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上路新规,电动车三轮车全包括,车主必看!

最近大家走在路上,是不是都感觉有点不一样了?

好像路口的交警同志比以前更忙了,对电动车、三轮车的检查也更频繁了。

不少朋友心里都在犯嘀咕,特别是家里有电动两轮车、三轮车,或者给老人买了代步车的人,都在问:从2023年10月1号开始,这车到底还能不能像以前那样随便开?

10月上路新规,电动车三轮车全包括,车主必看!-有驾

会不会一出门就因为哪个地方不合规被拦下来罚款?

这些问题确实是大家眼下最关心的事儿。

今天,咱们就用最实在的大白话,把这些新规定来龙去脉给您聊透彻,让您心里有个底。

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件事,国家为啥要出台这么些新规定,把管理搞得这么严格?

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两个字:安全。

这可不是空话。

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在过去几年的交通事故里,涉及到电动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的事故数量和因此丧生的人数,一直都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有些年份甚至能接近所有交通事故总数的一半。

每一个冰冷的数字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悲剧。

马路上跑的车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如果这些数量庞大、性能各异的两轮车、三轮车再没有个明确的规矩,那道路就会变成一个充满未知风险的地方。

所以,这次的新规,不是为了给大家找麻烦,而是想给所有在路上的人,都加上一道安全锁。

咱们先从数量最多、大家最关心的电动车说起。

以前我们买车,老板说能骑就行,但现在不行了,电动车有了明确的“身份”划分。

您得先看看自己的车符不符合“新国标”,也就是2019年开始实施的那个国家标准。

这个标准有几个硬性要求:第一,必须有脚踏板,而且这个脚踏板得真的能用,能像自行车一样蹬着走;第二,整辆车的重量不能超过55公斤;第三,最高设计时速不能超过25公里。

如果您的车这三条都满足,那恭喜您,它属于“电动自行车”,是法律意义上的非机动车。

作为非机动车,管理上就相对简单,您只需要去当地车管所或者指定的便民点给它上一个正式的牌照,骑车和坐车的人都戴好安全头盔,然后严格遵守非机动车的交通规则,比如走非机动车道、不闯红灯、不逆行,基本上就没问题了。

那问题就来了,如果我的车没有脚踏板,或者一拧“油门”就能跑到三四十公里甚至更快,那它算什么呢?

10月上路新规,电动车三轮车全包括,车主必看!-有驾

按照新的规定,这类车就不再是自行车了,它们已经被划归到机动车的范畴里,名字叫做“电动轻便摩托车”或者“电动摩托车”。

一旦身份变成了机动车,那要求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首先,驾驶员必须要有对应的摩托车驾驶证,开电动轻便摩托车至少需要F照,开电动摩托车则需要E照或者D照。

这意味着您得像考汽车驾照一样,去驾校报名学习,通过理论和实际操作考试,才能合法上路。

其次,车辆本身也得按照机动车来管理,必须悬挂黄色的机动车号牌,并且每年都要按规定购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交强险”。

这笔钱不是白花的,万一真的发生了交通事故,保险公司可以承担一部分赔偿责任,这对事故双方都是一种保障。

所以,大家千万要搞清楚自己车的属性,别稀里糊涂地开着一辆“摩托车”,却干着“无证驾驶”的违法事。

说完了两轮的,咱们再来聊聊三轮车。

无论是送货的电动三轮,还是烧油的“三蹦子”,在很多城乡地区都是重要的生产生活工具。

但同样,它们带来的交通问题也特别突出,比如超载、违规拉人、在机动车道上乱窜等等。

这次新规就是要让这些三轮车也“正规”起来。

第一步就是登记上牌,没有合法牌照的三轮车,就跟没有户口的“黑车”一样,是不能上路行驶的。

第二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对驾驶人的要求。

驾驶三轮摩托车,需要考取D类驾驶证,因为三轮车的操控特性和两轮车、四轮车都不同,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在转弯、刹车或者路面不平的时候,非常容易失控翻车。

更要强调的是,货运三轮车的车斗是严禁载人的。

咱们经常能看到一个车斗里挤着好几个人,看着都心惊胆战。

那个地方没有任何安全防护,一旦发生追尾或者侧翻,后果不堪设想。

10月上路新规,电动车三轮车全包括,车主必看!-有驾

以后这种行为将会被严查,大家一定要记住,车斗只能拉货,不能当成载客的“座位”。

至于摩托车,管理规定一直都是比较明确的,这次更多是重申和加强执行力度。

驾驶摩托车必须要有相应的驾照,车子要上牌、买保险、按时年检,驾驶员和乘坐人员都必须佩戴安全头盔。

这几点都是最基本的要求,缺一不可。

特别是酒后驾驶摩托车,由于其稳定性和防护性都比较差,一旦出事,往往就是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处罚也极其严厉。

最后,我们必须重点谈谈那个让很多人头疼的“老年代步车”。

这个名字听起来很贴心,但实际上它在法律上是一个非常模糊甚至不存在的概念。

市面上绝大多数打着“老年代步车”旗号卖的电动三、四轮车,其实都是不符合国家任何安全技术标准的违规产品。

它们没有经过碰撞测试,车身结构脆弱,刹车性能堪忧,基本上就是一个套着塑料外壳的电瓶车。

让老年人开着这种没有任何安全保障的车子,混行在车流中,本身就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

因此,各地都在逐步收紧对这类车辆的管理。

比如北京就已经明确,从2024年1月1日起,所有违规的电动三、四轮车都将禁止上路。

虽然每个地方的政策推进速度不一样,但大的趋势是明确的,就是要逐步清退这些存在巨大安全隐患的车辆。

如果您家里有这样的车,一定要多关注本地的官方通知,不要再听信商家“不用上牌、不用驾照”的虚假宣传了。

对老人的关爱,体现在给他们更安全、更合规的出行方式,而不是把他们置于未知的危险之中。

总而言之,从10月1日开始的这些变化,核心目的就是规范路面秩序,保障每一个交通参与者的生命安全。

这可能需要我们花点时间去学习、去适应,比如考个驾照、给车子上个牌照。

但长远来看,一个有规矩、有秩序的交通环境,受益的是我们每一个人。

当大家都按照规则来,道路才能真正变得安全、通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