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旅行车能一直在欧洲火热,而在咱们中国,旅行车能见到的频率跟见到大熊猫差不多?这不是说中国就不需要旅行车,而是市场有着自己的选择和惯性。斯柯达Vision O的发布,其实就是在这个惯性当中砸下了一个问号——你真的认为电动化时代,旅行车就该被遗忘吗?
沃尔沃前阵子把V90停了,大家都说旅行车已死。可人家斯柯达偏不信这邪。斯柯达在欧洲旅行车卖得真叫一个溜,非但不考虑收缩,还在像养自家孩子一样,不断给旅行车升级。Vision O这台车,不仅给大家看了个旅行车的新面孔,还用一身数字化黑科技,把所谓的“老派”产品盘活得明明白白。
首先咱们说说设计。Vision O一亮相,你一眼就能看出来,和以前的斯柯达很不一样。以前斯柯达前脸叫“科技甲板”,现在升级成了“科技循环面具”,前脸被做成了一个大大的“O”形。这玩意看着像啥?像车灯戴上了面具一样。你不觉得现在每家车企做前脸都有种“比谁更能让人一眼记住”的劲头吗?现在Vision O的格栅可以发光,Logo也会发光,这玩意开出去回头率妥妥的。也许有人会说,“发光Logo能带给我啥实际好处?”说实话,未必能直接提升啥性能,但在现如今,辨识度和个性已经成了车的下一个赛道。或许过几年,我们在马路上开车,不是看谁快,而是先看谁灯亮,谁最炫。
辅助驾驶这块,斯柯达也没闲着。Vision O在车身左右翼子板上也加了LED灯条,外后视镜集成了一圈“U”形灯。这些东西干啥用?目前斯柯达自己都还没明说。一般来说,你看到有车做灯带、标记灯,不外乎是让车变得更酷,更方便夜间辨识。但如果拉到自动驾驶、辅助驾驶这个领域,说不定就是在做未来布局。以后你的车要自己开,这些“会亮”的地方就能告诉别人你的车在干什么:比如准备变道、开启自动驾驶了,甚至可以跟旁边车交流“小兄弟,别怼我,我要进了自动驾驶。”
车侧的形状也有点意思。老传统旅行车总感觉头顶平,拉个箱子很方便。Vision O参考了丰田埃尔法那种商务车的B柱“上延”设计,看着就不像老式面包车,反而多了点流线、时尚。车顶还做了倾斜,也就是不再纯平,让整个视觉都有高级感。整辆车给人的气质,就是告别那种“只适合带娃出游或者拉货”的旅行车形象,而是要变成既能游山玩水,也能装酷的现代物种。
说到车尾部的灯,跟前脸呼应,做成了T形的LED尾灯。有人可能觉得这些车灯设计就是体面工程,但你仔细琢磨,这其实核心就是“品牌标签”+“用户辨识度”。现在哪有啥新技术第一眼能让你记住啊?都是靠设计这一杠,试图抓住你第一眼。例如大众的圈,大众宝来的笑脸,宝马的双肾,斯柯达就靠灯圈“O”跟“T”造自己的新风格。未来汽车也许进化到,你看一眼车灯,就能像扫二维码一样,认定这品牌。
车内体验,则迎来了“屏幕时代”。Vision O取消了传统仪表盘,弄了一块横着铺开的巨型屏幕——超1.2米,比很多小电视还大。里面啥功能都有,导航、车况、音乐、娱乐、甚至副驾驶手机能直接连进去。你再加上竖式中控屏,还有几颗物理按键点缀,用AI语音控制和你交流。这到底带来了啥?其实是把以前所有的小、分散的操作都整合进一个都能摸得到,所有人都能看到的超大空间。这就是数字化的魅力,有种“谁还需要仪表盘?”的自信。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汽车越来越把大屏当大脑,把人工智能当助手?以前你上车,是人适应车,现在车得适应你。这种趋势,旅行车没准就是最适合做数字化的大号载体。因为旅行车天生空间大,功能多,正好能容纳一堆想法。以前你说要“人车合一”,那是说你开得溜,现在的“人车合一”,是车懂你的需求,帮你安排好每一步。斯柯达Vision O给我的感觉,就是打算让车变成家庭智能管家。
除了这些,Vision O的储物空间也不含糊。斯柯达没说它到底用啥平台,但给出的数据实打实——车长超4.8米,宽1.9米,高1.5米,相比同级别的明锐旅行车大一圈,存储空间最大能到1700升。这啥概念?如果你是自驾达人的话,别说一家人出去玩,估计野营设备、宠物笼子、烤箱、衣服、烧烤架都能直接装车里。现在国内自驾游越来越潮,露营也成了很多家庭的主流活动,所以说这种能装、能躺、能呼吸的车,没准就是下一个消费热点。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也在想,旅行车这种品类到底适不适合中国市场?数字化、空间大、设计潮,这些卖点真能打动中国消费者吗?别的不说,咱们国内SUV多如牛毛,买SUV跟买奶茶一样方便。除了看重空间和舒适之外,更多是出于“自信”和“社会认同”。旅行车在中国之所以还没大规模热起来,实际就是国内主流消费习惯还没到那一步。但我相信,随着新生代家庭对个性和功能的追求,旅行车必然还会有一次浪潮,尤其像Vision O这种又电动、又能玩的类型。
其实中国很多消费者从来都不是不爱尝试新产品,只是懒得做第一个吃螃蟹的。SUV大量普及是因为“万金油”,啥家庭都适合。但旅行车更偏向一种生活方式——爱露营、爱户外、爱自驾、同时也爱开着像样的车出门。现在斯柯达用Vision O打出“唯旅行车独有”的科技牌,让人一方面能享受空间,另一方面也能追求数字化快感,这种打法确实很值得琢磨。说到底,谁不希望自己的家能开走,路途还能充满智能?
再说回电动化的大时代。现在谁都知道,车企要不跟上电动化,要不就等着被边缘化。但电动化如果只变成了SUV的天下,其他细分市场怎么办?斯柯达这里就做了个很有意思的选择:他们没丢旅行车,反而用数字化和电动化做“升级”。你想想,空间大、电机驱动、能给全家用还能看得舒服,这其实比纯SUV要多点功能。专业点说,旅行车+电动化=家庭智能移动堡垒。你爱开去哪就去哪,电驾不用烧油,屏幕啥功能都有,空间也不用担心。
所以你要问我对斯柯达Vision O的看法是什么?其实最核心的是:斯柯达没有被市场情绪裹挟,没加入盲目淘汰旅行车的洪流,而是通过科技,“重构”了旅行车的价值。车企其实都在寻找自己的定位,被潮流带着跑是最简单的,主动往最难的位置主动突破,那才算是真做事。这种坚持与创新,配合上识别度极高的设计,储物空间和数字化体验,没准能让未来旅行车在中国或者全球又多一次新机会。
有时候市场不需要谁告诉你什么是好的,得自己去体验和思考。斯柯达Vision O,就是想告诉我们,旅行车并没死,数字化时代也可以变得更酷、更智能、更懂你。只要需求在、更大的体验在、更多的选择在,车企愿意做,消费者愿意用,“老品类”也能开出新枝头。
那么问题来了,你会不会愿意成为下一个开着旅行车,一路向远方、空间和智能兼得的潮人?斯柯达这颗种子已经种下,剩下的路,还得看我们和市场怎么选。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