢,有些人嫌没味道。
而且标配100度电池、不加价这一招,把原本75度版本的钱直接换成续航更长的配置,相当于全系变相降价3.8万元。这对EC7这种定位尴尬的小众车型冲击挺大,不过销量主力ET5t、ET5和ES6受影响有限,因为价格区间差距还在,而且这些走量车型今年只是小改款,没有900V架构等硬件升级,也算保住各自位置吧。
但外界认知已经开始松动:旗舰SUV都卖不到40万,那未来基于同平台的新ET7是不是该奔30万去了?再往下推的话,20多万能买什么级别?这种心理预期,一旦形成,就很难逆转。有位北方老用户私底下说,如果真出现这样的价格梯队,他宁愿晚两年换车,“反正早买早亏”。这话虽然夸张,却戳中了眼下的问题——如何管理好用户心里的尺子,是接下来最棘手的一关。
前两天经过城西那个NIO House,看见里面摆着一台墨绿色展车,有几个年轻夫妻围着拍照,小孩坐进第三排笑得直蹦。我想起自己第一次坐进老款的时候,那种空间震撼和今天不太一样,如今更多的是一种“咦,这么便宜还能这么豪”的错觉。不管怎么说,这股势能已经释放出去了,它会带着品牌走向哪里,还真不好断言。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