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怪,现如今汽车换代,跟咱老百姓换手机似的,忒频繁了。
小鹏P7,这才面世几年啊?
何小鹏就亲自下场站台,嚷嚷着要大刀阔斧地改款,还说什么“有史以来心力交瘁,情感倾注最多的项目”。
这话咂摸咂摸,既像是在给自家产品壮胆,也隐约透着一股…如履薄冰的劲儿?
P7这车,当年也算惊鸿一瞥,让人眼前一亮。
那行云流水的线条,再配上“智能化”的噱头,着实虏获了不少拥趸。
可汽车市场这汪洋大海,水深得很。
各路诸侯,新老门派,谁也不肯俯首称臣。
你卷配置,我卷身价,他卷售后。
P7,或者说整个小鹏,要面对的硬仗可不少。
何小鹏扬言要打破墨守成规,千篇一律的设计藩篱,引领新风尚。
这话听着慷慨激昂,但关键是,啥叫“风尚”?
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今儿个流行这个,明儿个可能就改弦更张了。
你砸再多金,倾注再多心血,也未必能一击即中。
更何况,设计这码事,众口难调。
你觉着赏心悦目,别人可能觉得不堪入目。
而且,咱还得刨根问底地想想。
汽车改款,当真仅仅是为了“颜值”吗?
恐怕没那么简单。
一方面,科技日新月异,竞争白热化,你不革故鼎新,就等着被扫地出门。
另一方面,搞不好也是迫于销量压力。
P7当年炙手可热,一时无两,但现在呢?
销售数据明摆着,不尽如人意。
改款,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绝地求生。
当然,何小鹏的呕心沥血,咱不能抹杀。
毕竟是自己一手拉扯大的孩子,谁不盼着它出人头地?
可问题是,情愫不能凌驾于理性之上。
汽车行当,归根结底还是一场商业博弈。
你得权衡成本,洞察市场,体察用户诉求。
光凭情怀,是走不长远的。
有人调侃,小鹏的定位有点不上不下,略显尴尬。
往上够不着BBA,往下又觉得比比亚迪贵出一截。
这话听着刺耳,但也有几分真切。
小鹏想要杀出重围,就得找准自己的立身之本。
是登峰造极的智能化?
抑或是更普惠的价格?
亦或是更臻于完美的售后?
咱再换位思考一下,小鹏汽车遭遇的瓶颈,其实也是整个华夏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一个缩影。
大家都在上下求索,都在摸着石头过河,都在寻觅方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嘛。
至于P7这回大改款,能否旗开得胜,现在盖棺定论还为时过早。
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它将面临一场恶战。
特斯拉Model 3 磨刀霍霍,比亚迪汉 步步紧逼,新势力们也在厉兵秣马。
P7想要脱颖而出,光靠“情感”是远远不够的,还得拿出硬实力。
归根结底,汽车这玩意儿,是用来驾驭的,不是用来膜拜的。
再惊艳的设计,再智能的配置,如果不能给用户带来更优的体验,那也是徒劳。
但愿小鹏这次改款,能真正设身处地地为用户着想,解决用户的痛点。
否则,再多的“情感倾注”,也只能自娱自乐。
仅2023年,国内汽车市场的价格战就打得天昏地暗,这不过是冰山一角。
当我们习以为常地将原因归结为“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市场竞争白热化”时,是否忽略了消费者对于品牌信任度以及售后服务质量的日益看重?
最后,回到开篇的疑问。
何小鹏的情感投入,是赤诚的,也是值得称道的。
但汽车行当,说到底还是一场商业角逐。
情怀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理性。
P7的未来,不在于何小鹏倾注了多少心血,而在于它能否真正博得用户的青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