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福特销量猛跌新能源转型失利

长安福特又回到了“手术室”。这句话,是福特中国CEO吴胜波总结今年情况时说的。在行业里,这不是一个好兆头。更像是一个宣判:手术刚做完,又要再次开刀。

连续四个月销量下滑的数字,摆在面前。4月份,跌得最狠,销量12734辆,同比下滑31.58%。别说同比下滑了,连环比都没撑住。1月到4月的销量曲线,不客气地讲,简直是一趟滑梯。你要说去年福特中国还赚了44个亿,这成绩就更显得刺眼了。怎么着也应该好歹维持住点面子吧?可现在,这两年福特的状态,感觉就像是一个病人刚从重症监护室出来,又不小心摔了一跤。

长安福特销量猛跌新能源转型失利-有驾

这数据看着挺吓人吧?但别急着下结论,先拆开看看。到底是销量砸了还是利润没了,或者两者都砸了?具体拆拆,不少东西其实没那么绝望。

先说销量。长安福特的产品线,确实有点单薄。去年撑起销量的,就是蒙迪欧和锐界。这俩车型还在卖,但市场明显挤压了。蒙迪欧这类中型轿车,能吃到的商务市场本就不大。锐界作为中型SUV,竞争也越来越难。自主品牌的同级车型价格低,配置高,福特要死扛着品牌溢价,结果消费者不买账。说白了,长安福特没什么拳头产品。电马、本来是福特急着转型新能源的一个亮点,但眼看着它“被打入冷宫”,市场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月销千辆都够呛。

那销量下滑,是不是就代表长安福特没救了?也不能这么看。销量是掉得狠,但它也不是完全没努力做事。比如降价,今年福特一再让利,蒙迪欧和锐界的价格已经砍到了自主品牌同级车的价位。只是,降价不等于就能拉回销量。消费者买车时,品牌力已经是一道过不去的槛了。合资品牌在燃油车时代的光环正在退去,长安福特只是行业缩影。

长安福特销量猛跌新能源转型失利-有驾

再看营收和利润。老实讲,福特去年赚44亿,这数字乍一看很亮眼。但拆开看,利润并不是靠销量贡献的,更多靠控制成本实现的。长安福特这些年砍掉了不少亏损业务,比如电动化产品那一块的投入明显减少。这也是为什么去年能小有盈利,但这盈利是“保守式”的,只是稳住了局面。问题在于,保守策略换来的盈利,能不能持续?今年销量一掉,营收必然跟着下滑,利润压力就更大了。

这里就要讲一个很重要的现象:福特在中国市场,战术上有点摇摆。它在电动化转型上明显迟缓,电马的失败只是一个缩影。反观比亚迪、长城,这些自主品牌早就用新能源产品打开局面。而福特的新能源车,定价偏高,产品力偏弱,市场不认可。传统车型靠蒙迪欧和锐界续命,可这两款车的生命周期也快熬到头了。长安福特没能推出一款真正有竞争力的新品,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说到这,你可能会问,其他车企是不是也这么难?其实不尽然。传统车企在转型新能源的过程里,确实普遍经历过阵痛期。比如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它们都在新能源领域迟缓过。但问题是,大多数传统车企逐步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比如加强研发、推出更接地气的新能源车,同时稳住燃油车市场。而福特的节奏,明显有点拖了后腿。它不像比亚迪那么激进,也不像丰田那样稳扎稳打,反而显得有点不上不下。

长安福特销量猛跌新能源转型失利-有驾

那长安福特的现状,究竟是“乱花钱”还是“抓机会”?其实不完全是乱花钱,但它的机会抓得不够准。比如价格策略,降价,确实是一个破局方向,但更重要的是产品力。没有竞争力的车型,价格再低也没人买。再比如新能源转型,福特不缺技术,但就是没能推出让中国消费者认同的产品。它的海外市场可能还过得去,但在中国市场,消费者的需求更复杂,福特显然没能理解透。

所以回头看,这事看着吓人,但也不是完全没章法。销量掉得狠,是因为产品线问题;利润压力大,是因为新能源转型没做好,导致传统车型负重前行。但拆开来看,长安福特并不是完全没救。关键在于,它要走哪一步。

是继续保守,坚持降价稳住燃油车市场?还是放手一搏,把新能源板块重新激活,做一款真正有竞争力的电动车?这些选择,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短期的销量数字,确实很难看,但更重要的是,它的下一步棋怎么下。长安福特要走出“手术室”,不能靠止血,得靠治病。这一轮的手术,是生死攸关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