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退出中国!40年合资时代落幕,发动机霸主终成历史

最近关于三菱汽车的消息,可能很多人听了都觉得有点耳熟,心里会想,这家车企不是早就说要退出中国市场了吗?

这话确实没说错,去年广汽三菱在长沙的整车工厂就已经全面停产了,生产线后来更是以一块钱的象征性价格,转给了广汽埃安,这事当时也引起了不少讨论。

但是,这次的情况跟上次还不太一样,这次是把最后的一点根基也给拔了。

三菱退出中国!40年合资时代落幕,发动机霸主终成历史-有驾

三菱汽车正式宣布,它将彻底退出与沈阳航天三菱的合资关系,连发动机业务也一并不再继续。

这就意味着,三菱在中国经营了四十多年的业务,从生产整辆汽车到制造核心的发动机,算是彻彻底底地画上了一个句号,以后在中国市场上,就再也看不到由三菱在华工厂生产的任何产品了。

这件事其实挺让人感慨的。

要知道,三菱这个品牌,在中国汽车发展的历史上,曾经扮演过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现在提起三菱,很多年轻人可能没什么感觉,但在二三十年前,它可是个响当当的名字。

那个时候,三菱在中国最出名的还不是它自己生产的汽车,而是它的发动机。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那段时间,我们国家自己的汽车品牌才刚刚起步,很多方面都还很薄弱,尤其是在发动机这种核心技术上,几乎是一片空白。

当时,我们能造出汽车的外壳和车身,但里面的“心脏”——发动机,却是个大难题,要么是技术不过关,要么是性能不稳定。

就在这个时候,三菱通过技术转让和合资的方式,在中国生产了一大批性能非常可靠的发动机,比如大家可能听说过的4G6系列、4G9系列。

三菱退出中国!40年合资时代落幕,发动机霸主终成历史-有驾

这些发动机有什么优点呢?

就是技术成熟、质量稳定、皮实耐用,而且价格也相对合理。

对于当时急需动力来源的中国自主品牌来说,这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所以,那个年代的很多国产车,打开引擎盖,里面装的都是一颗“三菱心”。

比如说,当年火遍大江南北的比亚迪F3,它的成功就离不开三菱发动机的支持。

还有长城汽车,它最早能靠哈弗系列在SUV市场站稳脚跟,初期的车型也大量使用了三菱的发动机。

除此之外,像奇瑞、华晨、东南等很多我们熟悉的自主品牌,在它们发展的初期,都深深地打上了三菱发动机的烙印。

有数据统计,在最鼎盛的时期,中国市场上销售的自主品牌汽车里,有超过三成的车用的都是三菱的发动机技术。

可以说,三菱用它的发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和支持了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起步和成长。

三菱退出中国!40年合资时代落幕,发动机霸主终成历史-有驾

后来,三菱不满足于只做幕后英雄,也想在中国市场分一杯羹,于是就和广汽集团合作,成立了广汽三菱。

它们进入市场的时机选得特别好,正好赶上了国内SUV市场的第一次爆发期。

广汽三菱推出的欧蓝德、劲炫等车型,定位非常精准。

特别是欧蓝德这款车,在当时可以说是很多家庭购买SUV的首选。

你想想,在那个时候,花二十万出头的价格,就能买到一台合资品牌的SUV,空间宽敞,质量可靠,还配备了实用的四驱系统,性价比非常高。

很多老车主到现在提起欧蓝-德,都还评价说“这车开了十年也没出过什么大毛病,跑长途特别舒服”。

那几年,广汽三菱确实风光过,长沙的工厂订单接到手软,几千名工人加班加点地生产,年销量最高的时候也突破了14万辆,在合资品牌里也算是有了一席之地。

然而,好景不长。

从2018年达到销量的顶峰之后,广汽三菱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而且这个下滑的速度非常快。

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它自己掉队了,没有跟上中国汽车市场飞速变化的节奏。

三菱退出中国!40年合资时代落幕,发动机霸主终成历史-有驾

在它停滞不前的那几年,中国的汽车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竞争对手们都在拼命往前跑,比如比亚迪,下定决心全面转向新能源领域,研发出了自己的刀片电池和DM-i混动技术;长城汽车的哈弗H6不断更新换代,同时还推出了坦克、欧拉这些更具个性的新品牌;而蔚来、小鹏、理想这些新势力车企,更是用智能化和大屏幕重新定义了人们对汽车的认知。

反观三菱,它几乎没有任何动作,还在守着那几款老车型。

当电动化浪潮席卷而来的时候,它也尝试着推出了一款名为“阿图柯”的纯电动车,但这款车本质上就是广汽埃安V换了个三菱的车标而已,核心的技术、平台、电池、电机都不是自己的,完全没有竞争力。

在如今这个产品日新月异、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里,一款没有核心技术、没有价格优势、智能化体验也几乎为零的“换壳车”,自然是很难被消费者接受的。

最终的结果就是,整车业务销量惨淡,工厂产能严重过剩,最终只能停产退出。

现在,连最后的发动机业务也放弃了,这标志着它在中国市场的全面溃败。

三菱的离开,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个案,它更像是一个信号,预示着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彻底结束了。

我们看看现在的市场,不只是三菱,很多曾经风光的合资品牌日子都不好过。

三菱退出中国!40年合资时代落幕,发动机霸主终成历史-有驾

比如马自达,全年的销量已经跌到了一个非常低的水平;东风日产、广汽本田这些昔日的销量巨头,也面临着销量下滑、关闭门店的压力。

这背后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国汽车市场的游戏规则变了。

过去,中国是全球车企的一个巨大销售市场,它们只要把国外的成熟车型拿过来,凭借着品牌光环和技术优势,就能卖得很好。

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

随着新能源和智能化成为新的赛道,中国自主品牌凭借着对本土市场的深刻理解、快速的反应能力以及在三电技术和智能座舱方面的优势,已经实现了全面的赶超。

现在的中国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买车时所看重的,不再仅仅是耐用、省油这些传统指标,他们更关心车机系统是否流畅、语音助手是否聪明、辅助驾驶功能是否好用。

在这些方面,很多合资品牌显然已经落后了。

它们过去引以为傲的品牌光环,在更强的产品力和更好的用户体验面前,正在逐渐褪色。

所以说,三菱的退出,不是因为它不够好,而是因为它不再适合这个高速进化的中国市场了。

在一个大家都在奋力奔跑的赛道上,你只要慢了半拍,就可能再也追不上了。

三菱的故事给所有还在中国市场打拼的合资品牌提了个醒:中国市场已经不再是那个可以慢慢悠悠的“舒适区”了,这里的用户不会等待,这里的市场更不讲情面。

如果不能积极地适应变化,主动地进行技术革新,那么三菱的今天,可能就是它们的明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